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PPH技术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6例直肠粘膜内脱垂病例均行PPH手术,根据排粪造影及指诊情况选择荷包缝合的位置。结果46例一次PPH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平均4.8d,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PH技术对于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联合芍倍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效果及近期并发症。方法选取因便秘症状就诊于浙江省新华医院确诊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的6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PPH术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PPH术治疗,观察术后1周内肛门出血、疼痛、坠胀感、术后尿潴留情况及术后6个月排便次数、排便用力程度、排便不尽感、会阴部不适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排便用力程度改善及排便不尽感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次数与会阴部不适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周内治疗组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疼痛、坠胀感及术后尿潴留方面,两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术后总体疗效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近期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并且操作简单,优于单纯PPH手术。  相似文献   

3.
张彩虹  张稳存  葛昌甫 《吉林医学》2011,(33):7002-7002
目的:探讨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其中24例行PPH手术,与24例行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24例行PPH术患者住院平均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PH技术对于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PPH术+直肠前壁加固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PPH术+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腻垂所致便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经肛门行PPH术+直肠前壁加固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36例。结果36例患者中25例自觉排便通畅,11例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排便造影均有好转。结论该术式适用于治疗低、中位直肠前突并发轻、中度直肠粘膜内脱垂的病人,特点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病例均行PPH手术,根据排粪造影及指诊情况选择荷包缝合的位置 结果 46例一次PPH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平均4.8d,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技术对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因直肠黏膜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痔吻合器设备对直肠低位的黏膜及黏膜下肌层实施环形切除术(PPH)治疗47例由直肠黏膜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结果:39例患者术后排便恢复良好,排便过程中无梗阻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明显好转5例,3例术后直肠黏膜脱垂改善不明显。结论:对于直肠黏膜脱垂所致的便秘采用PPH作黏膜与黏膜下肌层环形切除术行之有效,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病例均行PPH手术,根据排粪造影及指诊情况选择荷包缝合的位置 结果 46例一次PPH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平均4.8d,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技术对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PPH技术治疗出口梗阻型排便障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出口梗阻型排便障碍病例,其中直肠黏膜脱垂患者35例,直肠前突患者5例,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患者8例,均行PPH手术,根据排粪造影及指诊情况选择荷包缝合的位置。结果46例一次PPH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治愈率95.8%。结论PPH技术对于治疗出口梗阻型排便障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PH术对直肠粘膜脱垂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6例直肠脱垂病人随机分为2组:PPH手术组治疗组和常规手术治疗组,每组均为43人。对比2组病人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组病人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无差别,P〉0.05。结论:PPH术治疗直肠粘膜脱垂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PPH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直肠黏膜脱垂病人行PPH手术治疗。结果对不同程度的直肠黏膜脱垂病人可行1-3次PPH手术完全解除病痛消除症状,使病人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结论PPH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等优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脱垂患者手术护理体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28例用手按压阴道后壁排出粪便,多数患者长期服用导泻药物以协助排便。结果:对本组38例直肠前突和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和实施护理措施,大便排出困难均明显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消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良好效果,33例患者每日排便1次,有3例为每日排便2次,2例每2—3天排便1次。避免了并发症,使患者尽快的康复。结论:对直肠前突和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实施的本护理措施是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使他们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单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2005年10月采用单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中Duke’s:A期16例,B期51例,C期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4例(18.4%),吻合口漏5例(6.50%),吻合口狭窄2例(2.60%),切口感染2例(2.60%),切口疝2例(2.60%),术后便血3例,39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排便习惯改变。结论应用一次性单吻合器技术进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安全实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根治术的可行性 .[病例报告 ]收治的 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肿瘤距肛缘最长为 6 0cm ,最短为 2 0cm ,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以及用吻合器低位吻合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2例出现排便不适感 ,经扩肛等治疗后恢复正常功能 .[讨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 ,利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3个月至1岁平均手术时间71.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 ml;1~3岁平均手术时间77.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3岁平均手术时间11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术后无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裂开。60例随访6~40个月,5例患儿出现轻度污便,小便均正常,均未出现腹胀、便秘、神经性膀胱、肛门狭窄;其中男性52例,均有阴茎勃起。4例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小肠结肠炎。28例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4例存在RAIR反射,1例存在接近于正常的RAIR反射。结论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直肠感受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P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手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不完善的缺点,探讨新的手术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将8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PPH加消痔灵注射,对照组40例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加消痔灵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术后排便困难、便不尽感、便意频繁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痔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前壁柱状缝合术,治疗因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女性患者,均符合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其中重度32例,中度18例,均采用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35例(70.0%),明显好转12例(24.0%),症状缓解不佳3例(6.0%)。术后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结论PPH加直肠前壁柱状缝合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恢复快,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生物可降解吻合环(BAR)、吻合器两种方法的吻合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49例用吻合器吻合,38例用BAR吻合,比较二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术后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材料费用等.结果 两种方法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术后肠梗阻等发生.吻合器法中1例出现下消化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BAR法中2例切口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器法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5d,BAR法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AR法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吻合器法.吻合器法费用(管状吻合器加闭合器)平均约5 231元人民币,BAR约3 427元人民币.结论 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管状吻合器同样安全可靠;比吻合器更有利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更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吻合器改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治疗Ⅲ。、Ⅳ。混合痔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国产吻合器经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混合痔186例,分析其手术操作理论及技巧,并随机选择19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hemorrhoidectomy,MMH),将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出血、精细控便功能等进行比较观察。结果PPH组显愈率为94.0%,MMH组显愈率为9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两组手术时问、术后住院时间、疼痛、出血及精细控便功能下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改良后,PPH组切除标本上下径平均为2.5(2.3~3.5)cm,吻合口距齿状线位置平均为2.1(1.7~2.5)cm,肛垫保留及悬吊效果好。结论国产吻合器改良PPH术可有效治疗Ⅲ°、Ⅳ°混合痔,在达到手术效果同时,能更好地保留肛垫及其精细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19.
慢传输性便秘的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慢传输性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效果及结肠的病理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3年来手术治疗的 44例STC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间隔延长 ,平均为 1次 /4 .8~ 7.4d ,90 .9%的病人靠服用泻剂。本组病人结肠传输均明显减慢 ,72 .7%的病人伴有直肠内脱垂。大多数结肠存在肌间神经变性和黏膜炎症 ( 77.3 %、75 .0 %) ,44 .7%的结肠发生肌萎缩。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83 .3 %( 2 5 /3 0 )病人在术后半年大便次数正常。结论 全结肠切除是治疗STC的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痔PPH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30例重度痔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术后3-4d脱出痔完全回缩。1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为粘膜切割或闭合不全。2例术后发生疼痛,为同时行肛门息肉切除及外痔切除,术后肛门水肿,治疗后水肿消失好转。手术时间约20min。住院时间平均3d。结论 PPH手术具有安全、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