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犬体外循环(CPB)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CPB组(CPB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8只。制备CPB诱发肺损伤模型,Dex组于CPB前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眯啶1ug/(kg·min),随即予以1lag/(kg·h)持续泵注至实验结束;CPB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不进行CPB,其余操作与CPB组相同。分别于CPB前(Tc)、CPB结束后30min(T1)、60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呼吸指数(R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及TNF—a、IL-6浓度;测定肺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CPB组和Dex组RI升高,BALF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及TNF—a、IL-6浓度、EB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升高(P〈0.05);与CPB组比较,Dex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C组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肺损伤;CPB组显示明显的肺部炎症反应,肺泡壁明显充血,肺泡隔增宽,Dex组病理学损伤程度较CPB组明显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CPB后肺血管通透性,其机制与减轻CPB后肺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时患者血中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在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完成后以0.2μg.kg-1.h-1的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泵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CPB开始时(T2)、CPB开始后40min(T3)、停机2h(T4)、CPB结束后24h(T5)5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组间比较,在T1~T2时两组血清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实验组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对比,各组血清标志物在T3~T4时均明显增高(P<0.01),IL-6、IL-10在T5恢复至手术开始水平,TNF-α仍保持较高水平(P<0.05或P<0.01)。结论术中泵入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地调节CPB瓣膜置换术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由此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麻醉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5μg/kg,泵注给药时间为15min,之后以维持量0.5μg/(kg·h)继续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麻醉诱导后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及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于给药前(T0)、停体外循环后2h(T1)、6h(T2)及12h(T3),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提取中性粒细胞核蛋白,测定NF-κBDNA结合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T0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RI升高,OI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T1~T3时RI降低(均P<0.05),但两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1~T3时点D组血浆TNF-α、IL-6水平降低;T2~T3时点中性粒细胞NF-κBDNA结合活性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抑制体外循环下换瓣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的激活,有助于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静脉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8例,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划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时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仅行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对比肺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T0时P(A-a)O2、RI与OI值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重度二尖瓣狭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芬太尼5.0滋g/kg组(Ⅰ组),小剂量芬太尼5.0滋g/kg组(Ⅱ组),大剂量芬太尼10.0滋g/kg组(Ⅲ组),每组20例。Ⅰ组麻醉诱导前输注右美托咪啶0.8滋g/kg(输注时间10min),Ⅱ组与Ⅲ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麻醉诱导时Ⅰ、Ⅱ、Ⅲ组给予芬太尼分别为5.0、5.0和10.0滋g/kg。脑电双频指数值低于50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1)、导管进入声门(T2)、插管后1min(T3)、3min(T4)和5min(T5)血压和心率(HR),观察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的情况。结果与T1比较,3组患者T2时点收缩压(SBP)均显著下降,而Ⅱ组和Ⅲ组HR则显著上升(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Ⅰ组T3和T4时点SBP和HR上升程度较小(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高,Ⅰ组和Ⅱ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Ⅰ组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8滋g/kg)复合小剂量芬太尼(5滋g/kg)有利于稳定重度二尖瓣狭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 Dex)对全麻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循环状况及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52例( ASAⅡ~Ⅲ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D组(n=26)在麻醉诱导前予以Dex 0.5μg/kg+生理盐水50 mL,泵注时间保持在15~20 min内,术中用0.3μg/kg持续泵注(体外循环期间Dex泵注体外循环机内),直至手术结束;C组(对照组,n=26)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及麻醉深度( BIS),记录并比较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随访1、3及7 d患者MMSE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前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D组的手术中和手术后MAP分别为(71.16±6.54)mmHg、(78.02±5.48)mmHg,较C组更低(P<0.05);D组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HR分别为(64.32±5.18)次/min、(72.10±6.33)次/min,均低于C组(P<0.05);手术中D组BIS值为45.28±5.31,比C组(52.14±6.03)有明显下降(P <0.05);D组的丙泊酚诱导、丙泊酚总量及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0.74±0.12) mg/kg、(358.24±67.43)mg、(17.94±3.02)μg/kg,均显著低于C组(P <0.05);高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D组(7.70%)低于C组(P>0.05);D组术后苏醒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7±1.21)h、(4.71±0.54)d、(11.43±3.20)d,均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3 d的MMSE评分均较手术前下降(P<0.05),且D组术后3 d和7 d的MMSE评分依次为(26.34±1.54)分、(27.54±2.11)分,均显著高于C组( P<0.05)。结论全麻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诱导前以Dex 0.5μg/kg泵注10~15 min,术中用0.3μg/kg持续泵注,有利于麻醉诱导和术中循环的稳定,缩短复苏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值得临床上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全程泵注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 以2015年8月—2019年8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研究组予以右美托咪定全程泵注,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统计麻醉诱导前(T0)、开放主动脉后(T1)、体外心肺分流结束时(T2)、术毕(T3)和术后24 h(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心脏复跳情况,检测手术前后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水平,观察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T0~T4时间点HR、MA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92.86%)与对照组水平(8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P=0.260);研究组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和心肌损伤指标(CK-MB、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12.86%)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32.86%),χ2=7.940,P=0.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全程泵注可有效抑制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炎症反应,降低心肌损伤程度,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以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对妇科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8例,ASA Ⅰ~Ⅱ级,给予患者10min恒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记录输注过程患者心率的变化,每30s记录一次.若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则静脉注射10μ g/kg阿托品处理,并记录处理次数及效果.结果 与患者基础心率(79.7±10.2)相比,输注右美托咪啶2min后患者心率开始下降(P<0.05),2min~10min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3.4±10.7、71.3±6.9、67±7.9、62.9±6.8、63±8.0、61.9 ±8.1、60.3±9.1、58.3±7.8、56.4±3.5、54.9 ±4.7、56±3.1、56.1±3.6、54.1 ±4.6、55±6.0、55.1±5.9、57.4±4.9、56.3±6.5.1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44.4%)在输注过程中心率低于50次/min,采取静注阿托品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 10min恒速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2min后患者心率开始出现下降,静脉注射阿托品患者心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风湿性心脏病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25)及对照组(C组,n=25).于术前(T0),术后24 h(T1)、48 h(T2)、72 h(T3)、96 h(T4)采集动脉血,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检查血清肌酐、血尿素氮(BUN )、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与T0比较,C组术后各时间点BUN、Cys-C值均明显 升高,而GF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2 时点后各时间点BUN、Cys-C逐渐下降,而GFR逐渐升高 ,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4时点各指标均未恢复到术前;与T0比较,血清肌酐术后各时 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肌酐 T2、T3、T4与T0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同时点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促进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 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脂肪乳后处理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例,于主动脉开放即刻从体外循环机内快速注入200mL脂肪乳;对照组20例,同法注入200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及主动脉开放后0.5、1、2、4、24h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使用量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24h尿量和24h胸腔引流量。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多巴胺使用量、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尿量及24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主动脉阻断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在主动脉开放后24h时降低(P<0.05),cTnI和CK在主动脉开放后4、24h降低(P<0.05),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2、4、24h时间点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脂肪乳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极化液对体外循环(ECC)二尖瓣置换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例心脏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改良极化(GIK)液治疗组(21例)。GIK组于麻醉诱导前经中心静脉给予改良GIK液500ml,对照组给予等量的平衡盐。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间点测定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乳酸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GIK组患者术后24h、48h的CI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SVR、PVR显著低于对照组;ECC期间血浆葡萄糖、胰岛索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的HOMA-IRI低于对照组;围术期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ECC结束及术后24h低于对照组;肾上腺素水平ECC结束及术后均高于对照组;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围ECC期给予改良GIK液治疗,改善患者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应激水平,改善机体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30 min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0.6 mg/kg右美托咪定10 ml,微量泵注射10 min完成.收集麻醉诱导前(H0)、气管插管后(H1)、给药前(H2)、给药后(H3)、体外循环(CPB)后即刻(H4)、CPB后30 min(H5)、CPB后1 h(H6)、CPB后2 h(H7)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2 h(T1)、4 h(T2)、8 h(T3)、12 h(T4)抽取桡动脉血样2 ml.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H0相比,对照组在H5、H6 MAP明显降低,HR明显升高(P<0.01),DEX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T1~T4时DEX组患者cTnI、CK-MB和血清MDA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方式(PMV)对瓣膜置换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方式组(CMV)和PMV组,每组各15例,动态测定体外循环(ECC)前、ECC后10 min,3,6和12 h呼吸参数、氧浓度(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肺功能指标: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静态顺应性(Cs)和动态顺应性(Cd).结果:两组之间各时间点OI,RI,Cs和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CC后3,6和12h OI值较ECC前和ECC后10 min降低(P<0.01),而RI则增大(P<0.05).两组ECC后各时间点Cs均较ECC前增大(P<0.01);PMV组ECC后6,12 h的Cd较ECC前增大(P<0.01).结论:PMV可能改善不了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的氧合功能,能否减轻ECC后急性肺损伤肺实质损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2016年1-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输注1 μg/kg右美托咪定持续10 min,随后以0.3 μg/(kg·h)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2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法相同。采集给药前(T0)、CPB开始前(T1)、CPB 30 min(T2)、停CPB即刻(T3)、术后4 h(T4)、术后24 h(T5)动脉血样,检测血糖浓度、血浆皮质醇含量以及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 结果 与T0时比较,2组T1~T5时血糖及皮质醇浓度显著增高(均P<0.05),T2~T5时DAO活性显著增强(均P<0.05)。与C组比较,D组T1~T5时血浆Cor、T1~T4时血糖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T2~T5时DAO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且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D组在麻醉诱导后经静脉10min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之后以0.5μg·kg-1·h-1的速率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容...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8,(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及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麻醉诱导,手术过程中均加入乌司他丁2万U/k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泵注丙氨酰谷氨酰胺0.4g/(kg·d)。分别对比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手术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清IL-6、TNF-α、SP-A水平与A-aDO_2、RI值、氧合指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组内T_2~T_5时A-aDO_2、RI值、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T0时,而观察组T2~T5时AaDO_2、R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T_2~T_5时血清IL-6、TNF-α、SP-A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而观察组T_2~T_5时血清IL-6、TNF-α、S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0.0±0.7)h,显著低于对照组(14.5±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及丙氨酰谷氨酰胺可有效抑制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62-76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予以0.6μg·kg-1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注射时间控制在15 min以内,之后继续进行输注直至术毕,输注速率为0.2μg·kg-1·h-1。对照组患者予以同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和输注。对2组患者体外循环前(T1)、升主动脉开放(T2)、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T3)、术后6 h(T4)时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 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 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进行监测分析,并对T1~T4及术后24 h(T5)的血浆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检测。结果 2组患者T2时Sjv O2显著高于T1,而Da-jv O2、CERO2显著低于T1(P<0.05),T2、T3、T4时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显著高于T1(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Sjv 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Da-jv O2、CER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情况,减少术中脑缺血缺氧状态,降低脑血管损伤发生的概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