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之病,肆虐临床,危害健康,甚及生命。然而观之,此当属温病,其主证为发热,证情急骤,变化瞬息。若对其主证,辩证迅速准确,遣方用药正确果断,在诊治中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温病辩证角度,对温病发热进行论治,以期有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治疗"怪"病的方法其要素,病人眨眼频繁、视物模糊,眼目干涩、舌红口干、脉细数。疾病的病因和病征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必须考虑到病因与病征的关系,总体上辨别哪些是原因(病因),病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的诱发原因.哪些是结果(病征),而病征也就是病因作用的结果。进而为明确诊断确定方向。通过科学有效的思维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而扬长避短,最终达到治疗目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现将我院治疗"怪"病2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 治疗原则
1.1豁痰利气祛邪
(1)温化 “肺如钟,撞则鸣”,若寒犯肺金,闭遏肺气,引动伏痰,发为哮鸣,欲使金鸣之声静,当施温肺化痰定哮法,使寒去痰除,气机宣肃有序,哮病乃止。
(2)清化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遇寒则气闭,遇热则气沸。若热炽肺经,气沸津郁,痰阻气道,发为哮喘。单一清之,胶痰难化,只投化痰,火不能息。
1.2扶正固本 若肺气虚为主,治当补肺益气,用药宜注重甘温润剂,因肺喜温润,为生水之脏,甘温能滋生肺气,润则略生肺津,甘补温润,能生气而保清肃之性;若以脾气虚为主,治当健脾益气,投药宜重甘温燥剂,因脾喜温燥而为中运之脏,得甘则补,温燥能升运脾湿,甘补温燥,能振奋中气以持燥土之性;若以肾气虚为主,治当补。 相似文献
1.1豁痰利气祛邪
(1)温化 “肺如钟,撞则鸣”,若寒犯肺金,闭遏肺气,引动伏痰,发为哮鸣,欲使金鸣之声静,当施温肺化痰定哮法,使寒去痰除,气机宣肃有序,哮病乃止。
(2)清化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遇寒则气闭,遇热则气沸。若热炽肺经,气沸津郁,痰阻气道,发为哮喘。单一清之,胶痰难化,只投化痰,火不能息。
1.2扶正固本 若肺气虚为主,治当补肺益气,用药宜注重甘温润剂,因肺喜温润,为生水之脏,甘温能滋生肺气,润则略生肺津,甘补温润,能生气而保清肃之性;若以脾气虚为主,治当健脾益气,投药宜重甘温燥剂,因脾喜温燥而为中运之脏,得甘则补,温燥能升运脾湿,甘补温燥,能振奋中气以持燥土之性;若以肾气虚为主,治当补。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通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九七三年全国平均患病率为6.46%,最高的内蒙,高达14.29%。可见它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治疗冠心病的西药种类虽然很多,但确属有效的则为数有限。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国内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以来,其疗效较单一的 相似文献
6.
7.
“辨证”与“辨病”,是中西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防治规律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10.
李智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6,18(3):1-2
本文分析了中知辩证,辨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主张要将辨病与辩证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揭示病变的本质,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与转归,辩证补充辨病之不足,更有利于临床诊疗。作者还特别指出了辨病对辩证的负迁移问题及呀知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一种以白指为特征的职业性疾病屑中医“痹证”范畴。卫生部1985年发布的《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其处理》中,将振动性白指作为诊断局部振动病的主要依据。梅传林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局部振动导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在振动病的发病及其演变过程中引起重要作用,并且认为白指发生率与接振时间、劳动强度、寒冷气侯等有关。 1.病因病理 劳力过度、外邪侵袭为其主要病因。劳伤、邪入使血液瘀滞,遂成本病。劳伤为本,邪入是标。初起病在肢体经络,久则病入脏腑。 1.1 劳伤致瘀:其途径有二 1.1.1 络伤血瘀:《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9)
王暴魁教授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阳、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应用清热凉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提出消渴热病机理论,认为消渴热存在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全部病程,主张将清消渴热贯穿糖尿病肾病治疗始终。在治疗上,以清消渴热为核心,兼顾化痰行瘀,权衡因与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后期扶正与袪邪并举,从扶助脾肾气血、养血化瘀等着眼,形成以清消渴热为中心,兼顾消除病理产物与扶助正气的用药心得和学术思考,对其治疗、转归和预后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俊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4,(1)
胸痹病是我国后汉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所论述的“胸痹心痛短气病”,本病在现代医学中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分散在内科各系统疾病中的一个综合性病证,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多见。祖国医学认为,胸痹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也可能是痰饮,胃脘痛、心悸、真心痛等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15年来,我院中医科在对42例胸痹病患者的治疗中,运用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文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1)
“同病异治”是中医治疗特色之一,本文认为“同病同治”是应用广泛且有意义的治疗原则;并概括说明同病同治的沿革和近代的进展以资论证;主张通过发掘历代文献、加强临症探索和实验研究使该理论取得更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9,(4)
北京市中医局局长赵静在两会政务咨询会上表示,将根据新修订的国家医疗收费目录,在中医诊疗时收“辩证论治费”,以体现医生的技术性劳动付出。国家发改委新制定的医疗收费目录中,“辩证论治费”定为3元/人次,但北京的收费时间和标准,目前还在论证。据介绍,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前提下,公立医院在向患者提供的诊疗服务中,按人次加收药事服务费。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临床表现为心绞痛、胸闷、心悸、心律失常等证,与中医"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等所引起的症状极为相似,因此,中医把它归属于"胸痹"、"心痛"、"厥心病"等范畴.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辩证论治奔豚气病3例的体会中医系楚更五承德市中医院李平关键词奔豚气,辨证论治奔豚气病是中医特有的病名。《金匮要略》对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有具体论述,并提出了详细的辨证施治。后世医家也多有论述,但现在临床较少有人使用此病名辨证施治。笔者几年来按仲景所论... 相似文献
18.
孙益鑫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2):2-4
试论“肝为万病之贼”孙益鑫(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肝;中医发病学;“肾-脾-肝”内伤病机学说中图法分类号:R223.11;R228“肝为万病之贼”一说最早见于清·魏之秀《续名医类案·疡症》,他说:“夫肝木为龙,龙之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 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止者称崩漏。如《血证论》云:“崩漏者非经期下血之谓也”。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净,病势缓为“漏”,《医学入门》凡非时血行,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这说明崩急而漏缓。崩与漏虽临床表现不同,但发病机制则一,两者在演变过程中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可成崩,故 相似文献
20.
徐作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
升降理论是对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概括。升降出入是气的运动形式,是气化活动的基础,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特性,也是人体脏腑之间保持相互关系并维持其动态平衡的基本保证,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