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又称缩小膜壳绦虫,是人体罕见的肠道寄生虫。至今我国只有50多例报告。最近作者在杭州市郊发现1例,并用吡喹酮驱出成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白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以及寄生关系。方法采用解剖法取小白鼠肠道内容物于光镜下检测。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4种:微小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鼠贾弟鞭毛虫,并且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贾弟鞭毛虫与其它3种寄生虫之间共生;微小膜壳绦虫与管状线虫之间竞争;微小膜壳绦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竞争;管状线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共栖。  相似文献   

3.
长膜壳绦虫异名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ls diminuta)是鼠类的常见寄生虫,人体可偶然感染,至今世界各国已报道300多例,国内资料于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台湾、云南、四川及上海均有报告。1958年在杭州发现3例,患者多数是儿童。1961—1970年期间从浙南人粪中,发现成虫及虫卵各一例。兹报告如下。一、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阐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发病的流行病学原因和依据。[方法]通过对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对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6例感染病人发病前无明显病征,通过常规体检从粪便标本中检获到虫卵,从驱虫中获取成虫,经病原学鉴定诊断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结论]微小膜壳绦虫少数感染时,人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感染严重.患者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本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是鼠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人体感染较为少见。我们于1986年10月在我院发现1例,兹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岁。江苏省无锡县查桥镇人。其家长称,患儿未曾移居过外地,居室内贮粮有鼠、蟑螂。患儿出生后,经常发热,从2周岁始有腹部不适,食欲欠佳,间断性脐周疼,从1985年  相似文献   

6.
在小鼠肠道寄生蠕虫的区系调查中,发现 LACA系小鼠感染有大量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为此用灭绦灵和丙硫苯咪唑对小鼠短膜壳绦虫进行了驱虫试验。材料与方法1.药物选择灭绦灵(氯硝柳腰,Niclosamide,Yomesan,Cestaid mensonil),系上海第十一制药厂出品,  相似文献   

7.
对大中专生1578名采用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及自然沉淀法进行粪便检查,阳性980人,阳性率为62.1%。共查出8种肠道寄生虫,其中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在本地区首次报道.结果还表明:3种常见肠道线虫男女间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职业来源、不同民族及不同层次(即本科、专科、中专)的学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8.
1984年报道,患腹泻的金黄仓鼠小肠中检获的矮小膜壳绦虫数,明显高于成年健康仓鼠,同时还查见短小膜壳绦虫、滴虫和盲肠蛲虫等多种寄生虫。矮小膜壳绦虫与短小膜壳绦虫均系人、鼠共患寄生虫。前者对人、鼠的危害较后者为甚,在医学卫生与实验动物寄生虫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作  相似文献   

9.
盛氏许壳绦虫Hsuolepis shengi人体感染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4—1978年,我们在陕西户县进行寄生病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中,在人体发现了一种绦虫,经鉴定,该虫为盛氏许壳绦虫HsüolepisShengi。该虫人体感染尚属首次发现,目前已发现患者10例,其中一例经多次服药后,驱出虫体达30余条。现将临床分析和虫体形态报告如下。盛氏许壳绦虫病10例临床分析及典型病例介绍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短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为人、鼠共患性小肠内寄生虫。各动物房的小鼠繁殖均呈封闭状态,侵袭小鼠的短小膜壳绦虫也相应地长期进行着隔离繁殖。在这种条件下,短小膜壳绦虫可能发生分化而形成不同虫株,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 SDS-PAGE方法,对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和中国预防医科院上海寄研所动物房小鼠的短小膜壳绦虫蛋白质进行电泳比较分析,探讨其蛋白质结构的异同,进行虫株鉴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在河南省各地人群中调查肠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计有蠕虫10种,包括蛔虫、钩虫、鞭虫、蛲虫、东方毛园线虫、颌口虫、肝吸虫、带绦虫、短毛壳绦虫、长膜壳绦虫;原虫5种,包括溶组织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梅氏唇形鞭毛虫。其中以蛔虫的感染率最高,钩虫次之,长膜壳绦虫和颌口虫虫各1例,在河南省系首次发现。7~15岁年龄组的感染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建议防治肠寄生虫病应以学龄儿童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西安市实验小白鼠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解剖法取小鼠肠道内容物于光镜下检测。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四种:微小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鼠贾第鞭毛虫,并且以混合性感染为主。结论西安市Ⅰ级封闭群ICR小白鼠肠道寄生虫感染严重且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显著。  相似文献   

13.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sis nana)是小鼠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自繁的6月龄以内的ICR小鼠中,♀性感染率为50%,而♂性感染率高达83%。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鼠微小膜壳绦虫,必须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药物和给药方便的途径。我们用吡喹酮作了驱虫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主要是鼠类的寄生虫,偶然感染于人体.国内从1929年~1990年先后报道了77例。本例是于1990年3月21日我们指导学生自我粪检的时候,在一位学生粪便中发现该虫虫卵,并相继进行驱虫,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9岁,广西平果县同老乡人,从小在农村生活.1989年9月进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习,1990年3月21日患者取自己粪便作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结果直接涂片发现蛔虫未受精卵,漂浮法发现长膜壳绦虫卵和蛔虫未受精卵.1990年4月14日我们对患者驱虫  相似文献   

15.
<正>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又称短膜壳绦虫,是人及鼠体内常见的寄生虫。人及鼠短膜壳绦虫是否为同种尚有争议。由于其生活史及生态习性类似,研究人与H.nana之间的关系仍采用小鼠H.nana为动物模型。近年来,研究重点多集中于抗H.nana免疫应答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上,对此各有见地,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Blanchard,1891]寄生干人体小肠,人类感染率较低,发病年龄虽多数在14岁以下,但成年人感染该绦虫者也不少。由于该绦虫有明显的自身感染,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过去常用绵马浸膏治疗,但疗效较差且毒性反应较大,用槟榔及南瓜子、氯硝柳胺(灭绦灵)后,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高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与分布特征,为制订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调查。结果全县共调查4个乡镇4个点,2170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3.73%。其中钩虫、蛔虫、鞭虫、蛲虫(12岁以下儿童)、短膜壳绦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69%、22.56%和36.37%、56.6%、0.05%和0%;查见肠道蠕虫5种;肠道蠕虫感染年龄以5~15岁组最高,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间差别有显著意义,女性感染高于男性。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高县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比1990年调查结果有较明显的下降,但个别乡镇鞭虫感染率仍较高,儿童蛲虫感染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8.
赤拟谷盗是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又是传播人体微小膜壳绦虫病的重要媒介。本文从生境和饲料基两个方面,对赤拟谷盗的发生规律和虫口密度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发现:赤拟谷盗分布广泛,该虫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喜群居;一般适宜温度为28-30℃,低于18℃则不适宜发育,属喜暖怕寒之昆虫;虫口密度每年均出现4个高峰。提示:就在夏秋季控制该虫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成熟节片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制片,首次分析了短膜壳绦虫的染色体组型。短膜壳绦虫染色体数目为2n=12,染色体组型由2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20.
金黄仓鼠的膜壳绦虫病是人畜共患的重要寄生虫病。目前,我国各地区仅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狂犬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所用的金黄仓鼠每年达300万只左右。这些金黄仓鼠均在普通环境下大规模饲养繁殖,所以,普遍寄生着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和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 rudolphi)。在粗放管理条件下,40日龄鼠感染率可达80%以上。严重感染不仅引起营养障碍、生长缓慢、消瘦、贫血、腹泻和食仔等现象,以至大幅度降低生产力,而且干扰实验结果,更潜伏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