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染色体C带核型表明:在雌性虫体,第1号染色体的短臂可见到一异染色质块。第2号性染色体的Z染色体不易出现C带,而W染色体从着丝点部位向长臂方向恒定的出现一大块异染色质。第3号、5号染色体不是恒定的出现C带。第4号染色体的端着丝粒非常明显。第6号、7号染色体在长臂末端分别可以见到一对异染色质块。在雄性.可清楚地见到2号性染色体为同形性染色体,两条同源染色体都没有异染色质出现。其它染色体的C带同雌性虫体。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亚种染色体的G带核型表明:No.I染色体,短臂2条强带,末端为1条中强带,长臂7-8条强带,末端2条强带较宽;No.ⅡZ染色体,短臂2条强带,末端的中强带较宽,长臂有4条等蹭隔的强带,W染色体,短臂为1条强带,未端为1条阴性带,长臂5条强带;No.Ⅲ染色体,短臂2条强带,长臂5-6条强带;No.Ⅳ染色体长臂5-6条强带;No.V染色体,长臂有4条强带;No.VI染色体,短臂有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成虫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SMART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说明 ,以TRIZOL试剂提取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成虫总RNA为模板 ,以含SfiⅠB酶切位点的oligo(dT)为引物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 ,利用含SfiⅠA酶切位点的SMART核苷酸作为cDNA第一链在mRNA 5’端延伸出去的模板 ,采用LD -PCR技术以改良的oligo(dT)引物合成双链cDNA ,经蛋白酶K和SfiⅠ消化后 ,过CHROMASPIN - 4 0 0柱进行分级分离。双链cDNA与载体λTripEx2两臂连接 ,体外包装后构建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成虫的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经测定文库容量为 6 38× 10 6,文库扩增后的滴度为 3 4 8× 10 10 (Pfu/ml) ,PCR测定的重组率为 92 %。各项指标表明 ,我们成功的构建了高质量的cDNA文库 ,为进一步筛选、克隆保护性抗原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全长基因。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闪的大片段,再结合RACE技术分别得到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3’端和5’端,将3部分序列拼接后获得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结果 成功克隆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DQ092331。结论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为进一步表达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渔场,逐月采集耳萝卜螺压片镜检,用感染毛毕吸虫的阳性螺逸尾蚴,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用不同时龄尾蚴感染雏鸭,以三角烧瓶顶管法孵化毛蚴检测雏鸭感染率。 结果 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消长,尾蚴检出率7月份为0.81%,6月为0.65%,4~5月和8~10月均为0.07%~0.26%,逐月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尾蚴逸出数量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每天上午8:00~12:00为逸蚴高峰期,温度和光照影响显著。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自然变温 (18~25℃)下最长寿命为52h,半数死亡时间为41h。对雏鸭感染力与尾蚴时龄关系密切,30min~8h时龄感染力最强,40h以后感染力丧失。 结论 初步探明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ITS和28S rDNA-LSU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rDNA-LSU)的差异。方法粪便检查、剖杀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的绒山羊、山羊、绵羊和黄牛,收集虫体,形态学鉴定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抽提成虫基因组DNA,扩增其ITS(包括ITS-1、5.8S rDNA和ITS-2)和28S rDNA-LSU序列,测序并分析以上序列,以及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结果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ITS-1、5.8S rDNA、ITS-2和28S rDNA-LSU序列分别长384、159、331和1304bp。牛源和羊源的ITS-1和5.8S rDNA序列完全相同;黄牛源、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ITS-2序列完全相同,与山羊源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完全相同,与牛源和山羊源分别有2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相同,与山羊源存在微小差异,但牛源与羊源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终末宿主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核糖体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羊源28S rDNA-LSU序列的RNA二级结构相同或相似,但与牛源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后尾蚴膜的超微结构,确定反应活性部位.后尾蚴在兔抗血清中孵育3h后,体表有反应膜形成,皮层结构出现损伤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于皮层表面。初步推测,后尾蚴膜反应是抗原抗体在虫体表面发生沉淀反应的结果,反应定位于皮层表面,抗原可能来自后尾蚴分泌排泄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 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中等而均匀的物质构成 ,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 ,外皮层为一合体层 ,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 ,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 ,皮层基质内有皮棘 ,其根部位于基质膜 ,顶端被外质膜覆盖。 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 ,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结构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荣宝粉剂对血吸虫尾蚴的杀灭作用。方法实验组包括6个按等比级差配制的荣宝药液剂量组(50mg/L、35mg/L、24.5mg/L、17.15mg/L、12.005mg/L和8.4035mg/L),空白对照为去氯水。于药液配制后1h和第7d两次实验,每次均于第5min、10min和15min的观察药液杀灭尾蚴效果。结果各剂量组均有显著灭蚴效果,最低剂量组第1d实验的5min、10min、15min的尾蚴死亡率依次为69.78%、87.50%、92.72%(P<0.05),第7d实验依次为70.31%、81.25%、93.75%(P<0.05);但各剂量组灭蚴同一观察时间内无差异。不同剂量组的尾蚴平均死亡率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0.01)。第1d内和第7d后的两次实验间的药物杀蚴效果无差异(P>0.05)。结论实验室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荣宝粉剂对血吸虫尾蚴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且有持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室内两种水状态下尾蚴期望寿命的实验观察。结果在25℃恒温条件下,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静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7.52h,最长存活时间为46h;在动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5.04h,最长可存活50h。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了水中尾蚴对7种孔径滤网的通过数量。孔径>50pm的260孔/25.4mm及300孔/25.4mm滤网,在其滤过的200ml含尾蚴水中,有25.2%及23.5%的尾蚴通过。用孔径<40pm的滤网,例如350孔/25.4mm单丝筛网捞取与收集水中尾蚴则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胞蚴电镜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钉螺体内人工感染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的35d、52d、70d龄母胞蚴及其体内未成熟子胞蚴、迁移中的子胞蚴和已到螺肝组织内子胞蚴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除了一些与前人在曼氏血吸虫或日本血吸虫胞蚴所报道相似外,首次提出母胞蚴体表微绒毛聚合池、子胞蚴体棘的发生、子胞蚴体被的多膜囊、各型胞蚴实质细胞的胞浆含有丰富的α糖原颗粒和迁移中子胞蚴的前端及到达肝组织子胞蚴狭窄区的肌纤维束走向。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取自猪体和人体的猪囊尾蚴颈部和囊壁的形态结构特征。其基本结构为皮层、间质层和实质区。皮层表面密布微毛,内面是基质区,含光面内质网,大量囊泡和圆形空泡,并有数量不等的呈哑铃状的棒状器。线粒体多分布在基质区的近基膜处。皮层以基膜与间质分开。间质层为网状纤维样,并形成分支深入实质区,起支架作用。肌组织位于间质层中,外层为环肌束,内层为纵肌束,间质层向内为实质区,有实质细胞、皮层细胞、成肌细胞及成石灰颗粒细胞。排泄系统中除不同孔径的排泄管外,可见3~5成群的焰细胞与毛细管相通。神经系统中有神经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量人工感染钉螺的尾蚴收集及逸蚴得量。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钉螺,60d后把全部感染钉螺分7份,每天逸1份,每10天对各份钉螺进行1轮逸蚴,用低速离心方法收集尾蚴,以沉淀尾蚴的重量作为尾蚴得量。结果 1900g贵池江滩钉螺,感染后经120d常规实验室饲养,感染率为36.00%,存活率为51.58%,经6轮40个逸蚴日的逸蚴,共收集尾蚴10.5g,经推算逸蚴期每1000只阳性钉螺1次逸蚴可获得尾蚴0.2573g。  相似文献   

15.
C-6膜粘附水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实验室和现场水面,应用C-6膜多点抽样粘取方法检测水中尾蚴。获蚴率达40%,高于现用的尼龙绢条粘取沉淀法约20倍,在现场用现有方法未查获尾蚴的水面,调查钉螺阳性率为零或灭螺后的水面,本法可在一些环境查获尾蚴。本法操作简便,当天可有检测结果,费用仅约为哨鼠法的1%,利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室内及自然条件下对藐小棘隙吸虫尾蚴在其第一中间宿主铜锈环棱螺体内形成、逸出节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尾蚴的行为进行了系列观察.在露天实验池4~5月份投放虫卵感染阴性铜锈环棱螺,经103~140 d尾蚴从宿主螺体内逸出;9~10月份投放虫卵,直到第2年8月前后才有尾蚴逸出,需300多天.在现场对铜锈环棱螺逐月检查结果表明,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每年7月底尾蚴出现,12月初消失,检出高峰在9~11月.10月份(平均气温为23.2℃),每只螺平均每天逸蚴209 200条.在自然条件下,尾蚴逸出数量呈日周期变化:尾蚴逸出时间主要集中在8:00~16:00,逸出高峰在10:00~12:00,夜晚几乎无逸出.4×4拉丁方实验和2×2析因实验显示,温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尾蚴逸出的主要因素,但两者无交互作用.当温度、光照强度恒定时,尾蚴原先的逸出节律(日周期变化)消失.尾蚴具趋光性,新近(12 h内)逸出的尾蚴主要分布在水体的上表层6 cm以内.对尾蚴寿命的观察显示,在6℃、15℃、20℃、25℃、30℃和37℃恒温条件下尾蚴的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259 h、139.7 h、105.9 h、83.7 h、69.2 h和12.3 h;尾蚴寿命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r=-0.968,P<0.01).尾蚴感染金鱼后1 h即在鱼鳃中发育为成熟的囊蚴.尾蚴对金鱼的感染力与其时龄有关:在25℃的水中,刚逸出的尾蚴对金鱼的感染力仅为35%;逸出后9 h 其感染力超过64%;以后逐渐下降,逸出后24 h、48 h、72 h感染力分别为22.5%、16.5%和0.5%.在相同温度下尾蚴寿命远远超过其感染力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7.
斯氏狸殖吸虫精子形成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斯氏狸殖吸虫精细胞的变化和精子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从而揭示了该虫精子形成的过程。证实了斯氏狸殖吸虫的精细胞和精子有顶体结构。成熟的精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质充满,核质可延伸至精子尾部中段的前端。头尾之间为连接段。尾部又由中段和末段组成。尾部的中段起始部的两侧各有一条轴丝。每条轴丝各由9对外周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在每2条中央微管的外围,均由一个纤维鞘包绕,其间形成一个车轮样的9 2微管系统结构,其腹侧排列着线粒体。尾部的末段,主要为2条紧靠的轴丝。  相似文献   

18.
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和低蛋白饲养方法诱发SD大鼠自然感染卡氏肺孢子虫后,取其肺组织,按常规方法进行透射电镜的系统观察。结果除为Yoshida提出的卡氏肺孢子虫生活史的有性增殖和无性增殖循环的最新设想提供了某些形态学依据外,还继Vossen等之后再次发现该病原在1型肺泡上皮细胞内寄生的情况。本文最后就卡氏肺孢子虫对宿主的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阿苯达唑对猪带绦虫的杀伤机理。用药物驱虫,TEM观察。结果表明,阿苯达唑对猪带绦虫有较强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皮层的损伤:表现为远端胞质区表面的微毛断裂、脱落或隆起呈囊泡样;胞质区内杆状器消失,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空泡样,并出现多个大的坏死区,核周胞质(皮层细胞)变性、肿胀,细胞核异形性变、出现多个切迹;核质浓缩、致密度增高或溶解,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结构不清,或嵴消失呈空泡样,胞质中其它细胞器减少,呈现大量囊泡;(2)实质的损伤:实质浅层的环肌束及纵肌束排列紊乱、扭曲、断裂或溶解;线粒体肿大,嵴消失,代之以较大的空泡;实质深层的实质细胞肿胀、变性、核周隙增宽,细胞器减少。支持细胞内糖原减少或消失,脂滴增多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作为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检测用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收集尾蚴 ,制备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 ,建立应用 SCA为抗原检测家兔血清抗体的 ELISA法 ,并以此法检测 2 8只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的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血清 ,并与常规 SEA-ELISA法比较。结果 用 SCA检测时 ,感染后 15 d有 2 /2 8只家兔血清开始出现抗 SCA抗体阳性 ,2 0 d已有 2 0只阳性 ,阳性率为 71.4% ,3 0 d 2 8只全部阳性 ,阳性率为10 0 % ,而抗 SEA抗体在感染后 2 0 d开始出现 ,3 4d有 2 1只阳性 ,阳性率为 75 .0 % ,3 7d阳性率为10 0 %。平均出现抗体的时间 SCA-ELISA和 SEA-ELISA分别为 (2 1.2 5± 4.0 7) d和 (3 1.5 0±5 .12 ) d,前者比后者早 10 d。结论 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检测血吸虫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