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付蓉  庞成  李昌  赵果元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42-4044,4046
[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09.06~2010.12治疗的AC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盐酸法舒地尔组56例,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盐酸法舒地尔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结果]2组总体病情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法舒地尔组与常规治疗组的血清S100B蛋白变化、血清hs-CRP变化、神经功能改善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明显降低ACl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应和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 C反应蛋白,治疗期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检测患者健侧和患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后15 d时,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时,NIHSS评分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探讨其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S100β蛋白检测采用ELISA法;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S-100β蛋白与HDL-C负相关(P<0.05),与TC、LDL-C正相关(P<0.05)。(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1 d~7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4天恢复正常水平。(3)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P<0.05)(4)血浆S100β、NSE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100β、NSE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新型扩血管药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给予川芎嗪120mg+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2次/d,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但是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83.75%(67/80),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73/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明确诊断的64例发病在72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加盐酸法舒地尔30mg2/日疗程两周;对照组予以常规措施加疏血通4ml1/日疗程两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PIL水平,以及用简式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法舒地尔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疏血通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治疗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分别为:对照组62.7±10.269.5±12.4;治疗组78.3±11.481.9±15.6。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显著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简式Fuel-Meyer评分、MBI评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新型扩血管药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给予川芎嗪120mg+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2次/d,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但是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83.75%(67/80),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73/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是否出现出血性转化分为HT组和非HT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NIHSS评分和梗塞面积,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HT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中36例出现HT,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心房颤动病史、梗塞面积、血浆S-100β蛋白浓度、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T组,而LDL水平则低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梗塞面积、NSE和S-100β蛋白水平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高浓度血浆NSE和S-100β蛋白是急性脑梗塞患者非溶栓治疗后继发HT的独立危险因子,通过评估梗塞面积以及检测二者水平可以对脑梗塞后发生HT进行预测,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1次/d(首剂为300mg嚼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尼莫地平20mg,口服,3次/d;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14d;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7及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代莉  王慧智  田倩  王洪浩  方沛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4-2435,2439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IL-6、TNF-α、NO的变化水平情况,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在心肌梗死炎症治疗方面的可能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未能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效,血清炎症因子浓度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呈负相关。[结论]法舒地尔能有效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存活心肌细胞,抑制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峰值,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并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国超 《现代保健》2010,(32):51-52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两组都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72h内用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为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20年6月胎龄<34周收入温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92例为研究对象,于出生后24 h、3 d、7 d、14 d时测定早产儿血清S100B和MBP水平,出生后3 d、1周及以后每周复查1次头颅B超,出院前查1次头颅MRI检查进行诊断。根据B超或MRI结果分为对照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组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组。比较各组之间S100B和MBP水平的差异,判断其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PVL组早产儿血清MBP和S100B水平在出生24 h、3 d、7 d、14 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VH-I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病情好转两者于出生后第14天呈降低趋势。PVH-IVH组早产儿在出生24 h、3 d、7 d血清MBP水平稍高于对照组,而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病情好转两者于出生后第14天均明显降低。结论 PVL早产儿的血清S100B及MBP水平在出生后24 h明显升高,且发生PVL早产儿的血清S100B和MBP水平均高于PVH-IVH早产儿,可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指标。PVH-IVH早产儿的血清S100B水平在出生后24 h升高,MBP水平稍升高,建议选用S100B蛋白作为其早期诊断指标。血清S100B及MBP水平也能用于反映患儿预后情况的评估,若患儿病情好转,血清S100B及MBP水平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IL-10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玲  鲍立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89-219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60例脑梗塞患者发病24h、d 3、d 7血清IL-10含量,并对患者进行梗塞面积的测定,同时检测24h内其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发病24h、d3、d7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24h IL-10显著升高,第3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d7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塞者比小面积梗塞者高(P〈0.05),急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塞继发脑损伤导致抗炎因子IL-10表达升高,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存活。[结论]IL-10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是否可利用IL-10治疗脑梗塞、减轻缺血后脑损伤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11~2018-02期间接受诊治的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法舒地尔+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法舒地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炎性因子各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用药2wk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用药2wk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2wk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利多卡因干预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择期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缓慢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负荷量剂量1.0 mg/kg(在5 min之内输注完),随后微量泵以1.0 mg·kg-1·h-1的速度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输注;对照组(C组)以同样的方法静脉输注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手术结束时,术后1 d抽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6和TNF-α浓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并且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测试评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与C组比较,L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 d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L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 d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L组手术结束时的血清TNF-α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0.05);L组术后1 d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L组术后3d血清NSE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C组术后1 d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与术前1 d比较,L组术后1、3、7 d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L组在术后1、3 d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而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在术后1、3 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结论围手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干预能有效地减少老年患者胸科手术单肺通气后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降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S100-β蛋白、NSE变化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2 0,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72 h S100-β蛋白(1.78±0.20)ng/ml及NSE(16.45±1.68)ng/ml、7 d S100-β蛋白(1.02±0.09)ng/ml及NSE(7.47±0.06)ng/m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72 h S100-β蛋白(2.89±0.27)ng/ml及NSE(28.19±4.11)ng/ml、7d S100-β蛋白(2.14±0.13)ng/ml及NSE(17.49±1.28)ng/ml。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37.82±1.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33.15±1.93)。结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促进S100-β蛋白、NSE水平恢复,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肢体低频脉冲电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血清髓磷脂碱性蛋白(MBP)、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6%,高于对照组7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评分、FMA评分、BBS评分显著升高,血清MBP、S100β水平降低,而血清NGF水平升高,且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MDA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奥扎格雷80mg静滴,1次/d,共14d;依达拉奉(EDA)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DA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共14d。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14d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治疗前、治疗后7、14、21d分别进行NIHSS、BI评分。结果EDA组第7天、14天血浆NO、MDA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第14、21天NIHSS、BI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结论早期使用EDA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S100β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86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血浆S100β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S100β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并且明显降低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干预7天后、干预1个月后评分和测定血清hs-CRP,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hs-CRP为正常组。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治疗7天后和1个月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治疗7天后、1个月后hs-CRP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