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MDM2基因是p53基因的负性调控因子,其SNP309遗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本研究探讨SNP309多态性在福建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35岁)和10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MDM2基因SNP309(T>G,rs2279744)的PCR扩增,并采用时间飞行质谱分析(MALDI-TOF-MS)法鉴定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OR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TT:28(27.7%)/26(21.1%),TG:50(49.5%)/61(49.6%),GG:23(22.8%)/36(29.3%);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以rs2279744的TT基因型为参照,含G基因型(TG,GG)未显著性地提高乳腺癌的发病危险,OR=1.358(95%CI:0.706~2.614,P>0.05).结论:MDM2基因SNP309(T>G,rs2279744)多态性可能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其作为低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尚不明确,作为未来临床基因筛查的候选指标还需谨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747例乳腺癌患者和716例健康女性人群FGFR1基因rs13317和rs3213849多态位点基因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GFR1基因rs13317和rs3213849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rs13317位点的CT基因型、CC基因型和CT+CC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P=0.464、P=0.136、P=0.103)。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rs3213849位点的GA基因型、AA基因型和GA+AA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P=0.642、P=0.222、P=0.416)。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rs13317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PR、HER2、Ki67及p53无关(P>0.05)。在共显性模型下,rs3213849位点在Ki67分布上可能存在差异(P=0.055);在显性模型下,rs3213849位点与Ki67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P=0.023),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均不相关(P>0.05)。结论:在目前的样本条件下,FGFR1基因rs3213849位点与Ki67表达可能相关,而rs13317和rs3213849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甘肃地区汉族妇女XRCC1 rs25487、CCNH rs223494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各101例,匹配相同数量健康人作对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CR-RFLP)对XRCC1、CCNH进行基因型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和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发病的风险性关系,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种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初潮年龄、发病年龄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XRCC1 rs25487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P=0.001, OR=6.39, 95%CI: 2.18~ 18.65);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显示,XRCC1基因 rs25487位点携带AA/AG基因型者,在PR+与PR-乳腺癌组织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4,OR=0.29);携带AG/GG基因型者,在Her-2+与Her-2-乳腺癌组织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8, OR=0.45)。χ2检验显示,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XRCC1 rs25487位点GG/AG基因型携带者的初潮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43);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CCNH rs223494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的初潮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49);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XRCC1 rs25487和CCNH rs223494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发病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19、0.048)。结论:XRCC1 rs25487 GG基因型将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XRCC1 rs25487位点携带AA/AG基因型者,在PR+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下降;携带AG/GG基因型者,在Her-2+时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V-1基因多态性与散发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病理确诊的13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166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对研究对象基因位点进行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CAV-1各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AV-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在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及等位基因模型下rs3807987及rs7804372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密切相关。rs3807987:相对于GG基因型,AG、AA基因携带者(AG/AA基因型)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P<0.05),OR值分别为2.110(95%CI:1.270~3.505)、1.968(95%CI:1.205~3.216)。rs7804372位点:相对于TT基因型,AT、AA基因携带者(AT/AA基因型)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P<0.05),OR值分别为2.088(95%CI:1.285~3.392)、2.059(95%CI:1.293~3.280)。rs12672038位点:在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等位基因模型均未见rs12672038位点多态性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CAV-1基因rs3807987与rs7804372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F(XPF)rs3136189及rs180006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甘肃汉族妇女散发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对101例乳腺癌和1∶1成组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101例对照进行研究。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各SNP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甘肃汉族妇女人群正常对照组XPF基因SNP位点rs3136189的TT、CT和CC基因频率分别为59.41%、39.60%和0.99%,而乳腺癌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3.47%、40.59%和5.94%。rs1800067正常对照组的GG、AG和AA基因频率分别为98.02%、1.98%和0,乳腺癌组分别为99.01%、0.99%、0。2个SNPs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ER、PR、C-erb B-2、p53和Ki67蛋白表达与rs3136189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甘肃汉族妇女人群XPF基因rs3136189及rs1800067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间未发现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ATF5基因rs283526和rs8647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HCC家系79例(观察组)、正常对照家系40例(对照组),运用质谱方法检测ATF5基因rs283526和rs8647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人群ATF5基因rs283526位点CT、TT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个体的0.181倍(95% CI =0.440-0.736,P<0.05)和0.348倍(95% CI=0.151-0.804,P<0.01)、rs283526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405倍(95%CI=0.226-0.726,P<0.01).ATF5基因rs8647对照组人群GA、AA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个体的1.022倍和1.949倍,其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952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扶绥县HCC家系ATF5基因rs283526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T是HCC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妇女乳腺癌与健康人群XRCC3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研究,找出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集西北地区的517例乳腺癌患者和1 008例健康人群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高通量芯片检测方法,测定XRCC3基因rs861534、rs861537、rs3212092和rs861530共4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XRCC3 rs861534位点的AG/AA基因型,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R=0.36;P=0.013,OR=0.08),同时,GG+AG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XRCC3 rs861530位点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AA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相关临床病理学指标分析显示rs861537位点的GG/AG基因型在ER+与ER-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OR=1.50)。rs3212092位点的CC+CT基因型在Her-2-与Her-2+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OR=2.06)。结论:在中国西北地区妇女人群中XRCC3基因rs861534和rs861530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相关性。在XRCC3 rs861537位点,GG/AG基因型ER+携带者可能具有较高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风险;在rs3212092位点,携带CT和TT基因型的Her-2+表达患者具有明显的乳腺癌转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YP1B1基因rs1056836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25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160例体检的健康维吾尔族女性(对照组)CYP1B1基因rs1056836位点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的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1056836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CYP1B1基因rs1056836位点中存在CC、CG、GG 3种基因型,其在乳腺癌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2%、512%、5.6%和60.6%、34.4%、5.0%,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C、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8%、31.2%,对照组分别为77.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携带CC基因型维吾尔族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显示初潮早、有肿瘤家族病史、未绝经妇女中携带CG、GG基因型者乳腺癌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CYP1B1基因rs1056836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其突变基因型增加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关卡点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LDR技术分别检测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13例BUC患者和25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和rs2297136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BUC发病风险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UC组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GG基因型个体发生BUC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2.83倍(95%CI:1.82~4.64,P<0.01),携带G突变基因(CG/GG基因型)个体BUC发病风险是CC型基因个体的1.53倍(95%CI:1.01~2.24,P<0.01),同时BUC组rs4143815位点携带G突变基因频率与BU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而在rs2297136位点,BUC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CC、CT及TT基因型个体之间发生BUC的风险亦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SNP与BUC的发病风险和恶性进展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1 52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9名正常女性对照者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在乳腺癌患者和对照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6.394,P=0.041),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743,95%CI:0.580~0.951),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分层分析后发现,rs1056560 T>G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妇女、初潮≥13岁、初孕≥25岁、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及流产0~1次妇女中尤为显著.结论:CRY1基因rs1056560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一结论有待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