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院1976~1981年共收治急性坏死性肠炎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5岁。全部来自农村,均为散发。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腹泻、发热为主,次为腹胀,呕吐及中毒性休克等。5例于起病时或在病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2年6月至1988年6月共收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8例,均经引流术治愈。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38岁。以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弥漫性腹膜炎为主要表现,其中3例伴有中毒性休克。5例经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腹水,胰淀粉酶测定均大于800单位(温氏法)。6例术前明确诊断,1例术前误诊为胃溃疡并穿孔,  相似文献   

4.
本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中年女性,进食生冷后突发腹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绞痛,抗生素及解痉剂治疗无效。②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腹胀、便血、腹膜刺激征及血性腹水。③体温、脉搏、白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对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91~1998年住院的53例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X线资料复习分析。结果:53例中X线出现有肠管形态、肠间隙、肠管内积液、肠壁积气及门脉系统积气和腹腔积液及气腹改变。结论:X线诊断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有其特异性和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理χ线表现.方法 对临床住院诊治确诊NEC19例的腹部χ线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早期10例,典型期8例,晚期1例,2例典型期随访演变成晚期.结论 腹部χ线检查对NEC诊断价值高,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51例鼻窦出血性息肉的X线表现可分3种类型:①早期单纯上颌窦密度增高;②中期窦腔密度增高伴窦腔良性扩大;③晚期窦腔密度增高、扩大伴窦壁骨质破坏.并讨论本病与上颌窦炎、上颌窦恶性肿瘤等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申桃红 《中外医疗》2011,30(36):84-84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39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NHE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病诊断确诊率为61.5%,误诊率为38.5%;1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8.7%,20例患者痊愈后或带造瘘管正常出院,占51.3%.结论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临床误诊率较高,X线、腹腔穿刺以及B超检查为当前主要诊断手段,该病病因复杂,只有及早确诊、正确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的X线与B超的联合诊断。方法:18例急性坏死性肠炎均采取X线腹部立位透视或摄片及不同部位的腹部B超探查的双重诊断。结果:急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四种异常表现:小肠腔积液及积气(16例,占88.9%);小肠壁水肿增厚(15例,占83.3%);腹腔内渗出液(13例,占72.2%);腹脂线消失(10例,占55.6%)。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用X线与B超联合双重诊断法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可弥  相似文献   

11.
本组发病年龄为6个月~8岁.X线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突然腹痛、便血和呕吐,伴中等度发热或突然腹痛后出现休克症状,结合化验检查.  相似文献   

13.
1946年德国某市曾发现坏死性肠炎流行,当时命名为肠坏疽(Darmbrand)。任何阶层与任何年龄均可罹患,但男性占大多数;往往无任何诱因而突然发生上腹痛、多位于左上腹,持续数小时后可缓解,但不久又再发。有些病例伴腹泻,初为糊状粪质,常发展为血水样乃至便血、有腥臭气。病死率很高,达40~50%,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中毒性休克,穿孔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毛细血管中毒症(可表现为中枢神精系统出血)等。本病自1953年已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至于病因方面仍有争论,近年似较明确。我院自1961年以来对此病逐渐注意。有人曾综合国内文献有686例,事实上还有不少遗漏,本病在广东省较为多见,此外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浙  相似文献   

14.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因复杂的疾病。临床上以腹痛、便血、呕吐、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本岛发病不少,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6月份,患者绝大多数为2~15岁的少年儿童,似有一定的易感性。中毒休克型的患者病死率颇高,目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变在小肠,病理上以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临床上以腹痛、便血、腹胀、呕吐和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消化道疾患。一、流行病学资料在我国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各地都有大量的发病报道。以后随着生活好转,发病率锐减,现在各地只是个别的散发。多见于5~14岁的儿童。全年皆可发病,但以4~11月发病率较高,农村发病高于城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残酷时期,德国慕尼黑有过大量发病记载,但以后世界文献上  相似文献   

16.
急性出血环死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安  魏尚典 《湖南医学》1989,6(4):234-234,247
  相似文献   

17.
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陈方敏  梁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79-3179
目的:评价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或可疑患者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观察其阳性X线征象,并与手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对照。结果:本组37例腹部立位片可见右下腹反射性肠郁积,21例右侧腰大肌阴影模糊或右下腹腹壁脂肪线模糊,7例右下腹可见软组织块影,4例显示有阑尾结石,3例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气腹。结论: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有重要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的急腹症,我院1977年~1989年共收治89例,对其中死亡14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史及体征特点:男10例,女4例,年龄3d~57岁,其中12岁以下9例。腹  相似文献   

19.
<正>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性腹症之一,成人慢性肠套叠则是少见病,多属继发。我院1960—1686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23例,经X线检查为慢性肠套叠10例,其中9例经手术证实、1例X线征象可靠。本文就此10例总结经验。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2例,女8例。年龄17—60岁。病程10天—2年。10例均有腹痛.多数病人可扪及包块为不全肠梗阻所致。腹痛无规律,常呈慢性间歇性发作。包块多不典型、不固定、时隐时现,每于排气后不明显。肠梗阻症状视肠套叠程度的不同而异,随套叠缓解而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使用X线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0例,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标准对其病情进行分型,探讨X线及MRI的诊断效果。结果 20例病例经X线及MRI诊断,发现0期1例,早期10例,中期6例,晚期3例。结论 X线及MRI均可以有效检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X线检测结构易发生重叠、密度分辨率差,对于一些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X线显示为阴性或难以确定其征象,使用MRI可以有效弥补X线不足,提高病变的显示率,有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是具有推广与使用意义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