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男,42岁,曾因"腹胀痛、排便困难3周",以"乙状结肠癌伴不全性肠梗阻"收入我院,并行左半结肠切除、左下腹结肠造瘘术,3个月后封闭造瘘口.因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术后未行化疗.术后4个月左上腹出现肠瘘,6个月后再次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20 d,脐上又出现两处肠瘘,经造影显示瘘口位于回肠距回盲部约40 cm处,再于3个月后行肠切除、肠修补术.  相似文献   

2.
肾结肠瘘六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肾结肠瘘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岁。右肾4例,左肾2例。原发病为肾结石合并感染者3例,肾结石并发肾盂癌1例,肾结核1例,肾周围脓肿1例。6例临床上均无典型症状,均为逆行肾盂造影或肾穿刺造影时发现。结果 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患肾切除、结肠切除对端吻合术1例。行患肾切除、结肠瘘口切除修补术2例,行肾盂或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瘘管切除、肾及结肠修补术2例,肾结石并发肾盂癌1例因患肾及结肠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无法手术切除,仅行活检。6例中除肾结石并发肾盂癌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余5例治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9年,平均4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肾结石合并感染是引起肾结肠瘘的主要病因,逆行肾盂造影或肾穿刺造影是确诊此病的主要方法。此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胃间质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生长的部位、方式、诊断方法、病理、治疗方式及结果.结果 肿瘤位于胃体部10例,胃窦部4例,胃底部2例.胃镜诊断率54%,钡餐诊断率75%,B超诊断率69%,CT诊断率75%,MRI诊断率80%.行胃次全切除术8例;局部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5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2例).病理诊断:恶性11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13例获术后随访0.5~5年,5例术后18个月内死于肿瘤复发;2例术后24个月内死于肿瘤复发、肝转移;余4例存活12个月至5年.服格列卫2例,存活至今已有22个月和36个月.结论 多种辅助检查综合诊断,可提高术前的诊断率,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中、高危患者术后宜服格列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加二期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5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1.0cm)的患者(研究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加二期内镜下腺瘤切除的综合治疗,对同期396例单发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通过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随访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1、3和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辅助化疗后对合并腺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4例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成功止血,未发生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腺瘤癌变,其中2例癌变局限于腺瘤中,1例癌细胞侵犯达黏膜下层,该例患者再次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辅助化疗及内镜为合并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外腺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厂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腺鳞癌进行CK17及CK1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本组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病例占同期全部外科治疗胃癌病例的0.28%,其中原发性胃腺鳞癌10例,胃鳞癌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5岁.主要临床症状有上腹隐痛或胀痛不适,呕血及黑便.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为33%(4/12).肿瘤直径≤5 cm 3例,>5 cm 9例.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4例.TNM分期Ⅰ期1例,Ⅲ期5例,Ⅳ期6例.本组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转移复发10例,其中4例腺鳞癌姑息切除患者存活少于半年,且鳞癌和腺癌所占瘤体成分均在30%以上.术后3年死于其他疾病1例,术后5个月存活1例.结论 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在临床上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腺鳞癌预后较差可能与其兼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胆囊内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内瘘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多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痛伴右肩部或右腰背部放射痛,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7例,胆囊结肠瘘4例,胆囊胃瘘4例,胆囊胆总管瘘1例。B超仍是首选的检查手段。B超均发现胆囊结石,12例提示胆囊呈萎缩状。本组仅有5例术前确诊,其中1例行钡灌肠诊断为胆囊结肠瘘,2例B超示胆囊内积气,1例行腹部平片示胆管内积气,诊断胆囊结肠、胃瘘,1例行CT检查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治疗均手术切除胆囊,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3例,十二指肠瘘修补术 胃大部切除术4例;横结肠癌根治性切除1例,结肠瘘修补3例,胃瘘修补4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结论胆囊内瘘的手术的原则仍然是切除病变的胆囊、切断瘘管、修补瘘口、酌情胆道探查、T管引流、解除消化道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控制性外科(DCS)理念在结直肠癌穿孔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 1月至 2012 年 8 月收治的23 例结直肠癌穿孔病例,全部为急诊手术,5例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其余18例在DCS理念指导下治疗,其中13例采取一期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另外5例采取肿瘤旷置、近端结肠造口,所有患者术后均进入ICU加强复苏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按照 DCS 原则予以救治,其中17例患者术后顺利出院,1 例术后死亡;一期切除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18个月内行造口还纳手术,肿瘤未切除患者中有3例术后予以辅助化疗,全部行二期确定性手术.行一期切除吻合的5例患者有2例术后死亡.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穿孔患者,积极应用DCS理念,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且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机会行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女性,59岁,因"食欲减退伴上腹疼痛3个月"于2009年2月13日入院.患者2年前曾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非典型髓样癌,见图1A;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ER(-),C-erbB-2(-),TS(-),MPR(-),PR(-),Ki-67(+),nm23(+),LRP(-).患者术后行全身辅助化疗(多西他赛加表柔比星)6个周期.本次入院检查:CEA 2.08μg/L;胃镜检查示胃角3.0 cm×2.0 cm溃疡,病理示低分化腺癌.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胃角癌cT3N1M0,给予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替加氟、亚叶酸钙加依托洎苷)2周期,疗效评估为PR.后患者行胃角癌D2根治术.术后病理:非典型髓样癌,与乳腺病变相符合,见图1B;免疫组化:ER(-),PR(-),EGFR(-),VEGF(+),HER-2(-).术后诊断:乳腺癌胃转移.鉴于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有效,术后予相同化疗方案,行全身化疗6周期.术后随访至今(16个月)仍健在,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9.
毛平力 《腹部外科》2000,13(5):319-31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及危重症。笔者在过去 16年中对 12例肠外瘘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治疗 ,均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2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3~ 67岁 ,平均 34岁。 12例肠瘘共有瘘口 14个。复杂瘘 1例 ,十二指肠瘘 1例 ,小肠瘘 9例 ,结肠瘘 2例。致瘘因素 :十二指肠残端瘘 1例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术后横结肠梗阻近端瘘 1例 ,出血坏死性肠炎术后小肠、结肠复杂瘘 1例 ,小肠外伤、梗阻肠切除吻合口瘘 3例 ,阑尾残端瘘 2例 ,肠伤寒穿孔修补术后瘘 2例 ,妇产科刮宫术后小肠瘘 1例 ,女性结扎术后小肠瘘 1例…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殊,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9例,胆囊结肠瘘5例,胆囊胃瘘4例,胆囊胆总管瘘2例。B超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其中16例提示胆囊呈萎缩状。本组仅有5例术前疑诊为胆囊内瘘(25%),其中1例行钡灌肠诊断为胆囊结肠瘘,2例B超示胆囊内积气,1例行腹部平片示胆管内积气,诊断胆囊结肠、胃瘘,1例行CT检查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治疗均切除胆囊后,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5例,十二指肠瘘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4例;横结肠癌根治性切除1例,结肠瘘修补4例,胃瘘修补4例,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结论胆囊内瘘治疗原则仍然是切除病变的胆囊、切断瘘管、修补瘘口、酌情胆道探查、T管引流、解除消化道梗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结肠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5年来收治的8 235例胆囊结石患者中确诊的14例胆囊结肠瘘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等资料。结果:胆囊结肠瘘在胆石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17%(14/8 235);14例患者中,术前确诊2例(14.28%),其余为术中确诊;残余胆囊与横结肠间形成内瘘1例,胆囊体部与横结肠间形成内瘘2例,因胆囊萎缩后胆囊瘘口位置不明1例,其余10例胆囊与横结肠瘘口均位于胆囊底部。14例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结肠瘘口行I期修补缝合术12例,行部分结肠切除、吻合术2例;术后切口和膈下感染各1例(7.14%)。结论:对于高度怀疑胆囊结肠瘘患者,运用ERCP等多种检查有助于提高其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造影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32例结直肠癌患者以Seldinger法行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辅助诊断原发癌及肝转移癌,并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无插管并发症。采用DSA肿瘤定位32例中31例肿瘤血管显示清楚,与术后诊断符合率达100%;门静脉显影同时辅助诊断肝转移癌。成功显象同时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6例结直肠癌合并梗阻行区域灌注化疗,5例得到改善,成功率833%,对无法切除的肿瘤可起到姑息治疗作用。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有助于结直肠癌的定位诊断及发现肝转移癌,同时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起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为结直肠癌诊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结肠瘘的诊断与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通过常规胆道造影确诊的胆囊-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1 4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通过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囊-结肠瘘112例,占0.98%。其中男33例,女79例;年龄(67.4±12.6)岁(58~84岁)。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囊-结肠瘘均通过术中胆道造影确诊,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结肠修补105例,结肠造瘘7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0例(结肠修补65例,结肠造瘘5例),随访时间(16.4±5.3)个月(6~27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胆囊-结肠瘘无特异性症状,术前无特殊诊断方式,术中胆道造影是唯一的客观诊断方法。在掌握娴熟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条件下行胆囊切除及结肠瘘口修补/造瘘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及结直肠肿瘤合并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32例伴肝转移的胃及结直肠肿瘤收治入院。对患者进行手术耐受性、手术切除可能性及手术风险评估。对于有手术指证并愿意接受手术的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术15例(其中2例行化疗泵植入术),胃及结直肠肿瘤切除术7例(其中2例行化疗泵植入术),胃空肠吻合术1例,结肠侧侧吻合术4例(其中行化疗泵植入术2例),剖腹探查化疗泵植入术1例。术后化疗6个月,并终身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3例出现腹腔积液,经置管引流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一周出现吻合口漏,予灌注冲洗低压持续引流两周后痊愈。术后肺部感染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经抗炎治疗后痊愈。一年生存率82.1%,两年生存率42.9%,三年生存率25%。结论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并非手术绝对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微创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4年收治的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内镜定位辅助腹腔镜胃楔形切除(双镜联合切除)、腹腔镜辅助部分和全胃切除及内镜下切除术的62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肿瘤直径2~12 cm;其中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31例,内镜定位辅助腹腔镜胃楔形切除22例,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3例、近端胃切除2例、全胃切除1例,内镜下切除3例。所有标本病理切缘为阴性,平均手术时间87 min,平均术中出血79 ml,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9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 d,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根据NIH危险度分级标准,中危、高危11例;术后服用伊马替尼,随访2~6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胃GIST行微创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环状胰腺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例成人环状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 结果: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呕吐、反复上腹部疼痛及腹胀等十二指肠梗阻表现为主,患者术前行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平片、腹部CT及MRCP等检查,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十二指肠与十二指肠侧侧吻合3例,行胃次全切除、Billroth-II式吻合术6例,行胃空肠吻合术3例,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术后3例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1例,胃空肠吻合口瘘及十二指肠瘘各1例,均经负压引流后治愈;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后治愈。 结论:成人环状胰腺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反复上腹部疼痛及腹胀等十二指肠梗阻表现为主,术前检查以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造影、腹部CT及MRCP检查为主,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主要以胃次全切除、Billroth-II式吻合术、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及胃空肠吻合术为主,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肠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1例,恶性2例,良性6例,交界性3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均随访2年以上,9例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17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而行全胃切除术,1例术后16个月死亡。结论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测定,适宜的手术切除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未分化肉瘤伴软骨化生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一步明确其所属类别。方法:分析2009年2月收治的1例前列腺未分化肉瘤伴软骨化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例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和免疫组化表达,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表现。结果:病理诊断:灰白色前列腺肿物,镜下见其含有软骨肉瘤和未分化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染色:波形蛋白(+),局部CD117(±)。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肌红蛋白、CD34、细胞角蛋白CK7、CK8均为(-)。术后2个月发现肿瘤转移,4个月后患者死亡。结论:本例患者为前列腺未分化肉瘤伴软骨化生,该例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侵袭性肿瘤,非常罕见,需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来确诊。  相似文献   

19.
探讨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284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8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全胃切除260(195~365)min,近端胃切除250(180~325)min,远端胃切除205(155~270)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145(80~420)mL,近端胃切除95(45~320)mL,远端胃切除50(20~215)mL,术中均未输血。清扫淋巴结25.6(11~42)枚。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6(2~4)d,卧床时间1.4(1~3)d,开始进流质饮食时间2.4(1~4)d。发生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8例,穿刺口出血1例,皮下气肿4例。术后随访6~26个月,发生肿瘤穿刺口种植2例,肝转移4例(3例死亡;1例已接受化疗现,一般状况尚可),腹膜转移9例(5例死亡;2例接受化疗,一般状况尚可;2例化疗后全身情况较差),另有6例死于非手术相关疾病。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根治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对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认识,改进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4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0例胸部PNET治疗结果。结果 肿瘤位于胸腔内6例、胸壁2例,心包内和后纵隔各1例。胸内肿瘤完全摘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肿瘤并肺叶切除2例。2例胸壁肿瘤合并受累肋骨切除胸壁重建,1例行肿瘤及心包部分切除,1例后纵隔哑铃形肿瘤由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同期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或住院死亡。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检查,10例CD99均为阳性,LEA均为阴性。术后4例接受化疗,4例放化疗,2例未行任何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年,死亡7例,生存最长27个月,最短9个月,平均17个月。3例生存已超过12个月者仍在随访中。结论 胸部PNET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术前诊断率低。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确定。彻底摘除肿瘤及受累组织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术后放化疗有助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还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