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大鼠气道哮喘发作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RSG治疗组(C组),每组25只.制备各组大鼠体外去上皮气管环,比较在0.05 mmol·L-1、0.5 mmol·L-1、5.0 mmol·L-1浓度梯度乙酰胆碱(ACh)激发下,各组大鼠体外气管环收缩张力大小.观察三种浓度0.01 mmol·L-1、0.1 mmol·L-1、1.0 mmol·L-1RSG对A、B两组大鼠体外气管环的ACh量效曲线的影响,比较各组大鼠引喘潜伏期差异.结果 三组大鼠引喘潜伏期分别为A组(121.50±17.44)s,B组(61.50±17.68)s,C组(94.40±21.1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0).三组大鼠气管环对三种浓度ACh的反应率,B>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0).RSG可引起A、B两组大鼠体外气管环ACh量效曲线右移.结论 RSG可延长哮喘发作潜伏期,降低气道收缩张力,可能具有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抑制剂 (βARKct)对应用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β2 AR)激动剂后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肺部 β2 AR和环腺苷酸 (cAMP)的作用 ,并探讨不同基因转染途径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1)以 10 %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 ,并设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A组 )。将哮喘小鼠分为 7组 ,每组 5只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哮喘对照组 ,B组 )肌肉注射、沙丁胺醇肌肉注射 (C、D、E、F、G组 ) ,以建立长期应用 β2 AR激动剂的哮喘动物模型。(2 )构建带有 βARKct基因表达质粒 ,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和气管内滴入的转染途径进行基因转染。D组给予静脉注射转染 βARKct、E组给予静脉注射转染空载质粒、F组给予气管滴注转染 βARKct、G组给予气管滴注转染空载质粒。(3)用Western blot检测基因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肺部的 β2 AR和cAMP的水平。结果  (1)基因转染 βARKct在小鼠肺部有表达 ,且F组的基因表达量高于D组。(2 )A组 β2 AR和cAMP分别为 (10 9± 11)fmol/mg、(3 5 0± 0 5 0 )pmol/L ;B组 β2 AR和cAMP分别为 (81± 3)fmol/mg、(1 5 0± 0 2 0 )pmol/L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C组 β2 AR和cAMP分别为(6 3± 3)fmol/mg、(0 90± 0 10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红素抑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A组 )、哮喘组 (B组 )、雷公藤红素治疗组 (C组 )。B组及C组以 10 %卵蛋白 (OVA)滴鼻复制哮喘模型 ,C组予以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 (1mg/kg)干预 ,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目及肺组织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的变化。在体外实验中 ,建立C5 7B6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的共培养体系 ,并予雷公藤红素 (2 μmol/L)干预 ,同时以单独培养的肥大细胞和NIH3T3细胞作对照 ;分别通过荧光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上清液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 (eotaxin)含量及NIH3T3细胞中SCF的表达。结果 病理组织学显示 ,C组较B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C组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数为 (0 5 6± 0 0 3)× 10 6/L ,与B组 [(1 2 5±0 4 0 )× 10 6/L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组小鼠肺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强度为 0 74± 0 2 0 ,与B组 (2 5 0± 0 1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体外共培养体系中 ,上清液组胺、eotaxin含量及NIH3T3细胞的SC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83± 0 4 1)n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实验动物模型及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 方法 取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日本血吸虫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组,B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C组为健康对照组.A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3±3)条.8周后,以卵白蛋白(OVA)分别对A组、B组小鼠进行致敏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12周后,取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并培养72 h,收集脾细胞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嗜酸性粒细胞(EOS)所占的百分比;取小鼠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炎症变化. 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小鼠BALF涂片中EOS数减少(P<0.05),A、B两组EOS百分比分别为(7.30±5.01)%和(43.60±2.53)%,而C组小鼠BALF中仅见少数气管上皮细胞,无炎细胞;ELISA法检测A、B、C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L-4水平分别为(96.02±38.54) pg/ml、(414.86±175.12) pg/ml和(13.55±1.66) pg/ml,IFN-γ水平分别为(11.60±4.18) pg/ml、(7.43±3.60)pg/ml和(7.55±1.57) pg/ml.与B组比较,A组小鼠IL-4水平降低(P<0.05),IFN-γ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IL-4/IFN-γ比值降低(P<0.05).肺部病理改变A组小鼠较轻,B组较重,C组无炎症反应. 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是否存在Th2细胞过度分化以及转录因子T bet和GATA 3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 32例哮喘患者 (A组 )和 2 0名健康对照者 (B组 )纳入研究。A组中儿童型 (A1组 )和成人型 (A2 组 )分别为 12、2 0例 ,变应原皮试阳性 (AⅠ 组 )和阴性 (AⅡ 组 )者分别为 18、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γ干扰素 (INF γ)浓度 ,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淋巴细胞中CCR3 和CCR5 阳性细胞率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淋巴细胞中T bet、GATA 3mRNA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4、INF γ浓度分别为 (118± 2 5 ) μg/L、(75± 12 ) μg/L、(6 5 1± 85 ) μg/L、(1179± 332 ) μg/L ,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A1组和A2 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4浓度分别为 (12 1± 2 5 ) μg/L、(118± 2 5 ) μg/L ;INF γ浓度分别为 (6 39±132 ) μg/L、(6 6 1± 84 ) μg/L ,A1和A2 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但A1组与A2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Ⅰ 组与AⅡ 组IL 4浓度分别为 (12 6± 2 3) μg/L、(10 7± 2 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族维生素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对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方法 SPF级昆明雄性小鼠63只,按体质量完全随机分成6组,A、B、C、D、E和F组。A组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B组酵母膏+乙胺丁醇混合液灌胃处理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作为对照组;其余4组除建立模型外,还需在C组小鼠灌胃液中加入别嘌呤醇片,在D、E和F组中分别加入低、中、高剂量的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混合溶液。3周后取血测定小鼠血尿酸水平及血清一氧化氮值。结果 3周后,6组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469,P<0.05)。与B组比较,D、E和F组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217.38±74.99)μmol/L,E组(228.19±65.25)μmol/L,F组(174.48±34.60)μmol/L比B组(302.93±56.99)μmol/L,均为P<0.05]。其中F组降低更显著,但其降低效果均低于C组[C组(105.52±49.32)μmol/L比F组(174.48±34.60)μmol/L,P<0.05]。6组小鼠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99,P<0.05)。与B组比较,E组和F组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E组(16.52±10.95)μmol/L,F组(18.63±10.77)μmol/L比B组(2.51±3.89)μmol/L,P<0.05],且与C组比较,F组升高更明显[C组(9.35±5.65)μmol/L比F组(18.63±10.77)μmol/L,P<0.05]。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尿酸水平呈负直线相关(r=-0.278,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6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同时较大剂量的B族维生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 (RANTES)基因启动子 - 2 8位基因多态性对儿童过敏性哮喘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方法 ,对 10 0例过敏性哮喘儿童 (A组 )的RANTES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浆总IgE浓度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浆中RANTES浓度 ,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 ;并与 90名健康儿童 (B组 )进行比较。结果  (1)RANTES启动子 - 2 8位存在C/G 2种等位基因 ,A组和B组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19 5 %、10 6 % ,两组间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基因型CC、CG、GG的哮喘儿童血浆RANTES浓度分别为 (2 89± 199)ng/L、(5 15± 119)ng/L、(10 71± 138)ng/L ,3种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A组血浆总IgE浓度 (以lgIgE表示 )分别为 2 4 5± 0 12、2 77± 0 0 7、3 16± 0 0 9,组间 3种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A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分别为 (2 9± 1 4 )× 10 8/L、(6 4± 0 8)× 10 8/L、(9 9± 2 3)×10 8/L ,组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RANTES启动子 - 2 8C/G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哮喘易感性相关 ,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感染鼠树突状细胞对哮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树突状细胞(DC),探讨DC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CD11c 磁珠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感染鼠及正常鼠DC亚群CD11c 细胞。将1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B组为过继转移正常鼠DC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C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A、B两组小鼠经尾静脉过继转移1×106DC,2 h后A、B、C 3组均开始诱发哮喘。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测细胞因子IL-4I、L-5及IFN-γ水平;取小鼠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炎症变化。结果与B、C组比较,A组肺部炎症明显减轻,按Underwood标准,A、B、C 3组总评分分别为5.00±1.58、11.40±2.07和13.20±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4水平分别为(23.25±1.57)pg/ml、(40.70±3.28)pg/ml和(65.23±4.8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水平分别为(16.20±4.11)pg/ml、(41.41±7.14)pg/ml和(64.75±16.96)pg/ml,IFN-γ水平分别为(6.60±2.34)pg/ml(、6.94±2.19)pg/ml和(5.87±2.44)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通过影响受体鼠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明显抑制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蓝玉簪颗粒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及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BABL/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哮喘模型组(B组)、蓝玉簪颗粒组(C组,0.33 g生药/kg体质量)和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2.0 mg/kg体质量),每组8只.卵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制备小鼠慢性哮喘模型.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AB-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气道壁Bcl-2含量.计算机图象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Bcl-2、AB-PAS染色阳性面积和气道上皮层面积(Aep)与气道基底膜周径(Pbm)比值(如Aep/Pbm,Bcl-2/Pbm)等.结果 B组小鼠气道上皮层增生,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气道壁Bcl-2表达增强;B组AB-PAS/Pbm,Bcl-2/Pbm等值较C组均显著增高(P<0.01);B组和C组Aep/Pb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PAS/Pbm与Bcl-2/Pbm呈显著正相关(r=0.671,P<0.01),Aep/Pbm与Bcl-2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r=0.784,P<0.001).结论 蓝玉簪颗粒可以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殖和黏液高分泌,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0.
牛磺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84例非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哮喘患者 ,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 (A组 )和安慰剂 (B组 ) ,疗程 1年 ,比较哮喘症状计分、治疗期间因哮喘复发或病情加重而住院的日数、每月使用沙丁胺醇的喷数、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变化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5和白细胞介素 8的水平。结果 A组获得有效病例 32例 ,B组获得有效病例数 2 9例。A组患者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计分 (12 5± 4 8)分 /月、每月使用沙丁胺醇的喷数 (6 5± 2 9)次/月、治疗期间的住院日数 (1 2± 0 5 )d、FEV1(2 6± 0 5 )L与B组 (15 2± 5 1)分 /月 ;(9 8± 3 2 )次 /月 ;(3 3±0 9)d ;(2 2± 0 8)L差异显著 (P <0 0 5 ) ;两组患者的气道反应性无显著差异 ;血清中IL 5 [(16 3± 4 5 )ng/L]和IL 8[(15 8± 4 9) μg/L]的水平与B组 [(2 6 9± 12 7) μg/L ,(19 3± 5 2 ) μg/L]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牛磺酸能有效地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抑制血清中炎症介质的释放 ,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依从性良好 ,可能对哮喘缓解期气道炎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可诱导共刺激分子融合蛋白(ICOSIg)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用分段随机分组法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哮喘组(A组)、ICOSIg治疗组(B组)、同型抗体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气雾激发对照组(D组),每组8只,采用重组真核表达技术制备ICOSIg,建立鸡卵白蛋白(OVA)免疫小鼠哮喘模型,给予ICOSIg治疗后观察其气道阻力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各炎性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总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T辅助细胞(Th)亚群变化;取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分析观察肺内炎症情况。结果(1)制备的ICOSIg可与哮喘小鼠脾脏B细胞上相应配体结合。(2)B组小鼠气道压力变化为[(33±12)%],与A组[(58±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BALF中细胞总数为[(5.9±3.1)×107/L],与A组[(22.6±5.3)×107/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嗜酸粒细胞数为0.020±0.020,与A组(0.070±0.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IL4水平为(77±31)ng/L,与A组[(179±44)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外周血中总IgE水平为(175±33)μg/L,与A组[(282±22)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Th2细胞比例为(4.5±1.0)%,与A组[(11.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A组比较,B组小鼠肺内炎性浸润明显减轻、上皮细胞完整、管腔内少见分泌物。结论ICOSIg可体内阻断可诱导共刺激通路、减少Th2免疫反应偏移并抑制IgE的生成,对过敏性哮喘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茶碱对哮喘气道炎症和肺内一氧化氮(NO)水平、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6组:哮喘模型组(A,10只),正常对照组(N,10只),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组(C1,7只),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组(C2,7只),布地奈德气雾剂组(C3,7只),茶碱组(T,10只)。建立哮喘模型,给予糖皮质激素、氨茶碱、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平衡在哮喘犬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平衡失调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吸入猪蛔虫抗原复制过敏性哮喘犬模型,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即对照组(A组,6只),哮喘组(B组,6只)生理盐水+哮喘组(C组,6只)N^G-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哮喘组(D组,6只)和左旋精氨本-arg)+哮喘组(E组,6只),观察了ET-1和NO对犬气道平滑肌的影响。结果 ET-1使呼  相似文献   

14.
γ干扰素质粒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气道内γ干扰素(IFNγ)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6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模型空质粒干预组(C组)、模型IFNγ质粒干预组(D组),每组10只。B组、C组及D组以0.1%卵白蛋白(OVA)0.1ml腹腔注射致敏,以1%的OVA50μl滴鼻激发建立哮喘模型;A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代替0.1%的OVA0.1ml和1%OVA50μl;C组和D组分别经鼻滴入空质粒pcDNA3.1()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或重组IFNγ质粒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观察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4(IL4)、IL5、IFNγ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102±0.020)×109/L、(0.0193±0.0047)×109/L、(0.0107±0.0039)×109/L、(0.0255±0.0042)×109/L,A组分别为(0.082±0.012)×109/L、(0.0041±0.0009)×109/L、(0.0051±0.0016)×109/L、(0.0201±0.0019)×109/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086±0.016)×109/L、(0.0116±0.0031)×109/L、(0.0062±0.0018)×109/L、(0.0182±0.0041)×109/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39.2±5.1)pg/ml、(83.7±4.7)pg/ml、(15.7±2.7)pg/ml],A组小鼠分别为[(13.3±1.9)pg/ml、(12.1±2.3)pg/ml、(31.8±7.9)pg/m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16.4±3.2)pg/ml、(26.3±3.4)pg/ml、(65.4±10.4)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变化,B和C组小鼠小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明显水肿;D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气道内转染干扰素质粒能有效改善哮喘小鼠细胞因子IL4、IL5和IFNγ异常,同时对EOS、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肺内募集、肺组织炎症改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介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诱导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浓度,探讨EB的气道炎症特征。方法对43例EB(EB组)患者行诱导痰检查,将2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CVA组)、16例典型支气管哮喘(哮喘组)患者和21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行对照诱导痰检查,并对部分EB(11例)和CVA患者(10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观察检测诱导痰、BALF中的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C4(LTC4)和组胺的浓度。结果EB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为0.1130±0.1470,CVA组为0.1900±0.1800,哮喘组为0.3860±0.2670,与健康对照组(0.0020±0.0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与CVA组、CVA组与E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组BALF中EOS为0.011±0.016,CVA组为0.053±0.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组诱导痰中的ECP浓度为(0.62±0.66)mg/L、CVA组为(1.27±1.74)mg/L,对照组为(0.07±0.10)m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诱导痰中的LTC4浓度为(0.65±0.62)μg/L,EB组为(0.39±0.61)μg/L,对照组为(0.15±0.11)μ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CVA组BALF中组胺浓度为(3.4±1.4)μg/L,EB组为(1.6±1.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组EOS炎症主要局限于中心气道,部分气道炎性介质水平低于CVA组。上述气道炎性特征可能是EB患者无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讨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哮喘豚鼠模型,将豚鼠分为4组;1.哮喘组,用10%卵白蛋白腹腔注射1ml致敏,2周后用1%卵白蛋白超声雾化吸入致其哮喘发作.2;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组;诱喘同哮喘组,在每次诱喘前腹腔滴注地塞米松0.5mg/kg。3.硝基精氨酸甲酯预防组;诱喘同哮喘组,每次诱喘产腹腔注射LNNA0.4mg/kg。4.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诱喘剂。每组分别测定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D86分子对抗原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加深认识CD86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BALB/c小鼠以诱导嗜酸细胞(EOS)聚集到气道,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0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观察静脉注射抗CD86单克隆抗体后BALF中EOS数和气道反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对变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阐明VEGF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及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VEGF受体抑制剂治疗组(C组),每组各1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VEGF进行定量分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小鼠肺组织内的表达水平。采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 i)、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 i)、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计数(N/P i)及肺组织切片中的血管计数、血管壁平滑肌厚度、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计数。结果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比值B组分别为(142±63)×107/L、98.0±46.9,A组分别为(30±14)×107/L、0.7±1.1,C组分别为(41±17)×107/L、4.9±3.5,A组和C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比值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BALF中上清液和血清中VEGF水平分别为(55±26)pg/m l、(72±26)pg/m l,A组分别为(37±9)pg/m l、(49±18)pg/m l,C组分别为(34±3)pg/m l、(43±19)pg/m l,A组与B组、C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大部分支气管平滑肌、黏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周围VEGF均呈阳性表达,而A组和C组几乎没有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显示,B组WAt/P i、WAm/P i、N/P i分别为(17±5)μm2/μm、(6.3±2.2)μm2/μm、(0.050±0.020)个/μm,A组分别为(8±3)μm2/μm、(3.2±0.8)μm2/μm、(0.027±0.017)个/μm,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B组和A组血管计数分别为(19±3)个、(10±5)个,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抑制剂治疗后C组WAm/P i、血管计数分别为(4.5±1.3)μm2/μm、(11±3)个,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EGF在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及肺内过度表达,并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和气道重塑过程。VEGF受体抑制剂可明显改善哮喘小鼠的变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Chen X  Lin J  Zhou T  Cong X  Wang H  Ye L  Li J  Qiao J  Zhao W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313-316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白细胞介素(IL)-12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辅助T细胞(Th)亚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哮喘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IL-12干预组小鼠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同哮喘组,在第2次致敏的同时雾化吸入IL-12;正常对照组小鼠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加雾化吸入。OVA激发结束后24h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脾单个核细胞(SMNCs),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上清中γ干扰素(IFN -γ)和IL-4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SMNCs INF-γ和IL-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IL-12干预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增高。(2)哮喘组小鼠BALF上清中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IL-12干预组小鼠BALF上清中IFN-γ水平增高,IL-4水平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3)哮喘组小鼠SMNCs IFN- γmRNA表达减弱,IL-4mRNA表达增强;IL-12干预组小鼠SMNCsIFN-γmRNA表达增强,IL-4mRNA表达减弱,但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FN-γmRNA表达减弱,IL-4mRNA表达增强。结论:单纯雾化吸入IL-12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纠正失衡的Th亚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及延迟应用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分为 5组,每组 8只。鸡卵白蛋白(OVA)致敏 /激发组 (A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布地奈德 (BUD)早期治疗组 (C组 ),BUD延迟治疗组 (D组 ),OVA延迟对照组(E组)。小鼠于第 0、14天以OVA致敏,从第 1次致敏后第 24天开始雾化吸入 2.5%的OVA激发并持续 18d,建立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早期(抗原激发前 1d始)和延迟(第 1次抗原激发后第 18天始)雾化吸入BUD(0.5mg/ml),观察抗原激发及BUD应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5(IL-5)和γ干扰素 (IFN-γ)水平的变化,同时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 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壁周围EOS计数、定量杯状细胞百分比及黏液分泌评分并测定气道平滑肌增生高度及胶原面积。结果 经过反复抗原激发,A组BALF中EOS数为(57.460±11 060)×104 /ml,B组为[ (0.050±0.020)×10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ALF中IL- 5水平及IFN -γ水平分别为(52.9±2.8)pg/ml、(39.5±3.2)pg/ml,B组分别为(16.8±1.5)pg/ml、(63.8±3.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组支气管壁周围EOS数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