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决定因素、术后不良心理状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10所抽样医院作人工流产的780例未婚女性作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人流原因、对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及心理状况等,总结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的原因及术后不良心理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1)未婚妊娠女性年龄以18~25岁居多,流动人口所占比例高,职业以公司职员、学生、商业服务业为主,流产方式中以全麻流产居多,流产次数以1次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均较高。(2)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原因以未避孕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未坚持避孕,≤25岁者未避孕所占比例较多,其次为未坚持避孕;≥26岁者未避孕所占比例降低,避孕失败所占比例升高。(3)未婚妊娠女性未避孕及未坚持避孕原因排列前三位为侥幸心理、不懂避孕知识及个人疏忽,未婚妊娠女性避孕失败原因以避孕套使用不当、安全期避孕及口服避孕药避孕为主。(4)未婚妊娠女性避孕方式以避孕套或短效避孕药为主,大部分均认为可发生婚前性行为,对人工流产对身体有害及紧急避孕药不可常服知晓率高,避孕知识获取途径以书刊杂志、电视网络为主,避孕工具获取场所以药店、医疗机构为主。(5)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术后躯体化、强迫、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性等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未婚妊娠女性以年龄≤25岁、流动人口、公司职员、学生、商业服务业为主,以初次流产常见,重复流产比例上升,其多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对避孕知识知晓率低,人工流产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的性行为及避孕方式、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服务需求,为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8月~10月期间,对650例前来就诊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内容涉及性行为、避孕方式、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服务需求等。结果首次性交年龄<18岁者219例(33.7%),≥18岁者431例(66.3%);365例妇女(56.2%)本次妊娠是由于未采取避孕措施,285例妇女(43.8%)是由于避孕失败;生殖健康知识测试平均得分为6.2分,既往是否采用避孕措施与健康知识水平存在相关性(P=0.003<0.05),而与本次是否采用避孕措施和健康知识水平不存在相关性(P=0.646>0.05)。358例(55.1%)未婚女性希望得到避孕节育的知识咨询和指导,291例(44.8%)未婚者希望通过医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结论未婚女性对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不高,医生应提供个性化的多方面流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的宣传干预手段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流动人口未婚女性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仅免费发放避孕套与宣传资料,改良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张贴宣传海报、开通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专线、设立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服务点、开展生殖健康讲座与发放服务联系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情况。结果:干预后,除艾滋病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5,P=0.316)外,改良组避孕知识、流产知识、生殖道感染知识与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45.399,P=0.000;流产知识:χ2=49.112,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43.613,P=0.000;性健康知识:χ2=53.296,P=0.000)。改良组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5.214,P=0.022;流产知识:χ2=19.705,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32.119,P=0.000;性健康知识:χ2=28.910,P=0.000;艾滋病:χ2=6.948,P=0.000)。结论: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良宣传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圳外来未婚未育女工重复流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采用典型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共461例外来未婚未育女工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外来未婚未育女工重复流产率为36.66%。所在社区或工作单位没有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或服务(OR=1.75,95%CI=1.06~2.88)、最想了解生殖健康知识为性知识(OR=0.37,95%CI=0.21~0.62)、近6个月采取避孕措施为事后紧急避孕(OR=0.52,95%CI=0.27~0.99)、发生性关系的男性数量(OR=2.68,95%CI=1.72~4.19)是影响深圳外来未婚未育女工重复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深圳市外来未婚未育女工的避孕知识、人工流产的危害、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尤其是在社区及工作单位等日常接触最多的场所,对于提高女性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降低重复流产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结构干预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出对现代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方法: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进行生殖健康调查表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干预前后企业未婚青年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知识以及性行为的认知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未婚青年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了52.0%、1.1%;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非意愿妊娠率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23.6%、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不安全流产率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9.6%、1.9%。结论:通过对企业未婚青年进行结构干预和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企业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变未婚青年不正确的性态度和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明显降低未婚青年的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8个城区和深圳市6个城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现状。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对广州和深圳二市14个区的4365名15~45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相关问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获取有效问卷4332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28.81岁,以30岁以下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50.55%),总体上未婚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高于已婚流动人口(P<0.05);二市外来人口的来源地主要以广东本省和湖南省为主;52.8%的流动人口得到计划生育机构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服务;对免费提供避孕知识的场所已婚人群知晓率为67.4%,未婚人群为34.2%(P<0.05);对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场所已婚人群知晓率为65.2%,未婚人群为31.7%(P<0.05);对免费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场所已婚人群知晓率为68.0%,未婚人群为29.7%(P<0.05);女性流动人口中有60.3%得到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计划生育部门组织的免费生殖健康检查,2.1%得到收费生殖健康检查,37.9%从未得到过检查;5.8%的人得到五项生殖健康检查服务,94.2%的人仅得到部分项目服务。结论 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不高,提示各级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和服务项目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意外妊娠未婚女青年性知识知晓率及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年性知识知晓率及心理特点,探讨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的措施,并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意外妊娠未婚女性313例,采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其生殖健康知识、性行为的态度和避孕知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心理评估;并选择意外妊娠已婚女性304例作对照组。结果:未婚组人群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已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组在性行为态度方面较已婚组更加消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组意外妊娠原因以未采用避孕措施为主,占48.88%,已婚组妊娠原因以采用体外排精或安全期避孕为主,占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组焦虑和抑郁水平皆高于已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殖健康知识和避孕知识贫乏是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引导正确的性行为的态度和提高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是降低未婚女性意外妊娠发生率的重要途径,在未婚女性发生意外妊娠后应为其提供有效地心理干预以减少情绪和情感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现状、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及避孕失败原因。方法对644名16~40岁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人工流产≥2次)为49.07%,仅5.43%的女性每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其中安全套使用率最高为68.00%,短效避孕药使用率较低为2.00%。不避孕或未坚持避孕主要原因是抱有侥幸心理和怕麻烦,占52.87%;不知道避孕方法的占18.56%。避孕知识获取途径以大众媒体为主,占51.24%;学校教育仅占12.42%。结论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较高,避孕知识匮乏和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是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应普及避孕知识,落实避孕措施,减少未婚女性人工流产,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9.
569名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性特征,分析其人流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以统一匿名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专业医生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16个抽样单位行人流术的全部未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569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5岁,伴侣平均年龄23.8岁,月均性生活次数7.4次,33%的被调查者有既往怀孕史。本次人流原因主要为未避孕(71.7%),其原因主要是侥幸心理、不懂避孕和怕麻烦。避孕套是被调查者中知晓率和使用率最高的避孕方法。以百分制计算,被调查者避孕方法和知识的得分分别为60.4分和64.8分,其避孕知识主要来自媒体。结论:未婚女性性活跃、意外妊娠风险认识低、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未婚人群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道德教育,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提供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并加强对媒体相关宣传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流动未婚女性生殖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山东省青岛市流动未婚女性生殖健康宣传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探索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意向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青岛市5个工厂的18-29岁流动未婚女性共86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方面,干预前及格率为19.3%,干预后为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0,P<0.01);涉及避孕和性知识的9个问题,除月经期停服口服避孕药会导致怀孕的问题干预后回答正确率低于干预前(x2=6.46,P=0.01),其他8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1);涉及性病艾滋病的7个问题,干预后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过去6个月在性行为时采取避孕措施、能坚持采取避孕措施和使用过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97.9%,65.3%和95.8%,均高于干预前的79.7%,45.5%和78.9%(P<0.01);但坚持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能有效提高流动未婚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性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未婚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的需求和现状,探索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模式,从而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个超过1 000名女工的工厂作为调查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工厂未婚外来女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社区干预,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2次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社区干预措施后,未婚外来女工的各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均P<0.05),月经期性生活(从干预前的41.2%下降到干预后的5.2%)和人工流产(从干预前的32.9%下降到干预后的6.1%)等不安全性行为明显降低(均P<0.05),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结论绝大多数未婚外来女工生殖保健知识水平低,需要社区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知识,对提高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流动人口实施人工流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向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方法对1227例人工流产妇女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流产妇女年龄分布呈橄榄型,年龄≤20岁组及年龄≥41岁组妇女分布在橄榄的两端,21—40岁的妇女分布在橄榄的中间;2l~30岁性活跃期妇女占人工流产妇女总数的55.91%,〉30岁的妇女人工流产率下降至32.11%。未婚先孕组妇女流动人口构成比显著高于常熟户籍人口(χ2=8.93,P〈0.05);常熟户籍人口避孕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P〈0.05)。流动人口和常熟户籍人口病理因素流产率及多次重复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常熟当地政府应为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殖健康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性知识、性健康、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避孕知识知晓率和避孕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降低人工流产尤其是重复人工流产率,保护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需求,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9月对金湖县268名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进行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殖健康需求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8.6%)和紧急避孕方式(28.4%)的知晓率较低。32.5%的调查对象接受婚前性行为,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女性身心影响大、79.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以后妊娠有影响,4.5%的调查对象接受多性伴。52.6%的调查对象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以往性行为的避孕方式主要是安全套(72.1%)、安全期避孕(44.4%)和体外射精(36.9%)。51.2%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8)、文化程度(OR=1.353)、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OR=2.027)和有无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OR=1.814)是安全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较低,对生殖健康知识普遍有需求,需要采取系统的、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女性人工流产状况、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采用避孕措施、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3 26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合格问卷3 056份。收集调查对象的婚育史、流产史、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避孕方法的使用、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意外妊娠原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未婚人工流产1 449例(47.41%),已婚人工流产1 607例(52.59%);避孕失败2 177例(71.24%),其中采用避孕套失败的653例(21.37%),未采取避孕措施879例(28.76%);两次以上的重复人工流产2 067例(67.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为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避孕失败是人工流产的主要因素,未婚女性所占比例与已婚女性相近;应对未婚女性施以正确、专业的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教育;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对重复人工流产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外来务工未婚女青年与性相关的行为状况及其生育健康需求,为今后开展此类人群性与生育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深圳市外来务工青年生育健康状况研究及干预项目中抽取981例外来务工未婚女青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象年龄为(20.3±2.1)岁。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34.8%,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4±1.9)岁。平均拥有性伴侣数为(1.6±0.8)个。生育健康知识得分平均为(13.1±4.2)分(总分25分)。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行为是否发生与年龄、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打工时问、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有关联(OR值分别为2.253、2.756、3.937、2.381、5.906)。对341例发生过性行为的对象分析显示,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者占29.3%,曾有妊娠史者占11.1%,做过人工流产者占9.3%,多数流动未婚女青年希望获得性与生育健康服务。结论外来务工未婚女青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且面临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危险,因此,提高其生育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及服务的可及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刘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902-3905
目的 了解武汉未婚重复人流女性对避孕节育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及生殖健康状况,为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提供科学依据及思路。方法 设计KAP问卷调查表进行队列研究,然后在队列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来自武汉13个辖区的共1127名未婚重复人流女性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未婚女性重复人流的高发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占77.37%;重复人流者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答题正确率仅35.89%;在避孕态度方面,表示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的占83.85%;但有53.24%的人对人流的危害认知不足;采用低效避孕措施如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的占50.67%;通过学校、医院、社会宣教等相对正规渠道获取避孕知识的比例不高。结论 社会应关注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扩大避孕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未婚重复人流女性避孕措施使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性避孕措施采取情况及未避孕原因。方法对2009年3-8月在湖南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确诊妊娠并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访谈,收集、整理信息后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未婚人流女性平均年龄为23.61岁,以城镇人口为主,大部分来自外地,主要是公司职员、学生和无业者,月收入中等偏下;②绝大多数未婚人流女性(91.3%)都采取过避孕措施,但仅有8.5%能坚持避孕,未婚人流女性采取避孕措施的频率随着保健院级别的降低逐渐降低(χ2=24.981,P=0.002);未婚人流女性采取的主要避孕措施是使用避孕套(63.3%)、体外排精(17.0%)和安全期避孕(6.7%);③未婚人流女性不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有侥幸心理(38.2%)、准备结婚生子(24.5%)和无计划性生活(9.5%)。结论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或方法低效、存在侥幸心理和无计划性生活是导致未婚人流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未婚女性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婚前意外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及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这一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保健服务,降低重复流产,保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以自填方式为主,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4所二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人工流产的次数、人工流产的原因、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等方面。结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占比55.51%;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6.75%;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安全套避孕占42.35%;未避孕的首要原因是侥幸心理占50.32%;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对相关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得分均数最高。结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比较高,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匮乏。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的指导和宣教,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保障他们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该人群提供完善的流产后心理疏导及院内避孕咨询提供支持。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医院自行编制的生殖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82例被调查者平均年龄21岁;23.0%是大学生身份;以非北京户籍为主;首次性行为时的平均年龄为18.9岁,最小仅16岁。47.5%的被调查者通过朋友获得避孕知识;18.0%的被调查者性传播疾病知识得分为0。81.7%的被调查者抑郁量表得分≥50,有抑郁倾向;67.1%的被调查者焦虑量表得分≥50,有焦虑倾向。结论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性行为时的年龄较低,缺乏相关的性及生殖健康知识,且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