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岛素信号链传导障碍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在受体水平重点阐述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受体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和浆细胞膜糖蛋白-1对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影响。在受体后水平主要对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Cb1相关蛋白/Cb1复合体、葡萄糖转运子以及其他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因素如肿瘤坏死因子和非酯化脂肪酸等作一综述,为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早期预防、运动干预以及开发治疗IR的药物作用靶点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肯定,而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性,它们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增高。研究证实,胰岛素能促进白血病肿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IR、IGF-1R或IR-IGF-1R杂合受体,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起作用。然而,大剂量胰岛素有可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其机制不清楚。通过阻断IR、IGF-1R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因而IR、IGF-1R有可能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主要对胰岛素影响白血病细胞增殖信号传导通路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肯定,而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性,它们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增高.研究证实,胰岛素能促进白血病肿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IR、IGF-1R或IR-IGF-1R杂合受体,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起作用.然而,大剂量胰岛素有可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其机制不清楚.通过阻断IR、IGF-1R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因而IR、IGF-1R有可能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主要对胰岛素影响白血病细胞增殖信号传导通路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主要的信号传导途径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总结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主要选择被Medline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信号传递关键分子受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纠正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障碍,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措施,都是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方法。结论: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的新药开发将成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结合后.激活IR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IR进而联结并激活含有酪氨酸残基(Tyr)的下游信号分子-Shc蛋白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1、2),  相似文献   

6.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结合后.激活IR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IR进而联结并激活含有酪氨酸残基(Tyr)的下游信号分子-Shc蛋白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建立后,培养液中加入蜕皮甾酮共同孵育,观察蜕皮甾酮及吡格列酮对模型细胞葡萄糖掺入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方法观察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IRS-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细胞组比较,1×10^-5mol/L蜕皮甾酮可使IR HepG2细胞IRS-1、IRS-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蜕皮甾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可能与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IRS-1、IRS-2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G蛋白偶联受体40是中、长链游离脂肪酸的特异性受体,在脂肪酸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但GPR40是否参与了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的脂毒性作用,以及GPR40在胰岛β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仍不是很清楚。GPR40激动剂可能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管紧张素Ⅱ可损伤胰岛素信号中的下游信号分子引起胰岛素抵抗,但其机制不清。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L6大鼠成肌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影响。方法:L6细胞培养及诱导分化肌管,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实验分为对照组、胰岛素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及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H89组。采用RT-PCR检测4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结果与结论:胰岛素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及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H89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蛋白激酶B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其余3组间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H89组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低于胰岛素组但高于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P〈0.05)。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在骨骼肌细胞中通过JAK2-PKA通路引起胰岛素下游信号传导受阻,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减少,葡萄糖转运障碍,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背景:管紧张素Ⅱ可损伤胰岛素信号中的下游信号分子引起胰岛素抵抗,但其机制不清.目的:察血管紧张素Ⅱ对L6 大鼠成肌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影响.方法:6 细胞培养及诱导分化肌管,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实验分为对照组、胰岛素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及胰岛素+血管紧张素+H89 Ⅱ组.采用RT-PCR 检测4 组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 mRNA 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表达.结果与结论:岛素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及胰岛素+血管紧张素+H89 Ⅱ组的磷脂酰肌醇3 激酶mRNA 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各组间蛋白激酶B mRNA 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相比对照组,其余3 组间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蛋白)表达均升高(P < 0.05);胰岛素+血管紧张素+H89 Ⅱ组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表达低于胰岛素组但高于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P < 0.05).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在骨骼肌细胞中通过JAK2-PKA 通路引起胰岛素下游信号传导受阻,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表达减少,葡萄糖转运障碍,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1].IR是指整体、器官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使正常量的胰岛素分泌低于正常的生物学效应.胰岛素生理作用减低可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介导的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能力减低,对脂肪分解的抑制能力减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肝脏糖异生及糖原分解的抑制能力减低等,使葡萄糖去路受阻,来源增加,最终导致血糖升高.IR可由胰岛素受体前水平、受体水平和受体后水平的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2.
血浆C-反应蛋白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晖榕 《临床荟萃》2004,19(13):748-750
目的 研究肥胖者中的胰岛素抵抗与C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肥胖者及正常对照各10 4例 ,测定血中CRP、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 ,肥胖者分为胰岛素抵抗 (IR)组及胰岛素敏感 (IS)组 ,测定两组减轻体重后的上述指标。结果 肥胖组的CRP、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肥胖者中 ,IR组CRP、胰岛素水平高于IS组 (P <0 .0 1)。减轻体重后CRP、胰岛素下降 (P <0 .0 1)仅见于IR组。肥胖组 ,仅胰岛素水平与CRP浓度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 (r =0 .5 6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CRP浓度有关 ,CRP升高仅见于IR的肥胖者 ,且与随体重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相平行。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危重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应激状态时.内分泌和代谢发生紊乱,其临床特征为高分解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应激性高血糖,后者是危重病人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危重病人的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胰岛素可能通过受体媒介激活PI-3K而刺激内皮细胞产生eNOS和释放NO,增加单核细胞内NF—κB抑制物(IκB).降低细胞核内NF—kB的结合活性,及p47phox(NADPH氧化酶亚单位)表达、抑制促炎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5(STAT-3/5)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mRNA表达,增强抗炎信号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抑制物一3(SOCS一3)mRNA表达和RANES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抗炎细胞因子表达,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下调PMNs膜上粘附分子受体的密度,调节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善白细胞功能及危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高血压组(n=29)和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组(n=31),以2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以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结果高血压组的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IR组的血清胰岛素、MCP-1、HOMA-IR、HOMA-islet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FPG、TC、LDL-C、血清胰岛素、HOMA-IR、HOMA-islet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HOMA—islet、血清MCP-1水平较健康老年人和老年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患者均明显增高,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代偿性胰岛p细胞功能增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FPG、TC、LDL-C、血清胰岛素、HOMA—IR、HOMA-islet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胰岛素抵抗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胰岛素抵抗患者 72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和对照治疗 2 4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及HOMA IR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CRP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 (P <0 0 1) ,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1)。②治疗组HOMA IR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阿司匹林可改变老年胰岛素抵抗患者慢性炎症反应 ,从而降低CRP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胰岛素对Reh细胞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表达的影响及对Reh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用CCK-8法检测Reh细胞的增殖;采用实时PCR法检测Reh细胞IR和IGF-ⅠR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胰岛素对Reh细胞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促增殖作用,当胰岛素浓度为10-9 mol/L时其促增殖作用最强,进一步提高浓度,胰岛素的促增殖作用不再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胰岛素10-9mol/L作用24、48及72 h,IR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2.2520±0.7431、1.9956±0.9692和3.9766±1.3189,IGF-ⅠR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1.0803±0.2238、1.6026±0.6158和3.1013±0.1008。胰岛素刺激后IR和IGF-ⅠR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22和P=0.00)。结论:胰岛素能促进Reh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IR和IGF-ⅠR上调有关。IR和IGF-ⅠR的高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①利尿剂:大剂量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升高血脂及干扰糖代谢,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加重胰岛素抵抗(IR);小剂量利尿剂则对血糖、血脂、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影响不大。②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IR.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有利于血脂代谢,因而特别适用于血脂紊乱的高血压IR患。③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为可阻滞β2受体而对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IR。而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有改善IR和调脂作用,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普遍存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肠道微生物、炎症、氧化应激、贫血等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使CKD在早期阶段就能导致IR,并随着肾功能恶化而加重,而IR又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或加重肾功能衰竭,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糖尿病给人类生命健康及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然而,虽然已知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但IR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大多数IR可能主要由其靶组织(肌肉、脂肪、肝脏)的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分子异常引起。肌肉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也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因子,参与调节体内糖代谢平衡。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证明肌肉中的某些小分  相似文献   

20.
背景:胰岛素在脑内通过胰岛素受体底物发挥作用,APP17肽有神经营养功能,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底物改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糖尿病脑病。 目的: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宣武医院脑老化研究室。 材料:实验于2003-09/10在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及宣武医院脑老化研究室完成,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APP17肽治疗组3组,每组6只。 方法:①糖尿病组和APP17肽治疗组小鼠按200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d后测尾部非禁食血糖,大于15mmol/L者被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②APP17肽治疗组于糖尿病造模2周后皮下注射APP17肽,每次0.35μg/只,1次/d,共注射2周。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干预。③给链脲佐菌素4周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胰岛素受体底物1免疫组化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脑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 结果:18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质、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而正常对照组及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质、海马见有阳性反应细胞,且着色淡。②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及APP17肽治疗组脑海马胰岛素受体底物1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细胞数分别为(28.7&;#177;1.5),(9.2&;#177;1.5),(10.1&;#177;1.4)个/10倍物镜,糖尿病组高于其他两组(P〈0.001)。 结论: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存在较多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细胞,APP17肽能使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从而改善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