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王建锋  殷乐  范标 《黑龙江医学》2008,32(4):269-27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令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00~150 mg/d)19例和调整剂量华法令组〔初始剂量2.5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的INR为1.8~2.5〕38例。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令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情况。结果对57例患者进入分析,平均年龄(67.2±9.5)岁,阿司匹林组19例,华法令组38例。男性30例(52.6%),女性27例(47.4%),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中位数24个月(2~36个月)。华法令组发生脑栓塞1例,发生率为2.63%。阿司匹林组发生脑栓塞4例,发生率15.79%。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华法令组有3例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9%,发生时INR均>3.0。阿司匹林组有1例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2%,虽然华法令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令可明显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令组出血的发生率虽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 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永久性房颤患者151例抗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华法令与阿司匹林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及低强度抗凝的华法令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可行性。方法:15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根据本人意愿分为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华法令抗栓组又随机分为抵强度抗栓组(INR1.5~2.0)及标准强度抗栓组(INR2.1—3.0),阿司匹林抗栓组不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华发令抗栓组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令口服量。结果:平均随访3.8年,阿司匹林抗栓组、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率分别为9.09%、2.30%和1.05%。阿司匹林抗栓组缺血性脑率中的年发病率明显高于两组华法令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04%、125%和6.32%,阿司匹林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无显著性差异(P〉0.05),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叫显高于阿司匹林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房颤患者(低危人群)可以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非瓣膜性及高龄(〉75岁)房颤患者可考虑低强度华法令抗栓治疗,瓣膜性房颤患者仍需标准强度的华法令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华法令与阿司匹林对老年房颤患者脑栓塞的预防作用和疗效。方法将91例老年房颤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同时对华法令抗栓组检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令的剂量。结果随访3年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脑栓塞的发病率为12.5%,2.0%,阿司匹林抗栓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华法令抗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发病率: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的发病率为2.5%,5.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使用华法令,严格检测INR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4.4预防血栓栓塞目前以脑卒中危险分层作为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的标准:存在一个脑卒中中度危险因素[年龄≥75岁(尤其是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受损(LVEF≤35%或左室短轴缩短指数<25%),糖尿病]的房颤患者,可选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存在任何1项脑卒中高危因素[血栓栓塞病史(包括有脑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风湿性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或2项以上脑卒中中度危险因素患者则应选用华法林;在没有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  相似文献   

5.
临床研究汇总分析显示,在75岁以上接受抗栓治疗的房颤患者中,严重出血发生率较75岁以下患者升高2~6倍。出血并发症最常出现于初始抗栓治疗3个月内,部分患者应用华法令出血风险较高。应用华法令出血高危因素:(1)高龄(≥75岁);(2)未控制的高血压;(3)心肌梗死病史或缺血性心脏病;(4)脑血管病史;(5)贫血或出血史;(6)合用抗血小板药物。合并上述因素的3项以上即属高危出血患者,严重出血率达5.4%~9.0%。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76-1377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的关联基础疾病、卒中及出血危险因素及抗凝、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103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CHADS2评分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及血栓风险分析,HAS-BLED进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103例患者4例低危,1例中危,98例(95.1%)高危。出血风险低危6例,中危15例,高危82例。103例患者中,华法令抗凝6例,91例使用阿司匹林,剂量75100mg/d。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卒中危险高,出血风险亦高,但临床抗凝、抗栓治疗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门诊持续性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51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华法令组(治疗组n=76)与阿斯匹林组(对照组n=75),治疗组给予华法令初始剂量2.5 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1.5-2.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完成随访134例(华法令组69例,阿司匹林组65例),失访率为11.2%。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华法令组出现2例(2.8%)腔隙性脑梗塞,症状较轻,无致残;阿斯匹林组发生5例脑梗死(7.8%),有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华法令组明显增加(P〈0.05)。华法令组3例皮下少量出血、予停药1-2 d好转。阿斯匹林组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的达标剂量1.25-2.5 mg/d。结论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小剂量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使INR保持在1.5-2.0,既具有抗凝效果,又减少了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美国Framingham研究,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与年龄增高呈平行关系。年龄50-59岁患者卒中的发病率为15%,年龄80~89岁的患者卒中发病率为23.5%。国外有五项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华法令和阿司匹林治疗房颤预防脑卒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华法令治疗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减少68%。在房颤患者中,卒中高危的预测因子包括年龄增长、既往有TIA或卒中史、收缩期高血压(〉160mmHg)、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9.
徐中林  赵义发  吴兰兰 《重庆医学》2013,42(9):1010-1011
目的探讨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26例,按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的抗栓治疗策略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华法林抗栓治疗的329例为华法林组,每日口服华法林2.5mg并适时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到2~3;采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299例为阿司匹林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另298例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任何抗栓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华法林组比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均能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332例具有中高危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108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224例(B组)口服华法令,B组依房颤性质再分为阵发性房颤组(B1亚组)和持续性房颤组(B2亚组),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令剂量。随访观察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出血、死亡等终点事件。结果 A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28.7%vs 15.2%,P<0.01),B1、B2亚组均在第6~9天达到有效抗凝,第12~15天稳定,华法令剂量无显著性差异[(3.16±0.55)mg/d vs(3.18±0.62)mg/d,P>0.05]。结论华法令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栓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Preventing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M D Ezekowitz  J A Levine 《JAMA》1999,281(19):1830-1835
CONTEXT: Atrial fibrillation, a common disorder that affects nearly one sixth of the population aged 75 years and older,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stroke. OBJECTIVES: To review and evaluate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warfarin and/or aspiri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ATA SOURCE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valuating either warfarin or aspirin or both, from MEDLINE from January 1, 1966, to February 23, 1999. STUDY SELECTION: Five primary prevention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which had been formally pooled, 1 study evaluating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1 study comparing warfarin with aspirin, and 3 studies of warfarin in combination with aspirin were identified. DATA SYNTHESI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stroke is heterogeneous and increases with each decade above 65 years; history of high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mellitus,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stroke; poor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n women older than 75 years. For patients younger than 65 years, without risk factors, and not receiving antithrombotic therapy, the risk of stroke is 1%/y; those without risk factors between the ages of 65 and 75 years have a risk of 1.1%/y if taking warfarin and 1.4%/y if taking aspirin. For all other patients, stroke risk is reduced from an untreated rate of between 4.3%/y and more than 12%/y to a rate of 1.2%/y to 4%/y with warfarin use. CONCLUSION: The protection afforded by warfarin is most pronounced in patients at the highest risk for stroke, while aspirin treatment seems adequate in low-risk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2.
彭振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4-276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强化降脂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脑卒中、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3.3%,对照组26.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煜 《当代医学》2011,17(9):139-140
目的应用CHADS2卒中危险评分和HEMORR2HAGES出血风险评分,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组Ⅰ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组Ⅱ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1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及阿司匹林组各7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心房颤动的临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其中治疗组60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每组30人。治疗组运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Ⅰ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口服50 mg/d;观察组Ⅱ给予100 mg/d;随访6个月~1年,观察三组INR稳定值、华法林有效维持量以及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的抗凝强度INR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脑栓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保持INR在2.1~2.9时要比华法林的抗凝强度需保持INR在1.0~2.0防治的栓塞率要低。结论:使用华法林时应严密监测INR使其小于3.0,同时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和纠正导致严重出血的诱因与疾病,此时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对高龄房颤患者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年龄I〉6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3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根据INR目标值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2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严格控制INR情况下,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钟顺才 《当代医学》2011,17(33):84-85
目的 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 比较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患者的血栓栓塞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比较各抗栓用药组随访1年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 1998年1月-2009年1月非瓣膜性房颤病例388例,比较各抗栓用药组及未用药组随访1年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388例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约为7.2%。各用药组及未用药组随访1年后脑卒中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华法令、阿司匹林较大剂量(150mg及以上)在抗栓治疗效果上较阿司匹林75mg及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