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R.E.N.A.L.评分系统对于T_1期肾癌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5月~2018年12月共102例行LPN治疗T_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资料对患者行R.E.N.A.L.评分,将其分为低、中、高分组,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肌酐值的变化,分析各组间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围手术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102例患者中,低、中、高组患者分别为64、35、3例,各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肌酐值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与中分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大小、手术时间、中转开放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热缺血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中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N.A.L.评分系统是评估肾肿瘤解剖复杂程度的重要手段,基于R.E.N.A.L.评分系统能有效评估T_1期肾癌行LPN治疗的难度和效果,为制定手术方案和指导术中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R.E.N.A.L.评分系统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79例行RL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28例,左侧42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54.3±12.0)岁,平均BMI值(25.8±3.8)kg/m2,平均肿瘤直径(3.7±1.5)cm。应用改良R.E.N.A.L.评分系统对RLPN进行评分。结果 79例患者,未改良评分系统中低分组42例,中分组28例,高分组9例;改良评分系统中各组例数分别为31、32和16例。改良R.E.N.A.L.评分系统对手术难度的评判结果与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套评分系统对手术难度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加以比较后发现改良评分系统临床效果更好。结论改良R.E.N.A.L.评分更加符合后腹腔镜手术环境,且可更客观量化评估RLPN风险及手术难度,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R.E.N.A.L.评分系统在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肿瘤中的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被确诊为肾肿瘤临床分期T1a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行R.E.N.A.L.评分,将其分为低分组41例、中分组15例、高分组4例,观察评估所有纳入患者的R.E.N.A.L.评分结果,根据R.E.N.A.L.评分结果分组统计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中肾脏缺血时间)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术后血肌酐,术后血尿素氮)。结果中分组和低分组相比较,肿瘤最大径、外生/内陷率和肿瘤距集合系统距离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各组数据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其手术时间、术后血肌酐和术后血尿素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天数和术中肾脏缺血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R.E.N.A.L.评分系统是评估肾脏手术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评分系统能有效评估T1a期肾癌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结局,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E.N.A.L.评分系统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与围手术期相关问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NSS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R.E.N.A.L.评分,并分析该评分系统与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按该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组分别有62、58、10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例数分别为:59例(95.1%)、26例(44.8%)、2例(20%),不同评分患者在手术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按评分高低进行分层分析,行腹腔镜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低、中度复杂肿瘤的热缺血时间平均为(18.6±5.8)min、(23.0±5.9)min,出血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0mL、50mL,热缺血时间及出血量均随评分增加而增加,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肾部分切除组的不同评分患者在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并发症上与评分高低无显著差异(P0.05)。对NSS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显示,R.E.N.A.L.评分、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R.E.N.A.l.评分系统能客观有效的评估肾肿瘤的解剖学复杂程度,有效预估手术难度和风险,指导肾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肾脏肿瘤测量评分系统(R.E.N.A.L.评分)为中度复杂性肾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1年6月82例R.E.N.A.L.评分为中度复杂性(7~9分)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1例,平均年龄(53.2±9.8)岁。肿瘤平均直径(3.0±0.9)cm,其中左侧36例,右侧46例;背侧48例,腹侧34例;肿瘤靠近肾门血管11例,82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2.0±23.1)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17.3±4.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8±7.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1.2)d,术后尿漏3例,留置导尿及输尿管导管后1周症状消失;术后肌酐短暂升高8例,均在6周内降至正常范围;术后平均随访(33.5±11.6)个月,80例患者术后6个月预估肾小球率过滤(eGFR)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另2例患者eGFR分别下降30%、35%;术后肾功能长期维持在CKD3期和CDK2期分别为2例和3例,均未行血液透析治疗,余患者未发生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R.E.N.A.L.评分为中度复杂性肾癌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E.N.A.L.评分系统对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难度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集的38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R.E.N.A.L.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难度组(7分),中难度组(7~9分),高难度组(≥10分),并比较分析各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时间及手术前后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低难度组20例,中难度组15例,高难度组3例。其中低难度组及中难度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前后肌酐变化值分别为(119.30±47.21)∶(158.70±36.27)min(P=0.011)、(85.00±50.52)∶(178.00±163.06)ml(P=0.022)、(36.30±6.05)∶(42.1±4.75)min(P=0.005)、(18.10±8.65)∶30.20±14.91)μmol/L(P=0.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难度组中有2例中转肾癌根治术。结论:R.E.N.A.L.评分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手术难度评价系统,术前运用R.E.N.A.L.评分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难度有助于术者根据自身及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行该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R.E.N.A.L.评分≥7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01—2017-12间由同一术者实施肾部分切除术的135例R.E.N.A.L.评分≥7分的复杂性肾肿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8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对照组55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R.E.N.A.L.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E.N.A.L.评分≥7分的复杂性肾肿瘤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更短,能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将成为治疗高度复杂性肾肿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9):699-70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R.E.N.A.L.评分系统与肾周脂肪评分系统(mayo adhesive probability, MAP)对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 PN)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140例行PN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55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en partial nephrectomy, OPN)68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72例。所有患者依据术前腹部CT结果进行R.E.N.A.L.评分与MAP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R.E.N.A.L.低、中、高度组和MAP低、中、高度组。分析不同R.E.N.A.L.、MAP分度下患者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R.E.N.A.L.低度组中,随MAP分度逐渐增高,行OPN患者的例数增多(P0.05);MAP低度组中,随R.E.N.A.L.分度的变化也有类似趋势(P0.05)。但在R.E.N.A.L.或MAP中、高度组中,随MAP或R.E.N.A.L.分度变化,行LPN和OPN患者的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R.E.N.A.L.低度组行LPN者术中出血量较少,R.E.N.A.L.高度组行LPN者肾缺血时间较长。在R.E.N.A.L.低度组中,行LPN的MAP高度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多于MAP低度组患者;R.E.N.A.L.中分度患者行LPN时,随MAP分度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结论:R.E.N.A.L.评分系统联合MAP评分系统更能全面的评估PN手术的难度并指导PN手术术式的选择;尤其在R.E.N.A.L.低度组患者中,随着MAP评分增高,应更加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或倾向于选择OPN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测量评分系统(R.E.N.A.L.评分系统)在T1a期肾肿瘤行经腹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TLPN)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67例行TLPN的T1a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78%),女15例(22%),年龄26~75岁,平均(56±13)岁。肿瘤平均直径(2.5±0.8)cm,其中左侧32例(48%),右侧35例(52%);应用R.E.N.A.L.评分系统对肾脏肿瘤进行量化评分。比较低、中与高评分组在肿瘤最大径、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肌酐及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 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LPN,无中转开放及死亡病例。平均R.E.N.A.L.评分为(6.3±1.7)分,其中低评分组有37例(55%),中评分组有24例(36%),高评分组有6例(9%),低、中与高评分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0,P=0.008),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肌酐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R.E.N.A.L.评分系统评估TLPN治疗T1a期肾肿瘤手术风险及手术难易程度的价值有限,临床应用需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E.N.A.L.评分系统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行RLPN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R.E.N.A.L.评分系统对肿瘤进行评分,分析R.E.N.A.L.评分与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肌酐变化、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中,低度复杂组32例,中度复杂组48例,高度复杂组16例。相关分析显示:各组与手术时间(P=0.017)、术中热缺血时间(P=0.033)、术中出血量(P=0.002)及术后并发症(P=0.043)均显著相关,而与术后住院时间(P=0.858)、术后血肌酐变化(P=0.568)等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R.E.N.A.L.评分系统较全面评价肾脏肿瘤解剖特点,对RLPN的风险及手术难度有一定预测作用,但仍然需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E.N.A.L.,PADUA和C-index三种评分系统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4例行PN的单侧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阅读134例单侧肾肿瘤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应用R.E.N.AL.,PADUA和C-index三种评分系统对肾肿瘤解剖特征进行评分并分组,分析三个评分系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三种评分系统不同组别间热缺血时间、估计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肌酐升高值及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结果 61例和73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开放式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三种评分系统两两相关,R.E.N.A.L.和PADUA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0.749,P<0.001),其次是C-index和PADUA(相关系数:-0.266,P=0.002),最后是C-index和R.E.N.A.L.(相关系数:-0.191,P=0.027)。R.E.N.A.L.、PADUA评分分组与热缺血时间、估计出血量存在正相关,而与手术时间、肌酐升高值及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C-index评分分组不仅与热缺血时间和估计出血量相关,还与手术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两个评分系统,C-index评分分组与肌酐升高值及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三个评分系统均可对手术复杂程度及相关风险进行评估,C-index评分系统优于R.E.N.A.L.和PADU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测量评分系统(R.E.N.A.L评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LPN)中评估手术成功率和手术结果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2014年5月,回顾性分析我科施行的45例RALPN的手术数据,并进行R.E.N.A.L评分。其中低危组(R.E.N.A.L评分7分)20例,中危组(R.E.N.A.L评分7~9分)15例,高危组(R.E.N.A.L评分≥10分)10例。将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低危组均顺利完成RALPN;中危组13例完成RALPN,2例因行RALPN困难而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ALRN);高危组7例完成RALPN,3例行RALRN。所有手术均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低危组平均手术时间(OT)、热缺血时间(WIT)、失血量(EBL)分别为(65.0±1.4)min、(14.0±0.9)min和(35.0±4.7)ml。中危组平均OT、WIT和EBL分别为(95.0±2.7)min、(22.0±1.6)min和(110.0±7.1)ml。高危组平均OT、WIT和EBL分别为(150.0±4.9)min、(30.0±2.1)min和(320.0±15.6)ml。三组间OT、WIT和EB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RALPN,术前R.E.N.A.L评分同样与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和热缺血时间有关。R.E.N.A.L评分≥10分不应该成为RALPN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E.N.A.L.肾脏肿瘤评分系统在肾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2年8月19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的临床资料.根据CT/MRI对每例患者进行R.E.N.A.L.评分,按评分高低将肿瘤解剖复杂程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了解评分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SS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NSS 194例,其中147例行腹腔镜手术,47例行开放手术.低、中、高度评分肿瘤分别为89、98、7例,按评分高低进行分层分析,不同评分患者在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x2=25.526,P=0.000).对NSS术后并发症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方式和R.E.N.A.L.评分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E.N.A.L.评分高低和手术方式是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β=1.687,OR=1.05,95% CI=1.010~1.090,P=0.025;β=2.325,0R=1.56,95% CI=1.170~2.050,P=0.002).结论 R.E.N.A.L.评分系统能客观评判肾脏肿瘤的解剖复杂程度,对NSS术后并发症有判断作用,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NSS的124例(127例次)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运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NSS方式(腹腔镜或开放)的相互关系。结果:127例次手术中,良性肿瘤14例次,恶性肿瘤113例次;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71例次,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NSS)56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46例次、58例次、23例次,行LNSS分别为38例次(82.6%)、30例次(51.7%)、3例次(13.0%);LNSS组(5.8±1.9)和ONSS组(8.1±1.7)的R.E.N.A.L.评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LNSS方法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NSS;单因素R、E、N、L与NSS方法的选择有关,N与LNSS方式关联强度最大,而A、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可评估肾肿瘤的复杂程度,并可指导NSS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ABC评分系统在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BC评分系统与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参数。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ABC评分与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但与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ABC评分是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参数,以ABC 1级为参考评分,ABC 2级、ABC 3S级和ABC 3H级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值)分别是5.310(1.087~25.950)、6.040(1.071~34.081)和21.155(3.074~145.594)。结论ABC评分具有预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能力,但仍需要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局限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例行RLPN,24例行OPN。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RLP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肾缺血时间均明显较OPN组长,而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OPN组,且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OPN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疗效确切,出血量及并发症少,微创优势明显,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 the interest of renal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partial nephrectomy has supplanted radical nephrectomy a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T1 renal masses. This procedure usually involves the induction of renal warm ischemia by clamping the hilar vessels prior to tumor excision. Performing 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 (RAPN) “off-clamp” can theoretically prevent renal functional loss associated with warm ischemia. We describe our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and compare perioperative and renal functional outcomes using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cohort.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from a pro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base of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PN from 2009 to 2015. Of those patients, 143 underwent off-clamp RAPN. Fifty off-clamp RAPN patients were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with fifty clamped RAPN patients based on renal function, tumor size, and R.E.N.A.L. nephrometry score. The cohorts were compared across demographics, operative information, perioperative outcomes, and renal functional outcomes. For all off-clamp RAPN patients, mean nephrometry score was 7.1, mean estimated blood loss (EBL) was 236.9 mL,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7.7%, and mean decrease in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was 7.1%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9.2 months. In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cohorts, off-clamp RAPN resulted in a shorter mean operative time (172.0 versus 196.0 min, p = 0.025) and a lower mean EBL (179.7 versus 283.2 mL, p = 0.046). A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of 6.0% in the off-clamp group compared with 20.0% in the clamped group approached significance (p = 0.071). Mean preoperative eGFR was similar in both cohorts. Important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crease in eGFR between the clamped cohort (9.8%) and off-clamp cohort (11.9%)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9.0 months (p = 0.620). Off-clamp RAPN did not result in improved renal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in our experience. Surprisingly, the off-clamp cohort experienced lower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shorter operative times,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后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治疗T1a期肾透明细胞癌(4c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55例T1a期肾透明细胞癌(4cm)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组27例和肾动脉全阻断组患者28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肾功能(术后24小时肌酐)、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生存随访情况等,研究分析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肾功能(术后24小时肌酐)、术后并发症及生存随访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动脉高选择性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较肾动脉全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具有肾动脉阻断时限宽、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肾功能影响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后腹腔镜肾动脉高选择性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T1b期肾癌选择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15例临床分期为T1 bN0M肾癌并行RLPN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8±4.8)岁,肿瘤平均直径(5.3±1.8)cm.RENAL评分低复杂2例,中复杂7例,高复杂6例.结果 1例因术中切穿肾盂,开放血流后出血不能控制,改为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LRN),14例成功完成RLPN,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48.9±18.6)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2±6.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8.6±19.6)mL;平均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2.86±0.58)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6±1.6)d.术后共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2例患者出现短暂血肌酐升高(Clavien分级Ⅰ级),1例患者出现高热39.5℃(Clavien分级Ⅰ级),1例患者术后输血(Clavien 分级Ⅱ级),1例患者术后漏尿(Clavien分级Ⅲ级).标本切缘和基底肉眼及镜下观察均阴性;术后3个月复查平均血肌酐(73.2±2.8)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随访6 ~5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临床T1b期肾癌安全可靠,疗效良好,术后对肾功能影响小,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