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3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观察,探讨DHS系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于骨折早期经髋关节外侧切口行DHS内固定术,手术当日于术前即开始应用抗生素且连续应用7-10d,术后1周开始患髋关节及同侧膝关节的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和主动运动。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11W,平均9.5W,2-4W开始负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功能优良率88.6%。结论:DHS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张青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59-56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122例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121例获随访6~12个月,1例高龄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2例出现主钉切割,3例在骨折愈合后出现退钉;5例髋内翻、肢体短缩,但均在2 cm以内。结论采用DHS内固定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把应握好前倾角和颈干角度,侧板长度选择准确,复位主要骨折块,术后做好早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6.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目的 报告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股骨 隆间骨折(A1 16例,A2 12例,A3 4例)采用DHS治疗。结果 经4 ̄11个月,平均6个月的随诊,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加压螺钉的位置应是在正位平行于股骨颈的长轴,位于股骨距稍上的水平,侧位位于有颈的中轴线上。强调术前准确复位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早期被动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用DHS治疗,对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优39例,良25例,差5例,优良率92.75%。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荣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4):287-28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DHS是目前治疗此种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我院骨科 1998— 2 0 0 0年采用该方法治疗 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 96例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中 ,男 31例 ,女 6 5例 ;年龄 75~ 91岁 ,平均 78 5岁。根据AO长管状骨骨折的分类方法 ,A1型 5 2例 ,A2型 2 8例 ,A3型 16例。左侧 5 4例 ,右侧 4 2例。术前合并心脏病 87例 ,高血压病 6 4例 ,糖尿病 36例 ,中风后遗症 6例 ,低蛋白血症 4例 ,慢性肺部感染 3例。2 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按照DHS操作方法进行[1] … 相似文献
11.
12.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部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效果欠佳,术后可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并发髋内翻畸形等.自2003年7月-2005年12月,采用DHS加TSP(股骨大粗隆稳定钢板),对3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部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部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效果欠佳,术后可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并发髋内翻畸形等[1]。自2003年7月-2005年12月,采用DHS加TSP(股骨大粗隆稳定钢板),对3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部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45~87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4例,车祸伤8例,生活跌伤20例。按照Evans分型:ⅢA型9例,ⅢB型4例,Ⅳ型1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颅脑损伤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合并内科疾病11例。术前行胫骨结节牵引21例,皮牵引11例。2治疗方法所用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扩孔器结合DHS(MDHS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MDHS组与常规DHS组各27例,MDHS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69-93岁,平均79-4岁,根据改良Evans分型:I型3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4例;DHS组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66-88岁,平均77-2岁,I型4例,Ⅱ型14例,Ⅲ型6例,Ⅳ型3例。对两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主钉松动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5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1~36个月,平均27.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地时间,MDHS组(14.2±2.1)d较DHS组(18.9±3.1)d明显提前(P〈0.05);主钉松动发生情况,MDHS组(1例)明显少于DHS组(8例)(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总评分,MDHS组(87.8±4.7)分明显高于DHS组(83.3±7.5)分(P〈0.05)。结论:MDHS具有主钉把持力强,手术适应证广,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在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中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DHS。 相似文献
15.
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0岁;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43~81岁,平均64.1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结果:108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5个月。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平均(87±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67±213)ml,术后引流量平均(63±14)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1.9±3.4)周,术后并发症7例,Har-ris评分平均(85±6)分;DHS组手术时间(115±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82±243)ml,术后引流量平均(98±16)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4±2.5)周,术后并发症9例,Harris评分平均(84±8)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HS组相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我院自 1991- 1998年 12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尾端螺纹钉 ,经皮穿刺内固定 ,有选择性地治疗老年性新鲜粗隆间骨折 82例 ,随访 64例 ,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4例中男 31例 ,女 33例 ;年龄 62~ 86岁 ,平均 71岁。骨折按Evans分型 :Ⅰ型2 2例 ,Ⅱ型 34例 ,Ⅲa型 8例。 5 8例不同程度地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泌尿系感染、帕金森症等内科疾患。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 2d ,最长6d ,平均 4d。1 2 钉的结构 该螺纹钉用直径 8mm、317L棒材加工制成。钉后部直径 6 5mm ,有螺纹 8~ 10个 ,螺纹深 1 5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对比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优劣。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92例,其中DHS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2.5±5.3)岁;PFNA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8±5.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包括隐性失血和显性失血)、卧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5个月。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和显性失血少,隐性失血多。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疗效优于DH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高于DHS组。结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PFNA效果更好;对于Ⅱa、IIb、Ⅲ型骨折采用DHS可获取良好疗效,在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重建钛板重建外侧壁及股骨矩治疗Evans-JensenⅤ型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Evans-JensenⅤ型骨折患者3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4例行小切口切开重建钛板重建股骨矩及外侧壁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后康复(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断裂、退出、螺旋刀片切出),术后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比较颈干角丢失度数。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P<0.05)。切开复位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颈干角丢失度数均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使用重建钛板对股骨矩及外侧壁进行复位和固定,PFNA髓内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Ⅴ型的转子间骨折,能够恢复股骨矩及外侧壁对股骨头颈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手术以后骨折断端及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单独采用PFNA治疗以后骨折断端移位、内固定松动、切出甚至断裂等风险。缩短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为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4例死亡病例排除在外,28例纳入研究,年龄69~83岁,平均75岁;内固定手术与髋关节置换之间相隔8~72个月。其中Evans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手术前显示侧板断裂9例,头钉切割股骨头颈切出15例,螺丝松动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变化,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X线)、血沉等指标。结果: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19例恢复自由行走,8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下行走。Harris评分由术前34.9±2.4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3.4±5.7;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高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中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