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了解体外反搏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了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非脑血栓形成患者体外反搏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结果:检测到脑血栓形成患者在体外反博(ECP)后,血浆t-PA活性增高伴有D-dimer含量增加;在非脑血栓形成患者有血浆t-pA活性增高无D-dimer含量变化。PAI的活性于两组中均无变化。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后,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水平升高,并可使纤维血块溶解。  相似文献   

2.
韦海珠 《海南医学》2011,22(3):56-57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体外反搏组每天给予45min体外反搏,3个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体外反搏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无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反搏可降低冠心病患者IL-6及CRP,可能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了解体外反搏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了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非脑血栓形成患者体外反搏前后血浆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结果:检测到脑血栓形成患  相似文献   

4.
黄浩 《西部医学》2012,24(10):1983-1984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共治疗36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有所改善,体外反搏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系统的变化,探讨E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20例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患进行EECP治疗,于第1次反搏前10min内、第1次反搏、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17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用放免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血液中肾素活  相似文献   

6.
李亚莉  李晓川  孟晓萍 《中国医刊》2023,(10):1061-1063
心脏康复及体外反搏均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作为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进展的有效选择。本文就心脏康复联合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推进心血管康复多元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远期疗效分析马慧峰刘志宏(阿拉善盟医院)体外反搏为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是无创性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几年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3个病例,临床效果较好。为了探讨其远期疗效,我们对这63例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随访,现分析...  相似文献   

8.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免疫比浊法对728例健康成人,68例高血压病,3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血清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健康组apo-A1和apo-B的含量分别为1.27±0.16g/L及0.77±0.24g/L。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1含量降低,B含量明显升高,(P<0.001),提示该项目测定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反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2例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及失眠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治疗后30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各时间段两组PSQI总分、各维度得分,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干预后30 d ,观察组 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的冠心病行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观察组(n=87)行综合护理,对照组(n=87)行早期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焦虑心理、护理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5.91±3.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7.46±4.32)分;观察组护理依从率为90.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1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1%,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2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行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这项技术临床上已经应用多年,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已经被很多临床实验证实。现将我院48例同时接受EECP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与48例单纯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70例冠心病人经体外反搏治疗后症状改善率为95.7%,心电图有效率为58.5%,其中50例经心功能检测左心收缩功能显著改善(P<0.01),左心舒张功能亦有改善(P<0.01)。对各类型冠心病反搏疗效,疗程及血压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增强型体外反博治疗冠心病具有肯定疗效,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谱勒仪测定31 例老年人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及28 例健康老年人大脑中动脉( MCA) 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对22 例MCA 血流速减低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结果发现:老年人脑梗塞患者 MCA 的Vp ,Vm 低于健康老年人( P < 0 .01) ;两侧MCA 的DVp ,DVm 高于健康老年人( P < 0 .01) ,血流速不对称性高于健康老年人( P < 0 .01) ;体外反搏治疗后 MCA 的Vp ,Vm 增高( P < 0 .01) ,DVp ,DVm降低( P < 0 .01) ,血流速不对称性缩小( P < 0 .01) ;血流动力学疗效达81-8 % 。表明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经颅多谱勒观察体外反搏和内科常规治疗对老年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反搏对老年脑梗塞康复期患者MCA血流动力学参数(Vp,Vm,DVp和DVm0以及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P〈0.01);而内科常规治疗对上述参数改善不明显。表明体外反搏改善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比内科常规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检测43例冠心病患者、39例高血压病患者及41例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及脂蛋白(a)(LPa)水平,发现:TG、apoB100在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较健康人显著升高,而apoA1/apoB100则显著降低;LP(a)仅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在预测冠心病危险度的各项血脂指标中,LP(a)较TG、apoB100、apoA1/apoB100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85-18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及治疗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7.2±4.2)%、左室短轴缩短率为(30.5±1.6)%、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为(92.0±6.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提高体外反搏疗效的机会孙宝芹(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关键词体外反搏,冠心病,血液动力学体外反搏装置于1968年由Soroff等首创,同年经Cohen等改进后应用于临床。1976年由中山医学院研制成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置。该装置是利用心气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反搏作用的新机制及其装置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反搏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并于2002年正式纳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冠心病学会(AHA/ACC)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指南。作者近10年来研究证实:体外反搏能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猪模型上,也证实了体外反搏不仅可以改善血流灌注,还可以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调节一系列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达到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的目的。上述新作用机制的发现,促进了新型体外反搏装置的深入研制,推进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45例老年非冠心病患者进行空腹血胰岛素、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管紧张素(Ang)Ⅰ、Ⅱ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组胰岛素、TG和AngⅡ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分别为P<0.01,P<0.05,P<0.05),冠心病组血糖、TC、HDL和AngⅠ与非冠心病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IR。  相似文献   

20.
报告201例急性心梗(AMI)中合并右室梗塞(RVMI)15例临床分析,就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检测进行讨论。其中体外反搏治疗6例。血液循不功能改善,认为体外反搏对RVMI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