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完善,器官衰竭的患者可以得到救治,延长生命.器官移植手术的实施离不开可供移植的器官,也即供体器官.目前,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供体器官严重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这直接制约着器官移植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1].就我们国家而言,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据悉,目前我国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有 28万~30万,等待...  相似文献   

2.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器官移植治愈疾病、延长寿命。虽然如今器官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器官供体短缺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许多患者因无法获得合适的移植器官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组织配型、移植免疫学等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已成为挽救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最佳手段。然而,器官供体来源短缺在现阶段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缺乏政策层面的具体鼓励措施,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公民理解偏差,导致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困难重重,成功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何增加供体器官的数量和如何公平有效地将供体器官分配给正在等待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是目前国际也是中国国内面临的难题。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国内、外器官移植的现状;我国器官移植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的维护要点。方法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完成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体的无偿器官捐献工作。供体确诊为脑死亡,应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相关药物维持供体,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气交换、尿量、电解质酸碱平衡、体温、血细胞比容、白蛋白水平等,维持供体器官灌注。结果 2例DBD供体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捐献的器官功能稳定正常。其中,供体1在入ICU后6 h确诊脑死亡,到实施器官捐献共维护33 h;供体2在入ICU后8 h确诊脑死亡,到实施器官捐献共维护31 h。捐献的肝脏、肾脏和角膜均成功移植于受体。结论 DBD供体维护是确保潜在供体器官成功捐献和捐献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有效提高捐献器官的利用率及缓解目前器官短缺状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机械灌注的发展以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指出供器官短缺是目前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机械灌注技术的出现为器官保存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在扩大标准供者、高风险供者及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的应用上发挥优势,提高了供器官质量,并在扩大供体池方面体现出巨大的潜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案。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器官保存方式的应用,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器官移植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移植等待病人数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器官捐献的数量,器官供应严重不足,而高质量的供体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1]。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医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享有21世纪"医学之巅"的美誉,它改变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成为了挽救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最佳手段。但面对目前供体短缺的全球性问题时,如何尽快开  相似文献   

9.
重视活体供肾移植提高治疗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排名第二的器官移植大国,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存活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器官来源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死亡概念尚未确立,供体器官短缺状况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几代移植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奋斗,现今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器官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如临床肝移植、肾移植等大器官移植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移植总量居世界第2位,成千上万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被成功挽救。但是,目前移植器官来源短缺的问题仍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仍有约30万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等待器官移植。同时由于器官转运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器官浪费现象严重,每年有约15%的器官弃用,导致许多捐献成功的器官不能及时为等待移植的患者延续生命。改善器官质量,减  相似文献   

11.
自1963年Starzl首先开展肝脏移植以来,临床同种器官移植在近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进展,同时,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也已引起器官移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人在等待接受器官移植,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长。据推测,到2010年,人群中每20人即有1人将接受器官移植或组织移植,与此同时,许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手术过程中死于器官功能衰竭。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统计,该中心每周有3例患者死于等待肝移植过程中。1991年,该中心决定对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终末期活动性肝炎患者不施行同种肝移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较为滞后。随着器官移植外科技术的提高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从上世纪90年代起器官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中国器官移植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中国肝、肾、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基数庞大,加之国人传统观念影响,器官捐献不足,供体相对严重短缺。以德国为例的欧美国家在器官移植技术水平、法律制度建立、操作流程的完善等方面的发展远远早于且优于中国。本文拟从组织机构、法律基础、供体器官来源、供体死亡标准、器官获取与分配、移植机构等方面对中国和德国的器官移植现状进行对比,以期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仅仅不到1万人能够得到供体,而公民器官捐献意识的匮乏,成为了器官移植的最大阻碍。去年3月。“博爱之都”南京成为了全国10个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之一,南京红十字会也首次尝试“劝捐”。  相似文献   

14.
<正>器官短缺是限制临床肝移植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随着需要接受移植患者的数量日益增长,器官短缺已经成为等待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扩大供体来源,一直都是移植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1]。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外科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移植外科医师发明创造了多种术式,如劈离式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和多米诺肝移植等来拓展供肝的使用范围。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不断改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成功研制及移植免疫理论的不断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球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仍是供体短缺的主要问题。由于受体需求量和标准供体的数量的严重不平衡,外科医生们将目光转移到心脏死亡供体(DCD)。相比于脑死亡供体(DBD),DCD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历更长的热缺血时间(WIT),以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胆道并发症。受控心脏死亡供体(cDCD)是指在符合患者或家属意愿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退出维持生命的治疗,在一段“无接触”时间后(通常为5 min),宣布患者大脑循环永久缺失,同时快速进行器官恢复。由于使用常规器官保存方法保存的DCD移植物的移植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常温灌注技术所展现出的优势在移植过程中愈发明显,逐渐引起外科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关注。与活体肝移植以及DBD肝移植不同,DCD在宣布死亡前无法取出移植物。而在常温局部灌注(NRP)中,外科医生们能够在宣布死亡后阻断流向大脑的血液,并通过体外膜氧合启动器官的热灌注,在供体体内恢复供体肝脏的功能,使肝脏产生胆汁并清除乳酸。这一过程为供体肝脏离开供体和移植前的各项指标监测和优化提供宝贵时间。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NRP作为一种原位器官修复技术能够使cDCD供体肝脏的移植效果与DBD供体相近。另外,一些研究者还开发了多种灌注技术的联合应用,包括NRP与机器灌注(MP)以及双低温氧合机灌注(D-HOPE)的联合使用,均展现出良好的移植效果,为肝移植供体保存提供更多可能性。虽然许多学者认为NRP是一种获取更多高质量器官的保存方法,但有研究者质疑该技术的伦理问题。他们认为该技术违背死亡捐赠规则,NRP灌注程序中所涉及的操作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确保患者的循环以及呼吸的永久性不可恢复状态以及在NRP期间确保脑部循环的缺失尤其重要。鉴于NRP在移植领域的重要性,笔者对NRP技术在cDCD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异种移植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种移植基础研究进展顾晋,冷希圣临床同种器官移植在近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已引起了器官移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人在等待接受器官移植,并且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即使教育、财政及法律最终允许...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器官移植技术和专业医药产品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器官移植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全世界都面临着器官短缺这一严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1]。欧美国家移植受益人群虽已达到每年(50~90例)/百万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和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长久以来,各肝移植中心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供肝短缺问题。死刑者器官用于器官移植源于法国,而后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过零星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体短缺的窘境。但随着法制社会的进步与医学伦理学的完善,从死刑者获取供肝已完全终止。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分类和开展2007年,国务院通过《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该条例对发展国家器官移植体系、满足国人对器官移  相似文献   

19.
高致敏是指患者体内预存大量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其中包括阳A和非HLA抗体。这些抗体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移植器官排斥的风险,因此,这种情况通常被视为器官移植的禁忌症。据美国器官移植网报道,在等待移植的患者中,至少30%的患者为致敏患者,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移植术后的受者体内抗体的出现也会使得移植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甚至移植器官丢失。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器官移植开展最早和数量最多的国家,1968年就出台了《联邦遗体捐献法》,1984年又出台了《国家器官移植法》,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成立了国家层面的器官捐献移植协调管理机构和分布在各州和地区的58个器官获取组织,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形成了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较好地解决了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这些实践对中国目前开展的器官捐献工作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