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ARD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 1 2 6例肺挫伤的临床资料 ,并将住院时间 >2 4小时的 1 1 0例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 ,对其致伤原因、伤情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 30 .2 % ,肺挫伤并严重多发伤ARDS发生率较单纯肺挫伤高 (P <0 .0 1 )。交通伤为肺挫伤最主要原因 ,ARDS组挤压伤多 ,坠落伤较少 (P <0 .0 1 ) ;ARDS组损伤严重 (ISS >2 5 ) ,ISS评分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 ,其浮动胸壁、休克、多发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结论 合并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浮动胸壁、休克等是肺挫伤致ARDS重要危险因素 ,应针对其进行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死亡危险因素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 2 97例创伤性死亡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高危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ISS、RTS、TRISS及 %LD50 等创伤评分指标 ,对 2 97例创伤性死亡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定量评价和统计学处理 ,并对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和量化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和失血所致死亡者分别为 98例 (33% )和 113例 (38.38% ) ,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 34例 (11.4 5 % ) ;平均救治时间为 (44 .12± 16 .4 7)分钟 ,伤后的救治时间与平均最大救治允许时间的差值与死亡率具有明显相关性 (r =0 .4 16 ,P <0 .0 1) ;全组生存概率 (Ps)为 0 .39± 0 .2 8,并发症发生率为 2 4 .92 % ;可防止的死亡率 (PDR)为 5 1.78% ;非预期死亡35例。结论 颅脑损伤和失血是伤后主要死因 ,后期多死于并发症或器官衰竭 ;颅脑和躯干创伤严重影响伤员存活率。提高救治水平有助于提高伤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重度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 5 1例多发伤患者创伤程度、一期手术治疗的抢救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SS≥2 5者 3 9例 ,1 6相似文献   

4.
946例多发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国每年交通伤死亡人数已逾 7万[1] 。了解多发交通伤的特点对提高救治生存率至关重要。笔者分析 1987年10月~ 1998年 9月收治的 946例多发交通伤 ,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救治要点。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946例多发伤的界定按国内创伤学界初步意见[2 ] ,占同期交通伤 2 86 5例的 33.0 %。男 6 47例 ,女2 99例。年龄 7~ 83岁 ,2 1~ 5 0岁 6 6 2例(70 .0 % )。2 .受伤人群及类型 :行人和骑自行车人 (行骑 ) 4 82例 (5 1.0 % ) ,乘员 2 6 8例(2 8.3% ) ,驾驶员和摩托车手 (驾摩 ) 196例 (2 0 .7% )。同一人群中多发伤发生率 :驾摩 5 9.0 % …  相似文献   

5.
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严重胸部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死亡率极高 ,有报道达 5 0 %~76 %[1] 。我院从 1996年 12月至 2 0 0 0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 32例 ,死亡 9例 ,死亡率 2 8.1%。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本组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19~ 79岁 ,平均 5 1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2 7例 ,埋压伤 4例 ,爆震伤 1例。 32例均为严重胸部创伤 ,其中单侧连枷胸 2 1例 ,双侧 6例 ,均有血胸、气胸或血气胸。伴休克 17例。合并颅脑损伤 2 1例 ,腹腔脏器损伤 15例 ,骨盆骨折 6例 ,脊柱脊髓损伤 3例 ,四肢骨折 2 0例。伤后 2 4h内发生ARDS 2 6例 ,2 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伤特点及院前急救对其病死率影响。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自 1995年 3月~ 1997年 9月收治的严重交通伤 4 35例设为院前未急救组 ,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的严重交通伤4 16例设为院前急救组 ,分析交通事故伤临床特点及院前急救对两组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伤情分布占前 3位的均为颅脑外伤、多发伤和四肢伤。两组共死亡 133例 ,其中颅脑外伤为 90例 (6 7 7% )。院前接受急救组死亡 5 3例 (12 7% ) ,院前未急救组死亡 80例 (18 4 %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院前急救组院前死亡 2 7例 (6 5 % ) ,院前未急救组院前死亡 5 2例 (12 0 % ) ,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颅脑外伤早期院前急救可减少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对于多发伤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制定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前2年内的46例为对照组,规范制定后的4年内的132例为绿色通道组。分析两组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院内各救治环节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处理、放射影像科检查和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4.55%;对照组4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70%(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发伤急救团队制定的多发伤院内救治规范可显著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胰腺损伤的救治(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2 6例中合并伤 2 2例 (84 .6 % ) ,其中尤以肝、胃损伤多见。手术 2 1例 ,保守治疗 5例 ;并发症 10例 ,其中胰瘘 4例 ,外伤性胰腺炎 2例 ,腹腔脓肿 1例 ,胰腺假性囊肿 3例。治愈 2 2例 ;死亡 4例 ,其中 2例在伤后 4 8小时内分别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结论 及时判明有无主胰管损伤 ,用适当的手术方式、通畅的引流、恰当的药物治疗是减少其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加快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组急诊严重创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结果 ,以提高严重创伤的急诊救治水平。 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6年间共救治严重创伤患者 12 80例 ,分为儿童组 (<13岁 ) 70例 ,青年组 (13~ 45岁 ) 970例 ,中年组 (45~ 65岁 ) 146例 ,老年组 (≥ 65岁 ) 94例。入选病例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标准进行评估 ,所有患者ISS≥ 16。 结果 各组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 ,青年组和中年组男性严重创伤比例显著高于儿童组和老年组 (P <0 .0 1)。交通伤是首要致伤原因 ,第二位致伤原因坠落伤在儿童组和青年组、锐器伤在青年组和中年组、跌伤在老年组显著增高 (P <0 .0 1)。儿童组和老年组颅脑损伤、儿童组和青年组腹部损伤、青年组四肢和 (或 )脊柱损伤显著增高 (P =0 .0 0 0 0 )。创伤的发生率儿童组在秋季、青年组在夏季、老年组在冬季增高 ,儿童组在冬季则显著降低 (P <0 .0 1)。总病死率为 17.1% (2 19 12 80 ) ,老年组创伤 <2 4h病死率 (3 6.2 % ,3 4 94)较≥ 2 4h病死率 (8.5 % ,8 94)显著增高 (P =0 .0 0 0 )。多发伤生存患者的ISS值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老年组死亡患者ISS值与其他各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构成、致伤原  相似文献   

10.
573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正国等[1] 报告交通伤中颅脑损伤较多见 (2 5 %~ 6 0 % ) ,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颅脑损伤 (5 0 %~ 70 % )。我院 1996年 1月~ 1998年 8月共收治颅脑损伤992例 ,其中交通伤 5 73例 ,占 5 7.8%。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19例 ,女 15 4例。 15岁以下 89例 ,15~ 30岁 181例 ,31~ 45岁 15 9例 ,46~ 6 0岁 10 1例 ,6 0岁以上 43例。2 .伤员资料 :机动车 (除摩托车外 )驾驶员 6 5例 (11.3% ) ,机动车乘客 5 5例(9.6 % ) ;摩托车车手 15 4例 (2 6 .9% ) ,乘员 5 4例 (9.4% ) ;自行车车手 76例(13.3% ) ,行人 16 9例 (2 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6例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患者应用一体化左面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PC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切除椎间盘,使骨折复侠后,再行一体化钢板固定。结果:11例病人接受1个节段的固定,5例双节段固定。无术中并发症及镙钉脱出或固定失败。14例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效,总优良率81.25%。结论:PCB椎间固定稳固,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率,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需戴颈托。  相似文献   

12.
四肢血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四肢血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几个难题。四肢血管伤治疗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对治疗的提示意义,使用迅速、低廉、侵入性低的诊断方法,尽快修复严重的血管损伤,积极使用相关技术(如筋膜切开术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后鼻孔、鼻腔填塞治疗前颅窝底骨折鼻大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22例经前、后鼻孔填塞治疗的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致鼻大出血病例资料,明确该方法对本症的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1年3月我科收治的22科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鼻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22例均经填塞治疗(A组),另17例经非填塞治疗(B组)。结果 A组病例出血很快停止,未并发颅内感染、鼻腔感染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B组病例疗效较差。结论 对于颅底骨折所致的鼻大出血,估计一时不能止血者,采用后鼻孔、鼻腔填塞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4.
眼的化学伤病理过程复杂、损伤重、治疗难、预后差。本文对眼化学伤后促上皮再生,减少炎平因子释放,降低胶原酶活性的药物及重建眼表面手术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脑创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以Mmarmarou's方法制作大鼠重型弥漫性脑创伤模型;利用HE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及Morris水迷宫技术,对大鼠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及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伤后给予外源性bFGF可明显抑制大鼠海马CA2-3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凋亡过程,治疗组Morris水迷宫测试潜伏期于伤后第8天及第10天较创伤组明显缩短。结论:海马是学习记忆形成的重要脑功能结构。外源性bFGF通过抑制伤后海马神经细胞缺失,可使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低温海水浸泡对腹腔开放伤大鼠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海水温度变化对腹腔海水浸泡伤大鼠存活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2 4只 ,随机均分为 32℃海水浸泡组 (A组 )、2 2℃海水浸泡组 (B组 )及 1 2℃海水浸泡组 (C组 ) ,观察每一组腹腔海水浸泡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乳酸 (LA)、乳酸脱氢酶 (LDH)、谷丙转氨酶 (ALT)、血淀粉酶 (AMY)、尿素氮(BUN)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的变化。另取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 32℃海水浸泡组 (D组 )、2 2℃海水浸泡组 (E组 )及 1 2℃海水浸泡组 (F组 ) ,用以观察大鼠持续腹腔海水浸泡后的存活时间。结果  (1 )F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 6 5分钟 ,显著少于D组 (4 81分钟 )及E组 (2 1 7分钟 ) (P <0 .0 1 ) ;(2 )浸泡 30分钟及浸泡 3小时后B、C组MAP、HR与浸泡前及与A组比较均发生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C组MAP、HR显著低于B组 (P<0 .0 5 ) ;(3)浸泡后 3小时 ,C组血浆LA、LDH、ALT、AMY、BUN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A、B组(P <0 .0 1 )。结论 低温海水浸泡大鼠腹腔开放伤可引起大鼠机体血流动力学迅速发生严重紊乱、代谢恶化及内脏功能损伤 ,导致大鼠快速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早期积极切开复位、神经探查整复的必要性及术后肘关节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方法:本组48例均早期切开复位,同时行神经探查整复术,术后施行早期功能锻炼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一系列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36例,其肘关节功能及神经功能术后恢复:优29例,良5例,差2例。结论:对小儿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宜早期切开复位并行神经探查整复,术后早期积极地功能康复训练对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培养肝细胞牵张损伤模型,探讨肝细胞损伤、细胞骨架和粘弹性的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BioFlex培养皿培养原代肝细胞贴壁生长后,通过小型生物撞击机分别以驱动压力150kPa、250kPa牵张损伤细胞。然后对正常肝细胞及牵张损伤后肝细胞骨架Factin微丝排列及分布变化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测定肝细胞的粘弹性。结果 牵张损伤后肝细胞微丝大部分断裂,网状结构消失,收缩呈絮状,或遗留粗大的微丝束,粘弹性显著降低。结论 肝细胞粘弹性显著降低与细胞骨架的损伤断裂,可能是细胞损伤力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破坏载荷下椎间盘对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在破坏载荷下对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其生物力学背景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正常及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并对其在垂直压缩,屈曲压缩,屈曲分离三种外加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垂直压缩及屈曲压缩载荷下,正常的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活动节段显示椎体上,上终板的中央及松质骨邻近终板的中央部位应力值最高,椎间盘纤维环的后外侧应力集中;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显示椎体松质骨的应力分布相对平均,邻近终板的中央部分应力水平减低,周边部分水平相应上升,椎间盘纤维环的后侧应力集中;屈曲分离载荷下,退变椎间盘的胸腰段脊柱与正常相比,椎体皮质骨,松质骨,终板及纤维环应力水平有所降低,后部结构的应力水平相应上升。结论: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对破坏载荷下胸腰段脊柱应力分布的影响明显不同,椎间盘退变后载荷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按美容外科原则急诊颜面部表浅软组织损伤。方法 对38例颜面部表浅软组织损伤行急诊美容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瘢痕细小,部分病例术后半年疤痕基本消失。结论 颜面部表浅软组织损伤按美容外科技术原则修复可避免后期畸形,减少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