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青主女科》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山所著,主要介绍了妇科、产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其中《妊娠恶阻》篇详细论证了妊娠恶阻之病机与辨证治疗之法,指出肾气亏虚、肝气上逆为其主要病机,补益气血以平肝降逆之法为其主要治疗法则。该篇针对妊娠恶阻用药不失古人准绳,辨证详细明了,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于现代临床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妊娠恶阻之病机根本在《傅青主女科·妊娠恶阻》中傅山指出:"人怀妊之后,恶心呕吐,思酸解渴,见食憎恶,困倦欲卧,人皆曰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年度下学期,我院中医妇科首次开展五年制本科生后期妇科方向专业分化班,对于首次开展的妇科方向专业分化班,我们共开设5门课程,其中一门课程为《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是我科为了应用于妇科方向专业分化班而自编的教材,主要介绍古今中医妇科名家的著作、学术思想和医案。分为上篇古医籍部分,主要有:中医妇科理论渊源(四大经典中的妇科条文);《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和下篇现代医家,包括韩百灵、哈荔田、黄绳武、罗元恺、朱南孙、蔡小荪、夏桂成、王渭川、曾敬光、刘敏如11位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案选录。中医妇科学是一个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学科。突出表现在调经、助孕、安胎等方面。学习《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公洁  程丽 《护理研究》2008,22(10):2716-2716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依据之一。《临证验舌法》中云:“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开窍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肺、脾、肝肾无不系根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可见人体气血之盛衰,病体之虚实,病位之深浅,病情之进退,都可以从舌象的变化上客观地反映出来,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观察舌象尤为重要,从舌象中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盛以及外邪的性质,舌诊对病情观察、饮食调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发作时间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心病是老年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中医的“胸痹”“厥心病”“真心痛”等范畴。发作时常以左胸部绞痛为主症。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把本病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心之气血阴阳偏衰经脉失养所致,故本病的发作与人体的阴阳气血密切相关。人体的阴阳气血昼夜变  相似文献   

5.
李学军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机特点,结合自身近三十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调平归源法”治疗脾胃病。“调平归源法”旨在通过“调阴阳,调脏腑,调气血,调虚实,调寒热,调升降”而取得“后天之本得固,气血生化有源”之疗效目的,广泛应用于脾胃病临床治疗。论文从调平归源法的理论依据、内涵与临证心悟等方面来阐述李教授运用调平归源法治疗呃逆病之临床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大温经汤治疗崩漏与痛经吴昌生谌曦崩漏与痛经系妇科急重症。大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多年来,我们用该方加减治疗气血阴阳俱虚痛经与崩漏效著。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观察184例。年龄13~18岁89例中痛经74例、崩漏12例...  相似文献   

7.
中医的阴阳学说认为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 ,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阴阳的相对协调是健康的表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如果人体的阴液不足 ,阴虚不能制约阳气 ,则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 ,即“阴虚则热”。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 ,骨蒸潮热 ,面红盗汗 ,尿黄便干 ,舌红少苔 ,脉数等症 ,治疗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 ,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补阴的方药补其阴的不足。方剂…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失常,从而导致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祖国医学无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名,可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以心、肺、脾、肾的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瘀血、水湿、痰饮内停为标,各脏腑中以阳气不足居多,其中尤以心之阳气不足为甚。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工作,总结采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心力衰竭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崩漏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中已有论述。更年期虽有生理、病理、心理的特殊变化,而崩漏形成的病因又比较复杂,但其病机总不离冲任损伤,经血失约,非时而下。其本为肾阴亏虚、生殖功能衰退,其表现多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指出崩漏之因乃阴虚之火。责之脏腑,无非肝肾,肝为血海,主疏泄;肾藏精液,主胞宫。乙癸同源,肝肾一体,肝血虚则血海不调,肾精亏则胞宫失养,皆可使经血非时而下,或崩,或漏。治疗时必须标本兼顾,温清合用,方可臻崩停漏止之效。现将临床辨治更年期崩漏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芍药散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和妇人杂病篇>中,由当归、川芎、芍药、泽泻、茯苓、白术组成.其方具有调和肝脾、活血利湿之功效,是肝脾同治,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治血为主之方.近年来,笔者在妇科方面,多以本方为主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妊娠腹痛、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脱垂等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崩漏一证,临床不为少见。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详述。《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说:“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济生方》曰“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其治疗方法之多,治疗效果各有千秋。作者经过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运用自拟棱莪四物汤加味治疗该病,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以下简称本方 )出自《金匮要略》 ,其治为 :“夫失精家 ,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 ,发落 ,脉极虚芤迟 ,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的功效。本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后世医家多用于内科杂病以及妇科、儿科等疾患 ,如神经官能症、阵发性心动过速、夜惊症、胃肠痉挛、多汗症、遗精阳痿、更年期综合征等。笔者在临证中应用本方亦颇有体会 ,现举隅如下。1 调谐阴阳疗低热低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的范畴。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 ,气血阴阳亏虚 ,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证型复杂,迁延日久,并发症多。在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各有所侧重,病变亦可波及五脏,"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临床治疗消渴病时,应考虑肾虚这一关键,继而分别阴阳气血治疗,本文参阅了古代、现代中医典籍,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从肾论治的病因病机、治疗特点、辨证方药,现简述之。1糖尿病从肾论治的病因病机中医论治消渴,虽然强调肺、脾胃、肾,但其病机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范畴,病机要点为心脉痹阻。刘中勇教授从人体最基本的组成物质气血相关理论出发,认为人体气血不和导致心脉痹阻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根据冠心病不同阶段气血之间的虚实变化,临床总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以及“气虚血弱”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遵《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原则,倡导“气血并治”,以“理气活血”“益气活血”“补气生血”为冠心病基本治法,在冠心病的治疗和病人预后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面肌痉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此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田维柱教授从事中医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多年,对于疾病的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眼针的发扬有着突出的贡献.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田老注重针药并举,以中药治标,调和气血、熄风通络,以针刺治本,调治脏腑、平衡阴阳.针药并举,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同达到“平衡阴阳、熄风通络止痉”的目的,且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归纳总结田维柱教授针药并举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为面肌痉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该病乃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产生心经气滞血瘀。《内经·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不通则痛,当用“活血化瘀”法治之。“活血化瘀”是中医临床的一个重要治则,尤其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于临床中不可仅执“活血化瘀”一法,还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意每个病人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进一步疗效。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即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现代医学认为,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伴神经心理症状。西医主要通过激素替代和精神心理等对症治疗,病情多反复,且多发生并发症。本病在中医学上归于“脏躁”“百合病”“经断前后诸症”等病的范畴。仲景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虽没有专门对这一病名进行论述,但在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等章节中的某些方药,对治疗现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将结合临床案例来具体谈谈经方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8.
傅山(公元1607~1684年),字青主,号公他,明末清初医学家、书画家,在医学上的成就以擅长女科著称。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由于方法奇妙,疗效卓著,为许多临床工作者所崇尚。解放初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肖龙友在谈到中医流派时说:“余无所谓派也,不过于傅青主、陈修园、徐灵胎诸人略为心折而已。”说明傅青主的医学具有高明之处。本  相似文献   

19.
半夏厚朴汤临床配伍新用王心好476400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半夏厚朴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蒉要略·妇人杂病篇》,由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组成。文中云:“妇人咽中如有炙,半夏厚朴杨主之”。原文为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上过咽喉,证见咽中自感有物阻塞,...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为张仲景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之病的主方,作者随导师张烨教授,临床常以该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病患者。原发性痛经为详细妇科检查未发现盆腔脏器异常而经前或行经期间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常伴随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腰腿酸痛等,常见于年轻女性。张烨教授认为临床辨证论治当谨守病机,师其意而不拘其方,守其法而不泥其药,厥阴受邪,则肝之疏泄不利,则木邪犯土而脾胃气机为之失和,故厥阴病中,多呕吐、哕、下利之变,出自《伤寒论》中厥阴病篇的乌梅丸亦非只为蛔厥而设,循其病证机理,临床运用于治疗部分妇科疾患,效果理想。该文将根据乌梅丸治病机理及张烨教授临床运用该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病患者经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