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Meta方法评价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全文电子期刊及Medline(1990至2008年6月)、EMBAS(1994至2008年)、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辅以手工检索发表及未发表的有关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推荐的RevMan 4.3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比作为效应合并量。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彩超复查再通率为临床观测指标,纤溶酶组和常规抗凝,祛聚对照组相比合并比值比分别是[P<0.01OR2.98(1.88,4.75)]、[P<0.01OR2.26(2.31,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单纯抗凝、祛聚有益,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必普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收入我院的78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给予恩必普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对照组仅给予rt-PA治疗,其余治疗和护理方法相同。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治疗后21 d,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61.5%,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较低。结论恩必普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较单纯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家增 《天坛药讯》2004,16(3):32-33
在1959年已经用链激酶(SK)治疗心肌梗死,在80年代前可供使用的溶栓药除SK外还有尿激酶(UK),80年代以来,先后有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其突变体、TNKt-PA前尿激酶(Pro-UK)和葡激酶(SAK)。至今所有溶栓药的基本药理都是将纤溶酶原转变纤溶酶,纤溶酶可裂解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栓的重要成分),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葡萄糖甘油二脂(Glucosyldiacylglycerol,GDG自马尾藻分离提取)促进大白鼠肺血栓溶解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荧光异硫氰酸异构体Ⅰ(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isomerⅠ,略写为FITC)标记纤维蛋白以建立肺血栓动物模型,GDG尾静脉注射,观察其肺血栓溶解的药理作用。通过建立的体外纤溶反应体系,研究GDG对纤溶酶原和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体活性的影响,并且用圆二色谱进一步研究GDG对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构象的影响。结果GDG具有促进肺血栓溶解的作用;建立体外纤溶反应体系,发现GDG不能促使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分别直接转化为纤溶酶和尿激酶;用圆二色谱研究发现,GDG使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208nm处的负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结构增加。结论GDG提高了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内因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溶栓药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1959年已经用链激酶(SK)治疗心肌梗死,在80年代前可供使用的溶栓药除SK外还有尿激酶(UK),80年代以来,先后有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其突变体、TNKt-PA前尿激酶(Pro-UK)和葡激酶(SAK)。至今所有溶栓药的基本药理都是将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纤溶酶可裂解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栓的重要成分),凝血因  相似文献   

6.
溶血栓药物的血液学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溶解已形成血栓的药物称为溶血栓药物(thrombolytic drugs),临床常用的是尿激酶、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它们的溶血栓原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葡激酶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春  王林 《天津医药》1998,26(10):636-639
40年前Fletcher等首先应用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进入80年代,溶栓治疗已成为AMI的常规疗法。据估计每年有超过50万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而至少超过3倍于此的曾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从中受益。同时,溶栓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urokinase,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茴香酰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nisoykated plasminogenstreptokinase activator complex,APSAC),重组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si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危重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10例,溶栓组97例,静脉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 mg/kg,最大剂量50 mg,10%剂量静推,剩余剂量加入氯化钠生理盐水250 mL中1.5 h滴完。对照组113例进行常规保守治疗,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他汀类等治疗。结果 rt-PA溶栓组治疗前后各阶段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和对照组治疗后90 d,预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能提高脑梗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血栓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 (AMZ)的死亡率已达 4 0 %以上 ,血栓病渐成为死亡率占首位的病症。溶解血栓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当今用于临床治疗的溶栓药物 ,如链激酶 (SK)、尿激酶 (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相似文献   

10.
马翀 《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74-174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在临床救治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4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静脉滴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84%,对照组仅为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用于临床救治脑梗死患者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潘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3,(27):121-122
目的分析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9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2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下肢DVT的原因及防治护理对策。结果72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下肢DVT,经过针对性处理及预防性护理后,未再出现下肢DVT:11例患者7~10d后患肢肿胀明显消失,且均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DVT是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必须加以重视;对该类患者必须进行预防性护理及综合护理才能有效防止该病的形成及提高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临床5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的位置、大小、回声及管腔内血流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二维超声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无回声或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充盈缺损或无血流。结论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直观、准确、无创、可重复,已经成为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主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任何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警惕性,避免引发肺栓塞,使不典型肺栓塞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针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不典型肺栓塞病例,探讨其发病原因、治疗过程,进行因果分析。结果:复方去氧孕烯片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不典型肺栓塞。结论:加强诊断与鉴别诊断,避免不典型肺栓塞误诊、漏诊,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4.
廖维斯  蔡伟良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797-179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对40例DVT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护理效果和经验.结果:本组40例患者肢体肿胀均在用药后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平均住院日为(15.20±2.25)d,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4.29±2.00)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2.10±2.02)Cm.3个月后随访,经彩超、血管造影观察完全再通31例,部分再通9例.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病例出现股白肿及股青肿.结论:下肢DVT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加强防治和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e thrombolytic effect of locally or systemically administered 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was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ffect of tissue culture urokinase (TCUK), using a model of femoral artery thrombosis in rabbits. An 125I-labeled fibrinogen thrombus was formed in the femoral artery following injury of the intima by diluted sulfuric acid, and thromboly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one hour after the end of infusion of the agents. Local infusion of rt-PA (500-10,000 IU/kg) and TCUK (10,000 IU/kg) induced a marked thrombolysis. When rt-PA and TCUK were injected systemically in a high dose (200,000 IU/kg), rt-PA but not TCUK had a significant thrombolytic activity. In these cases, rt-PA was not accompanied by systemic activation of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as evaluated by unaltered levels of alpha 2-antiplasmin in the plasma, while TCUK led to a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the alpha 2-antiplasmin leve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ystemically administered rt-PA but not TCUK induce a significant thrombolysis without systemic activation of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in cases of peripheral artery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6.
重组链激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 (r SK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 2组。r SK组(30例 )给予r SK 5 0万IU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5 0 0mL中 ,静脉滴注 ,d 1,bid ,d 2~ 5 ,qd ,d 5起口服华法林 2 .5mg ,qd(首剂加倍 ) ,连续 3mo。尿激酶 (UK)组 (30例 )给予UK 5 0万IU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 ,静脉滴注 ,d 1,bid ,d 2~ 5 ,qd ,口服华法令同r SK组。 1wk和 3mo后根据患肢消肿程度及磁共振或B超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结果 :1wk后r SK组和UK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 ,63% (P <0 .0 5 ) ;3mo后分别为 97% ,77%(P >0 .0 5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r SK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2月来本院检查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结果60例下肢静脉血栓阳性患者中有102段病肢,超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出100段,检测结果准确性为98.0%。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安全、准确和可以重复应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在缺血性脑卒中(CI)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了50例CI并发LDVT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原片断1+2(F1+2)、总蛋白S(PS)含量及抗凝血酶(AT)、蛋白C(PC)、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 CI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2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总PS含量,AT、PC、PLg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液的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诊患者396例,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态、部位、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应用受试者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超声检出率9.09%.急性血栓占58.3%(21/36),亚急性血栓占22.2%(8/36),慢性血栓占19.4%(7/36).急性期声像显示:血栓部位的管径显著增宽,血管内壁规则、清晰,呈现均匀低回声,血栓部位血流充盈缺损;亚急性期:静脉管径粗细不均匀,回声较急性期增强,血栓可呈强回声、等回声等,血管充盈缺损;慢性期:血管管径趋于正常或变细,血栓区呈中等或较高回声,有机化再通者可见彩色血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标准误为0.022,95%CI为0.926~1.000,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9.4%.结论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应结合回声、管腔变化、血流动力学等特征作出判断,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60岁住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7例行PICC置管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6例、女41例,年龄(74.73±4.36)岁。从置管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每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