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予以引导式教育配合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36例予以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能力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能力评定、智力水平测试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传统康复手段结合引导式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身心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运用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综合康复效果.方法:将76例3~6岁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运动疗法和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康复方法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运动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2.63%,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有效率86.84%.结论:运用运动疗法和引导式教育综合疗法比单纯运用运动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施中国残联抢救性康复项目,探讨溶栓胶囊、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对脑瘫(cere-bral palsy,CP)肢体残疾患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方法将46例4~6岁CP痉挛型肢体残疾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CE,研究组在CE的基础上配合应用溶栓胶囊口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5个月及治疗3个月采用以中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制定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标准》(简称为评估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个月及治疗3个月两组患儿综合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均没有药物副作用。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6.96%,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胶囊配合CE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引导式教育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结合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由专人每月进行1次随访,每3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引导式教育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行为及社交能力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引导式教育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个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引导式教育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活动机能失调者而设的一个有效的教育系统。活动机能失调和其它的感知障碍只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的表征。整体的功能紊乱,可能引致消极、被动的性格,才是其最坏的后果。只有透过教育的过程,针对各功能互相影响的关键,让他们学习建立协调的整体功能,发展积极、主动的性格,才是帮助他们的根本方法,中枢神经受损儿童智能与身体的发展是不能切割的,从日常生活程序,从认知沟通的学习都同等重要及互为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脑瘫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观察组加以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通过定期访问(每月1次随访,每3个月1次综合评估,每年综合数据分析)评估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能力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引导式健康教育(CE)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在痉挛型脑瘫(SC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S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CE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SET干预。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收缩期血流度(PSV)。结果 干预前,两组GMFM、CSS、PI、PSV、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CSS、PI、PSV、VM降低,GMFM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P患儿经CE联合SET干预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痉挛程度、脑血流灌注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临床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两组患儿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的BBS评分、GMFM-D评分、GMFM-E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BS评分为(43.16±3.31)分、GMFM-D评分为(34.15±3.28)分、GMFM-E评分为(40.17±4.83)分;对照组BBS评分为(35.77±3.28)分、GMFM-D评分为(29.08±2.88)分、GMFM-E评分为(33.17±4.93)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情感功能为(69.25±2.59)分、生理功能为(66.12±2.24)分、社会功能为(6... 相似文献
9.
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8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研究组(n=50)采用整体护理模式与引导式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前后均对患儿进行疗效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4项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共诊断出132例此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临床引导式教育,对照组则只接受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GMFM-88评分)、智力水平(智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MFM-88评分为(66.87±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2±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智商为(84.21±1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95±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64.40±15.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84±1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临床引导式教育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CE)训练辅助治疗脑瘫(CP)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4例CP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CE辅助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3%和76.92%(P 0.05);两组运动能、运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发育商(DQ)均明显提升(P 0.05),两组患儿言语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 0.05)。结论 CE用于CP辅助治疗,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可促进患儿语言、运动及认知等功能障碍全面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调查在脑瘫护理中加入引导式教育的理念是否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有所帮助。方法:统计2008年2月前后各2年中,在我院康复科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1年以上的首次就诊的脑瘫儿童病例,分别设为原始组与研究组。原始组(n=21)采用专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n=28)采用专科护理融入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患儿进行护理。根据病例记载中对患儿入院、出院进行的治疗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原始组相比康复效果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儿童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流程对脑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中心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脑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引导式教育流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较对照组72.22%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适应性发育商(DQ)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及DQ指数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流程可提高脑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引导式教育(Peto法)的目的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刺激儿童发育过程,是完全以儿童为中心的运动残疾教育系统,它通过儿童主动参与游戏及各种活动,从中学习和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脑瘫(CP)患儿异常的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开发潜能,在成长过程中,能学会主动解决因体能所致的问题,提高他们在运动、生活自理和社交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引导式教育的早期介入对脑瘫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爱珍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3):433-435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并发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脑瘫患儿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儿分为干预组48例及对照组50例.干预组采用引导式教育介入,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两组治疗后采用K式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价;采用ADL平均指数的计算结果来衡量引导式教育的疗育成果.结果 经过引导式教育的脑瘫患儿,在运动姿态的发育指数有明显提高(P<0.05).在认知,语言方面的发育指数及总发育指数方面,引导式教育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引导式教育介入时患儿的年龄越小,其发育指数就越高(P<0.001).结论 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患儿的发育指数,会使一个残疾人具有坚强、开朗,积极对待生活的心态,儿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减轻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2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对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7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均行低频脉冲电治疗,研究组加用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粗大运动发育商(GMQ)、总体发育商(TMQ)变化,运用儿童平衡量表(PBS)、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估其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变化,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MQ、GMQ、TM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FMQ、GMQ、TM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PBS、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PBS、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8.57%,较对照组的6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肌肉生长发育,改善其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从而提高患儿主动参与能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引导式教育对我国脑瘫(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搜索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7日有关引导式教育对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研究的资料,检索词为“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亚组和meta回归分析探寻研究的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法)探索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纳入的3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 651例CP患儿,干预时间1个月至1 a。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SMD为1.46,95%CI为1.14~1.77)。结论:对CP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