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据资料统计,化疗外渗率国内报道是0.1%~6%。药物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的溃疡,恢复期可因瘢痕挛缩致功能障碍,甚至手术截肢,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和损害,更可能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近年来我科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冰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局部并发症,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组织红肿、痛疼及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对35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应用康乐葆(康乐保中国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护理,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输液后肢体水肿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患者行化疗时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溃疡经久不愈,可深及肌腱及关节。我科2002年9月收治1例双乳癌患者,由于患者经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后,因静脉回流较差导致水肿,继而造成化疗药物随钠水潴留而形成外渗。由于及时发现,积极处理,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于皮下组织中,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引起慢性严重的组织反应,对皮肤组织造成的化学烧伤极易导致外渗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经久不愈。若药物外渗范围较为广泛,彻底清创后,组织缺损较大,常损伤局部重要血管,神经,肌腱等,造成明显的疤痕增生及局部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及早期正确的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雪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1-851
药物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我科在2009年1月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患者局部炎症、溃疡等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患者行化疗时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热、痛、静脉炎,严重者组织坏死,甚至溃疡经久不愈,可深及肌腱及关节[1].本例双乳癌患者输入的化疗药物外渗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化疗置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婧 《当代医学》2009,15(30):121-122
化学疗法是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的化疗易导致静脉损伤,患者难以耐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损伤等而中断治疗,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我科2007年9月~2008年11月对各疗程、大剂量化疗患者实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对避免因化疗引起的静脉损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尚立华 《吉林医学》2008,29(2):F0003-F0003
诺维本(去甲基长春花碱)是半合成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该药细胞毒性明显,发泡性能强,文献报道诺维本局部血管毒性占45.5%-93.3%^[1].一旦发生外渗,若不及时处理,轻者会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红肿,甚至累及皮肤软组织及整个肢体,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影响化疗顺利进行。2006年2月,我科在静脉滴诺维本时意外发生外渗,及时给予对症处理,25d后,患者外渗局部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丸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所在科化疗后发生药物外渗患者16例,将牛黄解毒丸碾碎与70%的酒精混合,外敷在化疗药物外渗部位。结果:15例患者效果良好,1例效果差,出现局部皮肤表皮干痂样改变,色素沉着,皮下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牛黄解毒丸用于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价格低廉,取材容易,操作方便,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行环形封闭治疗后,实验组联合运用湿润烧伤膏加冰敷,对照组联合运用3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治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的疗敏.结果 实验组用药后局部红肿消退时间小于5d的为30例(93.8%),疼痛明显减轻者实验组24例(75%),对照组为20例(71.4%)与 19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出现局部溃疡、坏死继发瘢痕形成1例(3.1%),对照组7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联合局部封闭加冰敷能明显改善化疗后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症状,既减轻患者的痛苦义保障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是治疗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绝大多数抗肿瘤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输注中药物外渗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6%~6.0%。药物外渗是指药物从血管渗漏到周围组织,或静脉给药时无意中注射到血管外引起的组织损伤。抗肿瘤药渗漏到皮下组织,根据不同外渗药物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皮肤组织坏死,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为此引起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医护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防治抗肿瘤药外渗性损伤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现总结这方面文献,并探讨这些进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邓群波  关开华 《华夏医学》2007,20(5):1026-1027
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化学疗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的化疗易导致静脉损伤,患者难以耐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损伤等而中断治疗,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患者造成机体和经济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临床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引起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皮肤损害和化学性静脉炎并不少见,而许多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治疗中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高药物浓度对局部的较强刺激作用,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充血、肿胀、疼痛、血管硬化、机化、阻塞,甚至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从而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我们医院试用湿润烧伤膏(MEBO)配合红外线理疗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皮损及静脉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耿显艳  韩莉 《吉林医学》2009,30(8):677-678
化疗局部毒副反应占抗癌药物所致各种反应的2%-5%,是给癌症患者痛苦较大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大多数化疗药物均由静脉给药,但是具有刺激性的抗癌药物可致皮肤毒副反应,其表现可因化疗药物特性、浓度、外渗剂量等因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或严重组织坏死等。因此用药前熟悉各种药物刺激性反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皮肤的刺激,药液外渗,从针口外渗或从血管破口外漏均可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炙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方法保护静脉,使化疗病人的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然而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对血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血管阻塞,最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渗出及刺激周围皮肤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2010年3月,我科一名白血病化疗病人不慎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经过及时及有效地处理后,效果良好,未造成不良后果,现将经验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的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的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的一种常见现象。临床表现为:漏出或外渗到血管外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一但渗漏于血管外,轻者造成皮肤组织肿胀、疼痛,重者科导致局部组织溃烂、坏死,更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烂可深及肌腱及关节,最后达到需外科请创、换药、植皮治疗.给患者造成了心理、躯体上的双重伤害.为此,避免、减少化疗药物外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科室自2006年至2007年运用PDCA循环法(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60-661
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严重的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2006年—2009年,我科乳腺癌患者输注化疗药物达206例次,通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当班护士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最近几年,我科对肿瘤病人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操作等因素,我院在2007年3月份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