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报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应用显微手术切除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完整或分块切除,妥善处理供血动脉及受累的矢状窦,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1例(55%),Ⅱ级切除5例(25%),Ⅲ级切除4例(20%),无手术死亡。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的技巧。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2例。利用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引流静脉和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7例(53.1%),Ⅱ级切除11例(34.4%),Ⅲ级切除4例(12.5%)。无手术死亡。并发症:脑水肿及梗死2例,予手术减压;10例术后偏瘫加重,其中8例1~6周逐渐恢复,2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术后21例随访3个月~5年,2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者术后1~3年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处理矢状窦,避免脑皮质、中央沟静脉和其他引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提高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20例,术前行DSA检查16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遗有左侧轻偏瘫1例,双下肢轻瘫2例。13例术后随访3—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肿瘤囊内切除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23例。结果21例获手术全切除,2例双侧巨大镰旁及窦旁脑膜瘤因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先行一侧肿瘤全切除,另一侧肿瘤行二期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除1例患者家属不同意二期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及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和血管的损伤,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矢状窦旁或跨矢状窦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捆绑牵引方法,完整切除巨大脑膜瘤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和上矢状窦通畅。结果手术治疗直径5—10cm以上脑膜瘤26例,其中Ⅰ级切除20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和特殊并发症发生。24例经1—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防止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损伤,减少脑组织牵拉,保护重要脑功能区和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0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与疗效。结果 92例(86.8%)肿瘤获全切除;11例(10.4%)为次全切除。3例(2.8%)于术后2W内因脑水肿、出血或心衰而死亡。94例长期随访(平均3.1年),其中82例(87.2%)恢复良好,6例(6.4%)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矢状窦旁的27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脑膜瘤。术后随访6个月~2 a,其中25例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2例遗留轻微偏瘫,随访期内未出现复发病例,患者均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能力。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不仅肿瘤全切率高,且重要功能区损伤和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切除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矢状窦旁或跨矢状窦手术入路,直视下应用显微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确切保证上矢状窦的通畅。结果 临床上共进行手术38例,其中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无特殊并发症发生。28例经6个月-6年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保护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和重要脑功能区,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43例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7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综合性评估、围手术期处理、显微手术技巧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93%),手术死亡1例(2.3%),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4.7%)。43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纤维细胞型12例、内皮细胞型7例、混合型7例、砂粒体型6例、过渡细胞型4例、恶性脑膜瘤5例;有39例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9年,肿瘤复发3例(7.0%)结论术前综合性评估、重视显微手术技巧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一般情况、显微镜下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simpso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判定疗效,I级切除10例(41.67%),Ⅱ级切除12例(50%),行上矢状窦上1/3结扎切断肿瘤2例(8.3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大体及显微手术及γ-刀放疗等外科治疗。结果27例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术后行γ-刀治疗,恢复良好。术后复查无复发。结论老年人脑膜瘤的治疗要综合分析术前情况及影像学表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显微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Ⅱ级,次全切除后辅以放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8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2例,Ⅱ级切除16例,无手术后死亡病例。随访0.5~6年,5例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争取SimpsonⅠ级切除是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与传统的手术方法比较,显微手术提高了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按Simpsom切除分级标准Ⅰ级14例,Ⅱ级6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12例经6个月~9年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有效地防止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其他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脑膜瘤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膜瘤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田肇隆1肖鸿瑞1张建华1唐春2脑膜瘤为好发的颅内良性肿瘤,血供丰富手术出血多且凶猛为其特点。现将有关麻醉处理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0例脑膜瘤中发病于前、中颅凹包括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蝶骨嵴、鞍结节及嗅沟等部位者...  相似文献   

15.
血管转流管在静脉窦旁脑膜瘤显微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血管转流管在静脉窦旁脑膜瘤显微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2月-2002年3月收治静脉窦旁脑膜瘤18例,其中17例侵犯后2/3矢状窦,1例侵犯先天单侧横窦。术中全部应用血管转流管,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肿瘤切除。结果:全部病例均全部切除肿瘤和受侵犯之窦壁(Simpson I级切除),12例作人造血管移植重建静脉窦,4例行窦壁硬脑膜修补,2例因静脉代偿充分仅单纯结扎静脉窦,术后恢复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转流管的应用是保证后2/3矢状窦旁及横窦脑膜瘤全切除及顺利进行静脉窦重建的良好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上矢状窦旁镰旁中1/3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旁镰旁中1/3脑膜瘤的手术策略,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5年内手术治疗74例上矢状窦旁镰旁中1/3脑膜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临床、影像学和手术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74例中,SimpsonⅡ级切除67例,Simpson Ⅲ级切除7例,没有SimpsonⅠ级切除.术中所有病例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保护完好,皮层供血血管未损伤.肿瘤囊内分块切除的66例病例(Simpson Ⅱ级切除61例,Simpson Ⅲ级切除5例),术后患者对侧下肢肌力正常或短暂的力弱.肿瘤翻转并分块切除8例病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1例对侧下肢完全性瘫痪,7例病例术后患者对侧下肢肌力正常或短暂的力弱.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失访4例,未见肿瘤复发,手术后对侧下肢力弱的病例1个月后功能恢复正常,手术后对侧下肢完全性瘫痪的1例病例6个月后肌力恢复到Ⅳ级.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镜下肿瘤分块切除、保护好中央静脉、处理好矢状窦、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肿瘤切除率、保护神经功能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后早期局部积液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9例接受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7例)脑膜瘤切除术后修补硬脑膜时行水密缝合,头皮下不放引流管,以普通绷带包扎。引流组(52例)不做水密缝合,头皮下放置引流管,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比较2组术后早期局部积液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3例(19.4%)术后早期出现局部积液,引流组为3例(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后修补硬脑膜时行水密缝合,皮下放置头引流管并适当加压包扎,可减少术后早期局部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方法 :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矢状窦旁脑膜瘤 2 2例 ,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68岁 ,平均年龄 42岁。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左侧 9例 ,右侧 11例 ,同时累及双侧者 2例 ,位于矢状窦前 1/ 3者 4例 ,中 1/ 3者 15例 ,后 1/ 3者 3例。肿瘤大小 3~ 6.8cm。结果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 ,按Simpson切除分极标准 :Ⅰ级切除 6例 ,Ⅱ级切除 12例 ,Ⅲ级切除 4例 ,无手术死亡及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 6月~ 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能很好地保留神经功能 ,肿瘤切除可达SimpsonⅠ~Ⅱ级。  相似文献   

19.
影响岩尖脑膜瘤显微切除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岩尖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分析手术未能全切除的原因。方法对2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岩尖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所见,把它分为两型:Ⅰ型:肿瘤侵入海绵窦内;Ⅱ型:肿瘤未侵及海绵窦。结果Ⅰ型肿瘤16例,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其中4例为海绵窦内残留;Ⅱ型8例,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3例。本组岩尖脑膜瘤侵及海绵窦的发生率为66.7%。结论岩尖脑膜瘤侵及海绵窦的发生率很高,是引起手术不能全切及手术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保证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量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岩尖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岩尖脑膜瘤的分类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岩尖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两型:Ⅰ型,肿瘤侵及海绵窦16例;Ⅱ型,肿瘤未侵及海绵窦8例。结果 Ⅰ型肿瘤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其中4例为海绵窦内残留;Ⅱ型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3例。手术全切除率为66.7%。10例(41.7%)患者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Ⅰ型岩尖脑膜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保证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量全切除肿瘤。残留海绵窦脑膜瘤可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