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常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属中医学的血证、虚劳、发斑、衄血、葡萄疫等范畴。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此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ITP有急、慢性之分,两者病因病机及转归迥然不同。儿童80%…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发斑”、“葡萄疫”等范畴。近 40年免疫学发展,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西医治疗多以激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抗 Fc- r受体单克隆抗体、人白细胞因子、血浆置换、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也有报道,但并未使 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应用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大方法治疗 ITP取得很好疗效,有效率高达 80%~ 90%,本文仅就近期中医药治疗 ITP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孙江波  迟寿军  张文顺 《医学综述》2008,14(14):2199-2201
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回顾,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物试验等五方面总结分析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现况,表明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4 (女 1 8,男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病程 <6mo1 0例 ,>6mo8例 ,>1 2 mo6例 ,最长 1 5mo.初治者 1 0例 ,复治者 1 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 ,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 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是下调人体的免疫功能,但复发率高且副作用大.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火、瘀有关,众多医家从这些角度确定了辨证分型和治则治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情况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1]。祖国医学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名,但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归属于"血证"、"发斑"、"虚劳"的范畴。临床上以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为特点,伴有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静注丙种球蛋(IV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ITP患JD57例分为静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及泼尼松(强的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8.9%和43.3%(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4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血小板数值正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 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ITP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PS)结合后,使得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RES)被大量破坏,而形成出血症状。急性ITP有80%以上的患者能够自行恢复。对于成人慢性ITP,糖皮质激素、静注免疫球蛋白及脾切除是目前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王彦  王笑蕾 《医学综述》2008,14(3):445-44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的疾病。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免疫学机制和多因素联合作用等。病毒感染引起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对病毒感染后的天然免疫反应,或因病毒感染改变了血小板抗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使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急性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发生的多个环节相关。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自身免疫学指标研究 1.1 骨髓像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血小板抗体既可以与自身或同种血小板结合,又可与巨核细胞结合,不仅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对血小板的生成。何晓彤报道,骨髓巨核细胞观察示ITP者骨髓增生良好,幼稚巨核细胞及无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应用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ITP) 2 8例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均为住院治疗的AITP患儿 ,且符合 199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制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建议〔1〕,其中男 2 8例 ,女 15例。年龄 <1岁 15例 ,~ 5岁 18例 ,~ 8岁 7例 ,~ 13岁 3例。将病例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 2 8例和激素治疗组 15例。IVIG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 (3 .5~ 5 3 )× 10 9/L ,激素治疗组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尽量避免肌内和皮下注射.必须注射时应选择号小的针头,各种穿刺点延长按压时间10~15min,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  相似文献   

14.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博 《医学综述》2001,7(6):373-37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IT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近年来ITP的病毒病因学日益受到重视。现就与ITP发病有关的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针对病毒的治疗措施 ,综述如下。1 病毒感染与ITP的关系1 1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通过检测确诊为ITP患者血浆 (血清 )人巨细胞病毒HCMV IgG、HCMV IgM ,白细胞中HCMV DNA及病毒分离 ,说明部分ITP患者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 ,且可能是IT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 。尤其在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成人难治性ITP患者,根据免疫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9例应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21例应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治疗;11例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连续4周,观察疗效.结果 CsA治疗组9例,有效6例(66.7%);VCR治疗组21例,有效15例(71.4%);DXm治疗组11例,有效7例(63.6%).且CsA治疗组患者的异常细胞免疫得以改善;而后两组大部分患者血小板抗体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经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无效的难治性ITP患者根据不同的免疫机制,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成人难治性ITP患者,根据免疫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9例应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CsA)治疗;21例应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治疗;11例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连续4周,观察疗效。结果CsA治疗组9例,有效6例(66.7%);VCR治疗组21例,有效15例(71.4%);DXm治疗组11例,有效7例(63.6%)。且CsA治疗组患者的异常细胞免疫得以改善;而后两组大部分患者血小板抗体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对于经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无效的难治性ITP患者根据不同的免疫机制,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焕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29-129,158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地塞米松和强的松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选择强的松进行临床治疗,有近一半的患者在服用强的松2~4周出现不良反应,仅有1/3的患者在停用强的松病情才得到缓解。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的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理想,为ITP的治疗找到新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现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均属于出血性疾病范畴,前者常见,后者少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消耗性减少,以及广泛的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为特征的一种弥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最先由Moschcowitz于1924年提出,...  相似文献   

19.
杨昆  李强  廖清奎 《四川医学》2003,24(9):969-97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最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占小儿出血性疾病的 70 %。根据病程长短可将ITP分成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类型。小儿患者以急性型多见 ,多呈自限性。约有 2 0 %~ 2 5 %发展成为慢性[1] ,临床表现较急性型缓和 ,但病情反复 ,病程较长 ,治疗较为棘手。大多数患者最初对皮质激素有反应 ,但常于激素减量时出现病情反复。各国学者对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了多种治疗方法的研究。本文着重就近几年对慢性ITP(CITP)治疗研究的主要近况综述如下。1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ITP的首选药物 …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属中医血症范畴。笔者采用中药与西药分组治疗64例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