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有关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的因素。方法通过对140例复发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发病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对甲状腺癌的复发无明显影响(P>0.05)。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淋巴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后服药等因素对复发均有影响(P>0.05),其中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对复发无影响。结论对于可能复发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复发,同时也不应盲目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2.
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DTC患者3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分层Cox回归分析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校正其他因素后,评价不同的手术方式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复发与否、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治疗方式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对其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分层分析表明,与甲状腺全切组比较,高龄组单侧腺叶或加峡部切除为最佳手术方式(OR=0.320),低龄组不同手术方式O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病理分期分层,Ⅰ期采用单侧腺叶切除预后较好(OR=0.228),高分化期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预后较好(OR=0.561)。结论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耐受情况,采取最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浸润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 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50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运用反卷积算法估算22种免疫细胞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用生存分析法分析各免疫细胞不同的浸润程度与患者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 结果:反卷积算法分析结果显示,除初始CD4 T细胞在各样本中均未发现外,其余21种免疫细胞在各肿瘤样本中有不同程度的浸润。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活化的NK细胞浸润与患者的无病生存有关,浸润程度较高患者无病生存期长于浸润程度低患者(P=0.004)。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活化的NK细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HR=0.17,95% CI=0.05~0.62,P=0.007)。 结论:活化的NK细胞可以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手术范围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SM  Ye CS  Li XX  Liu RB  Huang XL  Ye J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82-185
目的探讨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手术范围的选择。方法总结本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中首次手术无转移的病例329例,按TNM分期,有92.1%(93例)的T1病例,88.3%(166例)的T2病例,91.7%(22例)的T3病例和75%(12例)的T4病例行范围小于全甲状腺切除的术式。比较T分期各组间及不同手术范围间的复发情况。结果有37例(8.9%)复发,其中首次手术无转移者29例。T1和T2组的复发比例无差异(P〉0.05);T1和T2组的复发比例分别与T3或T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组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范围小于全甲状腺切除术式的复发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2%,2.0%的患者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对于T1和T2期的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选择范围小于全甲状腺切除术,特别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可取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既可有效清除肿瘤,又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对于T3和T4期无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应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妊娠相关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研究妊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生育年龄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资料234例,根据妊娠情况将其分为未妊娠组(57例)、妊娠相关组(包括妊娠期间及分娩后1年内确诊患者共47例)、有妊娠生育史组(130例),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妊娠相关组患者通过查体发现甲状腺结节比例(78.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2),其确诊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T分期及死亡率与其他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妊娠相关组腺体包膜外侵犯(P =0.024)、肿瘤多灶性(P =0.023)、颈部淋巴结最大直径平均值(P=0.021)、N分期(P =0.020)、局部复发(P=0.001)均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妊娠为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之一(P =0.045).结论 妊娠不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但妊娠相关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更易出现包膜外侵犯、多灶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特点以及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再次手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占同期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5.37%(80/1 491),其中男27例,女53例,男女比例1∶1.96;年龄14~66岁、(44±13)岁;再次手术距上次手术的时间为8 d~17年,中位时间为16.8个月。(2)有13例患者因术后病理与术中冰冻诊断结果不一致而行补救性再次手术,手术方式为残余腺体切除加患侧淋巴结清扫;有67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复发或转移而行再次手术,其中15例行残余腺体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52例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3)术后病理结果提示80例患者中有15例存在甲状腺癌组织残留,5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术后有6例患者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有9例发生暂时性低钙反应,有2例发生淋巴漏。(4)所有再次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0 d、(6.50±0.97)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2~7 d、(2.41±0.95)d。共有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8个月、(32±18)个月。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在再次手术3个月之后发音均正常,无低钙反应,血钙水平正常。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因肿瘤局部复发而再次接受手术,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5)再次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首次手术(P0.05);以45岁年龄为界,再次手术与首次手术患者中45岁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与首次手术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较高。无论是需行补救性手术还是发现复发、转移者,再次手术是恰当的治疗方式。只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仔细解剖,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佳的再次手术方式是残余腺体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由术前超声定位。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和再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来73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者首次术式多为单纯结节切除或腺叶部分切除(72.6%),且复发时间明显较双侧腺叶次全切除者缩短(P<0.05)。73例行二次手术治疗者,并发症发生率15.1%(11/73),高于同期首次手术者的3.8%(16/426)(P<0.01),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两次手术为同侧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1%(9/39),高于两次手术不同侧者5.9%(2/34)(P<0.05)。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所有再手术者平均随访5.1年均无复发。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复发与初次手术方式关系密切,正确选择术式可以降低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有选择的显露喉返神经,术中细致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时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1998-2005年收治的54例行颈淋巴结清扫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9例不规范手术后的甲状腺残癌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15例根治后的患者(P<0.05).再手术时患者年龄<45岁、首次手术前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同侧癌灶残留或复发、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再手术时B超提示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等是再手术时同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对侧癌灶的出现,是再手术时对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次手术的个体化的规范根治和必要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避免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的关键.再手术时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对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改良性或选择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原因,探讨甲状腺癌首次及再次手术合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57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方式为残留甲状腺全切并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根据术中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除或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结果: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证实,腺体肿瘤残留率51.2%(22/43),转移淋巴结残留率57.9%(33/57)。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3%(3/57)及1.8%(1/57)。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14.0%(8/57),无永久性甲状腺旁腺损伤。结论:对怀疑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应再次手术,手术方式应予残余甲状腺切除并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和(或)颈侧区淋巴结清除,首次手术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最好行甲状腺全切并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或加行颈侧区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总结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8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术后16.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手术的根治程度、切缘情况、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直接影响肿瘤的复发时间(P<0.05).术后复发转移部位与首次胃癌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P>0.05).再手术36例,其中因单一肝转移行肝叶或肝段切除3例,因局部复发再手术33例.结论 首次手术的根治程度、切缘情况、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胃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积极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经不同手术径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左胸与右胸手术径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疗效,探讨合理的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胸径路和右胸径路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左胸径路组和右胸径路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1.7%(55/60)和95.0%(5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径路组平均每例淋巴结清扫数和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4.60枚和0.57枚,显著低于右胸径路组的8.32枚和1.33枚(均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16/60)和31.7%(1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3%(26/60)和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3%(41/60)比56.7%(34/60),P〉0.05]。左胸径路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21.7%,明显低于右胸径路组(36.7%,P〈0.05)。结论右胸径路与左胸径路对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手术切除率相似.但右胸径路更易于进行系统性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减少局部复发、提高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技术在T.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7月我科收治并经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确诊PTC53例的临床资料,病灶最大径≤2.0cm,全麻下行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人意愿分为常规手术组(n=34)和腔镜辅助组(n=19),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目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与常规手术组相比,腔镜辅助组切口短[中位数2.5cm(2.0~3.0cm)VS.4.6cm(3.8~5.0cm),Z=-6.039,P=0.000],但手术时间长[(76.6±29.0)minV8.(59.7±18.3)min,t=2.609,P=0.012]。2组清除淋巴结数、出血量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腔镜辅助技术治疗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与常规手术相似,尽管手术时间稍长,但其小切口更易于为年轻患者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Ovid和Coehrane数据库中1990-2012年所有对比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的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后,根据研究的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5项观察性研究共计685例患者纳入分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为330例和355例。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WMD=27.89,P〈0.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0R=0.58,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OR=0.50,P〈0.05)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OR=0.53,P〈0.05)明显降低.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WMD=-0.83,P〈0.01)和住院时间(WMD=-3.60,P〈0.05)明显缩短;两组在吻合口瘘、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以及围手术期再手术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在住院时间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更是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肝门阻断钳夹法与应用Tissue-Link联合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105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切肝55例(非阻断组),肝门阻断钳夹法切肝50例(对照组)。结果非阻断组切缘距离大于对照组[(1.1±0.3)cmVS.(0.7±0.5)cm,(P〈0.05)],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0%VS.4%,P〈0.05;和0%VS.6%,P〈0.05),切缘以外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非阻断组切肝时间比对照组长.失血量比对照组少。非阻断组术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术后补充白蛋白量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与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7.3%和80.0%VS.90.0%、74.0%和66.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疗效优于肝门阻断钳夹法肝癌切除。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失血量少、肝损害小、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及组数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794例行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有84例(10.6%)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全组共清扫11770枚淋巴结,平均每例14.8枚。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数目、吻合部位与手术医生技能水平是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淋巴结清扫枚数及组数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一定范围内淋巴结清扫数(小于50枚)及组数的增加无关,应尺可能广沔讹涪相含咎陌协滋田结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预防其损伤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来336例在初次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205例和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31例。根据喉返神经损伤的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205例中有2例(0.98%)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个月未经特殊处理后声音恢复,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31例中有6例(4.58%)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其中4例为暂时性损伤,2例为永久性损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规范化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开放式袖套状切除、经尿道电切以及经尿道铥激光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利用3种不同方法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病例共49例。其中开放性输尿管膀胱壁内段袖套状切除术22例(A组),经尿道电切镜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15例(B组),经尿道铥激光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切除12例(C组)。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肿瘤复发率。结果B、c两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分别为198、183、262rain,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分别为140、135、363mL,P〈O.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0、8、12d,P〈o.05);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组术后腹膜后引流管与导尿管平均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O.05)。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12~72个月),其中A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5例(2互7%),腹膜后肿瘤复发1例(6.7%);B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4例(26.7%);C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2例(16.7%)。对比3组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行输尿管膀胱壁内段袖套状切除术相比较,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电切除术或激光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不增加术后肿瘤种植及复发率。其中经尿道铥激光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切除术更具有切割精确、手术安全性高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间质瘤(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48例完全切除术后的GIST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组织芯片为载体,检测Ki-67、E-cadherin、MMP7、CD44、nm23、P53、Survivin、CyclinD1、COX.2和VEGF共10个生物指标,研究其表达与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Ki-67、E-cadherin、MMP7、CD44、P53和Survivin与GIST术后无瘤生存有关(均P〈0.05),Kj-67、E-cadherin、P53和Survivin与总体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Ki.67、CD44和P53是影响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Ki-67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Ki.67、CD44和P53与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Ki-67还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患者56例的临床病理及部分随访资料,采用X检验分析术后不同复发时间和首次不同手术方式的再次手术完整切除率,利用log.rank方法对2种再次手术方式(Dixon和Miles手术)进行生存分析。结果①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多于首次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以后局部复发者的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直肠癌根治术后2年以内局部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直肠癌首次术式为Dixon术者的局部复发病灶的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首次术式为Miles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再次手术为Dixon术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年存活率及5年存活率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再次手术为Miles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直肠癌首次手术方式不同及术后复发时间不同,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病灶再次完整切除的几率,再次手术可作为直肠癌局部复发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