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采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50例腰椎手术行全麻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给予微量泵泵入0.2μg/kg右美托咪定,B组患者给予微量泵泵入0.4μg/kg右美托咪定,C组患者给予微量泵泵入0.6μg/kg右美托咪定。对比三组给药前后不同时间段血压、心率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结果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T4)舒张压(DBP)、心率(HR),拔出吸痰管时(T5)时收缩压(SBP)、DBP、HR,T6时HR与本组麻醉诱导前(T1)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给药后10 min(T3)、拔出吸痰管后10 min(T6)、出麻醉复苏室时(T7)时SBP、DBP、HR,T4时DBP、HR与本组T1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3、T4、T6、T7时SBP、DBP、HR与本组T1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处于正常血压、心率范围内。在麻醉苏醒期,A组中22例患者出现躁动情况,躁动发生率为44.00%(22/50);B组中6例出现躁动情况,躁动发生率为12.00%(6/50);C组中3例出现躁动,躁动发生率为6.00%(3/50);B组、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苏醒期给予患者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呼吸恢复时间影响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全麻苏醒期躁动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3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氟比洛芬酯.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为(91.63±8.86)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为(103.58±9.67)mmHg;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1.52±2.76)min,对照组为(17.52±3.68) min;观察组镇静躁动发生1例,占比1.53%,对照组镇静躁动发生8例,占比1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能够有效平稳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缩短患者拔管和苏醒时间,并对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行腹腔镜下斜疝颈高位结扎术小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为护理干预+术后右美托咪定注射组,B为等剂量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为术后右美托咪定注射组.记录患者术前(T1)、拔气管导管后1 min(T2),拔气管导管后30 min(T3)时的血压(MAP),心率(H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在T2,T3时麻醉后恢复评分(AS)、躁动-镇静评分(RASS).结果 三组血压(MAP)与心率(HP)在T2、T3时刻关系为A相似文献   

4.
金震  文艳 《淮海医药》2011,29(3):252-25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剖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倒全麻患者,双盲随机分为2组.术毕关胸静脉用药:Ⅰ组(n=60) 盐酸右美托咪定0.5 μg/kg,生理盐水稀释到20 ml;Ⅱ组(n=60)生理盐水20ml.观察记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躁动例数.结果 2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  相似文献   

5.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为咪唑类衍生物,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具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且无明显呼吸抑制等作用,该药与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合用有良好的协同性,能明显减少其他镇痛镇静药物的用量,在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DEX在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预防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七氟醚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45~7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A组予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B组推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设为10min。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并行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5.0%)显著小于B组(12.5%)(P<0.05);A组Ramsay镇静评分(2.0±0.2)和VAS (1.4±0.5)评分优于B组(1.4±0.4)和(1.9±0.6)(P<0.05)。结论:术毕前30min静注右美托咪啶能降低七氟烷吸入全麻苏醒期躁动和提高复苏质量,护理要点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适当的保护性约束预防坠床和外伤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108例,收治年限均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给予0.50μg/kg的右美托咪定,称为观察组;另一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0.90%的氯化钠溶液,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躁动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VAS评分,躁动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全麻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躁动情况,缓解疼痛,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罗青 《中国处方药》2014,(12):56-5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均行乳腺癌根治术,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前60 min经静脉滴入0.9%氯化钠溶液,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60 min经静脉微量注射泵泵入0.8μg/kg右美托咪定,20 min注射完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拔管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剖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剖胸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40例行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躁动发生率55.0%高于观察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苏醒与拔管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胸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苏醒期躁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各5 0例,三组麻醉方案相同,手术结束前3 0分钟经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A组0.3μg/k g、B组0.5μg/kg、C组1.0μg/kg,观察三组全麻苏醒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结果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三组的HR、MAP和Sp O2的值逐渐加大,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依次延长,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用药剂量加大,SAS评分逐步降低,其中A、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躁动率(40.0%)明显高于B(10.0%)、C组(4.0%)。结论剂量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不能同时满足快速和安静复苏,但综合来看,其在快速或安静复苏之间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可以考虑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1.
包义勇  程冰  丁美平  肖勇 《安徽医药》2012,16(11):1684-1685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L组和S组,每组30例。L组在气管插管前缓慢静推利多卡因1.5 mg.kg-1,并以2 m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S组则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术中均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患儿麻醉前(T0)和拔管时(T1)的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拔管后行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近似;与S组比较,L组拔管时MAP、HR明显降低(P0.05),苏醒期PAED评分与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持续静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谌雪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2,(28):135+137-135,137
目的总结探析循证护理在小儿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研究组60例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60例患儿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60例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儿的躁动率,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瑞冬  白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07-2608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与家长陪伴对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急诊手术患儿,在其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术后是否镇痛及家长陪伴分成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三组均采用七氟烷吸人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骶管阻滞等麻醉方法,同时A组和B组均给予双氯酚酸钠栓(1mg/kg)纳肛,c组不使用双氯酚酸钠栓;术毕苏醒期间A组和C组患儿由护士监护治疗,而B组患儿在护士监护治疗的同时有家长陪伴。采用改良Aldrete评分、PAEDS评分和CHEOPS评分,观察比较三组患儿复苏情况、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进情况。结果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2,P〉0.05),苏醒期各时间段躁动发生率C组〉A组〉B组,20min及30min躁动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x2=4.566、7.234、4.124、6.126,均P〈0.05);PACU留观时间C组明显短于A组和B组(F=6.881,P〈0.05)。三组各时段改良Aldret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4,P〉0.05),各时点PAEDS评分B组均低于A组和C组(t=3.256、3.778、4.556、4.223,均P〈0.05),三组问CHEO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0.05)。结论术后镇痛与家长陪伴能减少儿童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啶是否可以降低七氟醚麻醉引起的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4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6个随机对照试验,1842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右美托味啶可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RR=0.31,95%CI(0.26,0.38)]及躁动评分[MD=-0.89,95%CI(-1.04,-0.74)],对小儿呛咳的发生率[RR=0.39,95%CI(0.23,0.68)]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所有纳入的文献均未见呼吸、循环系统方面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安全用于小儿,显著降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躁动评分,对呛咳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预防和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的择期腹部手术12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40例,即地佐辛组、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在缝合皮肤前静脉注射拟观察的药物,观察患者在拔管即刻和在术后恢复室的躁动及镇静评分、药物不良反应、拔管时间及缓解情况等,对照组患者若发生躁动则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结果 三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拔管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及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佐辛组的镇静评分较高,但没有过度镇静或苏醒延迟的发生,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恢复室芬太尼组追加芬太尼后躁动缓解率为43.8%(7/16),而地佐辛组追加地佐辛后躁动缓解率为100.0%(6/6)。对照组发生躁动的患者经静脉注射地佐辛后躁动缓解或减轻率为76.0%(19/25),芬太尼组7例追加芬太尼后有3例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而地佐辛组及对照组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地佐辛是预防和治疗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理想药物,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在肺叶切除术中给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干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本院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拟实施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参照就诊顺序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诱导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维库溴铵泵注持续麻醉,对照组术前静注5ml生理盐水,实验组术前30 min静注1 mg/kg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处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麻醉时间、出血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有无差异.结果 研究组躁动评分、麻醉时间、出血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0.8±0.3)分、(302.9±11.7) min、(19.7±5.5) min、(13.1±2.5) min,对照组分别为(1.9±0.5)分、(306.4±12.0)min、(21.1±4.7) min、(13.6±3.7) min.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出血时间及拔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头痛头晕、发热、恶心呕吐、心悸与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2.2%、22.2%、4.4%、4.4%,对照组分别为13.3%、6.7%、26.7%、2.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肺叶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理想,未延长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显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表面对小儿腹部手术拔管的安全影响。方法:选择60例5~12岁患儿的腹部手术,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麻醉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对照组插入同型号的气管导管,但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两组插管和拔管时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PETCO2)及拔管时间的变化,以及麻醉苏醒后患儿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术后第2天随访声嘶和谵妄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的引流量。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实验组患儿能较好地耐受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而对照组耐受气管导管差。术后第2天随访,实验组嘶和谵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的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表面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能减轻气管导管在拔管时的应激反应,术后声嘶及谵妄发生率低,提高小儿腹部手术麻醉在拔管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开胸手术中,以丙泊酚为基础的全凭静脉麻醉,全程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DEX),探讨其对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和睁眼时间等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泵入DEX负荷剂量0.6μg/kg,继以0.2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和躁动评分等。:结果D组在T3~T6各时点MAP和HR变化幅度较c组小,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D患者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顺啊曲库铵用量和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DEX辅助全麻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减少舒芬太尼和丙}白酚用量,血压更平稳,并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用于预防和治疗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C)组与布托啡诺(B)组,每组20例。在术毕停用麻醉药即刻,C组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记录停用麻醉药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时的心率、血压,并对循环稳定程度、躁动程度、镇静状态进行评分。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拔管时、拔管后5min对照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P<0.05)、心率加快(P<0.05),而布托啡诺组血压、心率相对平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布托啡诺组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患者安静(P<0.05)。C组有6例患者术后持续躁动,经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症状控制率达83.33%。结论布托啡诺是全麻术后躁动预防与治疗理想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