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鸦胆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晨旭  索有瑞 《中成药》2006,28(1):117-120
鸦胆子系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Brncea JavanieaL.Merr)的种子,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1]Kupchan等报道了由B.antidysenter Mill.中分得对多种动物菌株有显著活性且毒性较低的鸦胆丁[2](Bruceantin)后,有关活性成分的报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苦木内酯类化合物[3~5]。我国于1978开始研制鸦胆子油静脉乳剂[6],并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鉴于该植物的多种生物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其药用价值,本文就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化学成分迄今为止,从鸦胆子的果实中分离得到了多个天然…  相似文献   

2.
滨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韬  刘净  梁敬钰  余平  魏秀丽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90-1391
滨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 kit·为菊科蒿属植物,是中药茵陈的植物来源之一,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黄疸、肝炎等疾病[1]。滨蒿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型涉及香豆素、黄酮、有机酸、烯炔、三萜、甾体和醛酮[2],其中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等多种成分具有利胆保肝活性。本研究对菌陈带花蕾的干燥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二烷醇(n-dotriacontanol,1);棕榈酸....  相似文献   

3.
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香料植物的应用历史悠久,遍布世界各地。除之于食品烹调的调味作用外,其药用价值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现有研究显示其在抗氧化、抑菌、抗肿瘤及调节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国内外辛香料个体研究日益增多,而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尤其是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仍不多见的现状,该研究对近几年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上述药理活性方面所涉及的系统研究成果和有代表性的个体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从中归纳出具有药用前景的辛香料类化合物,如胡椒碱、姜黄素、京尼平苷、桂皮醛、桂皮酸、芳樟醇、甲基胡椒酚、紫苏醛、丁香酸和藏红花素等,为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该类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中草药》2006,37(11):1632-1634
枇杷叶系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是一味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供临床使用。枇杷叶归肺、胃经,具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气、胃热呕逆、烦热口渴[1]。目前已经从枇杷叶中分离出三萜酸[2~5]、黄酮类[6,7]、多酚[8]、倍半萜及其苷类[5,9,10]等成分,其药效主要集中在三萜酸的抗炎[2]、降血糖[4]和抗病毒[5]活性方面。日前日本科学家发现其新三萜皂苷具有抗癌活性。为进一步寻找与其药理活性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探求有意义的活性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药材资源,笔…  相似文献   

5.
伊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伊桐Itoa orientalisHemsl.又名栀子皮、野厚朴等,为大风子科伊桐属植物,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和广西地区,在民间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肝炎及贫血等症状,药用其根和树皮,名为大黄树[1]。到目前为止,没有有关伊桐化学成分上的研究报道[2]。为阐明伊桐的化学成分并寻找新的活性天然产物,作者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伊桐的树皮和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亚油酸....  相似文献   

6.
藏药独一味化学成分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育黎  郝延军 《中草药》2006,37(10):附9-附10
独一味Lamiophlomisrotata(Benth.)Kudo为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又名独步通[1]。其根或根茎及全草入药,生长于海拔3000m以上的裸岩等,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区,有丰富的药用资源。现已从独一味中分离和鉴定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和苯乙醇苷类等成分。独一味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尤其具有显著的止血镇痛作用。研究发现,独一味中总黄酮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其镇痛有效部位[2]。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是独一味中的主要止血活性成分,作用与云南白药相近[3];挥发油类成分是其抗肿瘤活性成分[4]。1化学成分1.1地上部分1.1.1…  相似文献   

7.
两头尖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风芝  张雪霞  牛桂云  张丽  单保恩  刘刚叁 《中草药》2005,36(12):1775-1778
两头尖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in Regel的根茎,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及静脉炎等症[1]。20世纪80年代对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主要为皂苷类,药理活性研究发现两头尖总皂苷有抗肿瘤、镇痛、镇静及抗惊厥作用[2]。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根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仪器与材料INVOA5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Volian);ZMDMicromass型质谱仪(Micromass公司);柱色谱硅胶(…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徐晗  方建国  刘云海 《中草药》2003,34(4):392-393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 ,性寒味苦 ,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病症。随着国际上应用天然药物的热潮 ,板蓝根的药理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 2 0 0 0年以来有关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化学成分1.1 有机酸类化合物 :吡啶三羧酸 ( 3- pyridinecarboxylicacid) [1 ] ,顺丁烯二酸 ( m aleic acid) [1 ] ,2 -羟基 - 1,4-苯二甲酸( 2 - hyd…  相似文献   

9.
目的概述松科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状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松属植物中普遍含有萜类、黄酮类、木质素类、多糖类、酚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该属植物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松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提取物抗肿瘤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
瓜馥木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瓜馥木F issistigm a oldham ii(H em sl.)M err.为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根入药,性温味辛,具有祛风除湿、镇痛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的治疗[1]。为寻找反映瓜馥木中抗炎、镇痛活性特征成分,笔者对瓜馥木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前文[2]已报道N-甲基-2,3,6-三甲氧基吗啡烷二烯酮(N-m ethy l-trim ethoxym orph inand ien-7-one),本研究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O-甲基芒籽碱(O-m ethy l-m oschtao line,Ⅰ)、酸花木碱(毛叶含笑碱,oxy lop-ine,Ⅱ)、氧代克斑…  相似文献   

11.
吴培楠  段宏泉  姚智  潘勤  张富赓 《中草药》2007,38(9):1311-1313
蛇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是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的全草,始载于《别录》,别名蛇泡草、蛇葡萄等[1]。蛇莓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止痛之功效。民间主要用于治疗热病、惊痫、咽痛、疖肿、烫火伤等[2]。文献报道从蛇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有三萜及其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甾醇类等[3,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蛇莓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5,6]。笔者对蛇莓提取物的前期实验表明,其石油醚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见表1。在进一步的化学成分研究中,从石油醚和醋酸乙…  相似文献   

12.
对酸藤子属植物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酸藤子属植物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为苯醌类、苯酚类、黄酮类物质;具有驱虫、抗生育、抗糖尿病、抗菌、抗肿瘤、抗癫痫、保护心脏、创伤修复等药理活性。该文可为酸藤子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晓宁  柴瑞华  赵余庆 《中草药》2008,39(9):1291-1294
目的研究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l,Ⅰ]、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Ⅱ]、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Ⅲ]、20(S)-人参三醇[20(S)-panaxatriol,Ⅳ]、24(R)-拟人参皂苷元[24(R)-ocotillol,Ⅴ]、20(R)-原人参三醇[20(R)-protopanaxatriol,Ⅵ]、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e-3β,12β,20,25-tetrol,Ⅶ]、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ane-3β,6α,12β,20,25-pentol,Ⅷ]。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得的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其中Ⅳ、Ⅶ、Ⅷ为从西洋参根、茎、叶、果、花蕾中首次发现。化合物Ⅶ为本课题组从人参果皂苷中首次发现和报道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测定寻骨风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陈蕴  赵小磊  龚立雄  王林 《中草药》2003,34(12):1139-1141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全草。寻骨风药材收载于河南省药材标准 [1] ,马兜铃酸 A为其有效活性成分 [2 ] ,具有抗癌、抗感染、抗早孕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等药理作用 ,其对肝、肾的毒性剂量为有效剂量的 1 0 0 0倍 [3~ 5]。近年来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 AAN)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并对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6] 。目前马兜铃酸 A的测定方法多为 HPLC法 ,涉及的药材有青木香、马兜铃及关木通 [7~ 11]等 ,但有关寻骨风中马兜铃酸 A的定量分析未见报道 ,所以 ,本实验对药材的马兜铃…  相似文献   

15.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 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丹参原植物具有繁殖能力强,易于栽培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展开了大量的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1,2]。毛状根能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特别适合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大量生产[3]。丹参毛状根系统具有生长速度较快,遗传性稳定,成为了生产丹参药理活性物质的良好培养体系[4,5]。有报道YE(yeast extracts)与不同诱导子组合对处理7d后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影响[6]。本....  相似文献   

16.
紫穗槐细胞毒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泓  白丽萍  康廷国 《中草药》2005,36(10):1469-1471
紫穗槐Am orpha f ruticosa L.为豆科紫穗槐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全世界有紫穗槐属植物约25种,原产北美,我国引入栽培的只有紫穗槐1种,南北均有栽植[1]。紫穗槐在我国又称绵槐、油条、椒条、穗花槐、紫翠槐、苕条[2],多作为水土保持树种。其叶微苦、凉,具有祛湿消肿T el:(024)31207121-52051功效,主治痈肿、湿疹、烧烫伤。临床上单方应用,“治烧烫伤,痈疮,湿疹[”3]。国外已经对紫穗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国内在化学方面仅从叶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4],笔者对紫穗槐叶75%乙醇提取物的…  相似文献   

17.
封士兰  胡芳弟  段生玉  苏策  陈立仁 《中草药》2002,33(12):1067-1068
山生柳为杨柳科柳属植物 Salix oritrephaSchneid,藏医用其入药 ,藏名朗玛 ,能解热 ,治妇科病 [1] 。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做了部分药理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其水提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2 ] ,多糖具有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首次分离得到了水杨苷、水杨酰水杨苷、tremuloi-dine、salicortine。这些化合物都是柳属植物的特征成分 ,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的。并对水杨酰水杨苷的13 CNMR谱数据进行了归属。1 材料和仪器山生柳地上部分 1 998年 7月采集 ,原植物由兰州…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素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该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等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表明其成分具有麻醉、镇静、镇痛、神经系统和毒性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该属植物在我国资源非常丰富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倪付勇  谢雪  温建辉  李明  王永香  胡晗绯  吴云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19,50(11):2529-2533
目的研究茯苓Poriacocos非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经典途径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茯苓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羽扇豆醇(2)、齐墩果酸(3)、乌苏酸(4)、猪苓酸C(5)、土莫酸(6)、去氢土莫酸(7)、3-表-去氢土莫酸(8)、茯苓酸(9)、去氢茯苓酸(10)、松苓新酸(11)。化合物1~4为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3~11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三萜酸类化合物是茯苓非多糖类化学成分中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CH_(50)为(0.10~0.27)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刺梨抗氧化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PPH法对刺梨提取物不同部位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试评价,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作用,其清除效果强于阳性对照品维生素C,从该活性部位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为刺梨苷(1),蔷薇酸(2),野蔷薇苷(3),arjunetin(4),1-β羟基蔷薇酸(5)。结论:化合物4,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