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陶春祥 《中医杂志》2004,45(9):714-714
答:胃切除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上腹灼痛,口苦泛酸,纳差,食后饱胀,大便溏薄等.常发生于术后2周左右,亦有长达1年者. 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机体的消化活动依赖于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其功能特点为脾主升,胃主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切除术后,脾胃功能受损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故脾胃升降失常是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2.
提出2型糖尿病是伴随消化功能紊乱的"脾胃阳虚病"之假说。结合阴与阳、脾与胃、脾胃与肾、整体与局部的辨证关系,就2型糖尿病中医发病机理,急、慢性并发症机理,治疗策略,预防调摄等进行具体的阐发。在其发病机理上,认为脾胃或脾胃肾阳气虚弱,生成痰浊、瘀血、水浊、热毒等病理产物。治疗策略上采取温健脾阳,补肾填精善后,合并并发症者,兼而治之。预防调摄上强调固护脾胃肾阳气。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脾胃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基本病机,对其治疗应从脾胃着手,通过控制饮食、消积导滞、辛开苦降、培土健脾等斡旋中焦,恢复脾胃升降之机.中医药对糖尿病胃轻瘫(DGP)的治疗有独特优势,通过调整胃肠激素水平,不仅能改善胃轻瘫症状,还能够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症状。  相似文献   

4.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是多系统的表现,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根据脾胃病机之虚实,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还可通过排毒、祛毒,改善脏腑功能,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安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35-153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是多系统的表现,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根据脾胃病杌之虚实,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还可通过排毒、祛毒,改善脏腑功能.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脾胃学说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提供广泛思路,本文将以脾胃学说中的阴火理论为基础,探析干眼的中医内涵。目珠与脾胃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联系,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及转化成的血起到濡养作用,有助于维持眼珠的正常功能;脾失健运,脾胃气虚导致阴火内盛、湿热内生、肝木亢旺、脾不统血将引起眼珠功能失常。干眼分为“热、郁、虚”3个阶段,干眼作为慢性低度炎症是由于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阴火内盛,灼伤阴液所致,日久累及他脏,出现严重并发症。从慢性低度炎症入手,认为阴火理论与自噬功能异常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慢性低度炎症引起了干眼的发病。阴火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在干眼诊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脾胃症状轻重不一,是多系统受损的表现,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中医药在调理脾胃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根据脾胃病机之虚实,采取健脾益气、寒热并调、升清降浊、醒脾和中等法调理脾胃。实践证明,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铁涛教授调脾法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例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探讨证候演变及辨治规律。结果:心脏术后脾胃失调证发生率较高,而心气虚证、痰证之发生亦与脾胃功能失调不无关系,因此邓铁涛教授老多以调脾之剂治疗。调理脾胃法能够调整患者的全身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辛开苦降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部分并发症与脾弱胃强,寒热夹杂有密切的关系,使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功能治疗糖尿病,通过寒热温清并用,升清降浊,斡旋气机,解郁化滞可以获得良好的降糖及改善并发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帅焘主任认为,辨治脾胃病时既要重视脾胃的功能,又要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强调久病不愈与脾胃关系密切;用药以照顾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11.
李聿筠  徐宏喜 《中药材》2006,29(6):621-625
糖尿病在传统中医药系统中,属于阴、阳和气失调,被称为消渴症。该综述回顾近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中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国际专业期刊中,抗糖尿病中药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等范畴。此外还包括中药在该领域的优势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药三方”核心药组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中药特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三药三方”核心药组进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毒性的分析。基于TCMATCOV平台进行药效分析,挖掘用药规律。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预测核心药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PubChem、DisGeNET和UniProt数据库和文献挖掘方法,获取COVID-19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构建软件Cytoscape进行化学成分-中药-四气五味归经毒性网络的构建,并通过韦恩图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筛选核心药组的候选靶标。然后,通过DAVID平台、Metascape和FunRich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应用CB-Dock分子对接软件对候选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计算和验证。结果:“三药三方”共包含中药48味,药物四气多属温、平、寒,五味多属辛、甘、平,主要归属肺、胃、脾经,最后得到“三药三方”的核心药组为麻黄、广藿香、苦杏仁、甘草和石膏。核心药组共预测得到100个化学成分和449个靶点。通过韦恩图和PPI网络分析筛选得到77个候选靶标作用于COVID-19。富集分析得到361个GO生物学过程条目和120条KEGG通路。通过对信号通路的归类,发现核心药组参与人体的感染性疾病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条信号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探讨了“三药三方”治疗新冠肺炎的药性归经、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标及其生物学过程和通路,为三药三方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并为新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数据挖掘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有用的信息,本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同证”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首先,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下载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相关数据,保存于Access 数据库中,然后导入SQL Server 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并得到挖掘结果。针对得到的结果,用Cytoscape 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得到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网络图。从图中可以发现,黄芪、桂枝、当归、川芎、防己等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核心药物。黄芪、当归、丹参、川芎、麦冬、山药、玄参等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核心药物。同时发现中药治疗两病共同的核心用药:黄芪、当归。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时,均采用补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因此,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以证明两种疾病存在共同的证候特点是有科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归纳分析芳香醒脾药的分类、药性、功效和注意事项。芳香醒脾药是具有恢复和促进脾胃受纳、运化功能的芳香性药物。根据其功效特点分为芳香化湿醒脾药、芳香燥湿醒脾药、芳香理气醒脾药、芳香温中醒脾药四类。芳香化湿醒脾药包括藿香、佩兰等;芳香燥湿醒脾药包括草果、草豆蔻等;芳香理气醒脾药包括陈皮、木香等;芳香温中醒脾药包括肉豆蔻、吴茱萸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证伴湿浊证时表现为脾肾虚弱,气机不畅,湿浊之邪弥漫三焦之侯,治用化湿浊、调气机、畅脾胃之芳香化浊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总结其中医证型的文献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临床调查问卷,通过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集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信息,以方差分析、频数统计等方法,归纳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84例患儿中肺脾胃气虚者58例(69.0%),脾肾阳虚者18例(21.4%),肝脾不和者8例(9.5%)。其中,肺脾胃气虚者和脾肾阳虚者年龄以30 d~2岁为主,分别占55.2%和55.6%;肝脾不和者年龄以6~14岁为主,占62.5%。结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以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脾不和为辨证分型,肺脾胃气虚为主要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脾虚湿阻、中焦气机失畅的角度探讨抗痨药物导致的胃肠道反应的诊治要点以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方法:胃肠道反应是抗痨药物导致的常见副作用之一,文章从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特点、辨证要点以及疗效和预后出发,以益气健脾、化湿和胃为法,观察对腹胀、恶心呕吐、纳差乏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疗效,确立本病以脾虚运化失常,胃失和降为其主要发病机理,从而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中药治疗对于治疗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本病以补气健脾、化湿和中为法治疗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良好,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顺利实施抗结核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孟河医派费、马、丁、巢四家医案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类病症的医案,研究孟河医派核心人物在GERD相类病症方面的证治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分析GERD相类症状、证候要素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GERD相类病症的用药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 共统计出GRED相关症状7种,病位7种,证候要素13种,中药116味.症状—证候要素、症状—中药、证候要素—中药、中药—中药之间都存在强的关联规则.结论 该类病症的主要病位是胃、肝、脾;主要病机是肝胃不和,痰湿阻胃,胃气上逆,肝胃不和包括肝气犯胃和肝火犯胃;以抑木和中、化痰利湿、泻肝理脾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遵循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的原则;处方用药上以和缓为特色,药性以平为主,慎用苦寒,但不畏温热,常以抑木和中汤、戊己丸、二陈汤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中医"扶土抑木"理论,探讨补气健脾中药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凯西莱片护肝,治疗组加服补气健脾中药,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ALT、AST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TBiL异常例数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但由于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论 补气健脾中药可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从脾胃论治鼻咽癌放疗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伤及肺胃阴液,影响及脾,以致脾失健运,脾胃升降失调,日久致脾气虚弱,化源衰少,气血两虚,甚或累及肾阴,因此治疗上应着重于脾胃,勿使脾胃气阴受损,并及时予以调治,使正气充盛,燥热之邪自去,从而减轻放疗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