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与慢性肝病自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Receptor,ASGPR)是肝细胞的一种重要且高效的内吞受体 ,主要分布于肝小叶门静脉周围肝细胞的窦面膜上 ,又名肝凝集素 (liverlectin)。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受体除了在肝脏基因定向转移、靶向药物治疗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之外 ,还相继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其相应的自身抗体 ,从这些患者外周血、肝活检组织分离到ASGPR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由于ASGPR的肝脏特异性与其在肝脏的特殊分布位置和某些慢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肝细胞表面存在特异的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探索ASGPR介导的vp3基因肝细胞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方法。方法将携带vp3基因的质粒通过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与该受体的天然配体脱唾液酸粘蛋白(asialoorosomucoid,Asor)结合,获得Asor-PLL-vp3复合物;通过体外转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检测和动物实验鉴定该复合物的肝细胞靶向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较纯的可溶性的蛋白-核酸复合物;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Asor-PLL-vp3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肝细胞靶向性。结论通过制备Asor-PLL-vp3复合物,利用ASGPR介导实现了vp3的肝细胞靶向性基因转移,证实了该复合物具有体内靶向性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ASGPR单链抗体-蜂毒肽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溶红细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一种异源低聚物的内吞受体,定位于肝脏实质细胞朝向窦状隙一侧的细胞膜表面,在介导肝脏疾病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在获得抗ASGPR单链抗体CI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三维分段肝功能评估的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肝硬化和肝癌时ASGPR水平下降。利用99mTcGSA进行该受体的显像,能够得到HH15、LHL15、[R]0、R0等指标用于肝功能的评估;将这种功能性显像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相结合,可以模拟肝脏切除的范围,并预测术后剩余肝脏的功能。此技术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国内尚无开展,用它来数字化的评估手术风险对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笔者结合正在进行的这方面部分研究,向读者作一介绍,以期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肝细胞表面分子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细胞系.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人肝组织ASGPR大亚基H1全编码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重组质粒pIRES2EGFP/ASGPRH1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GPRH1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ASGPRH1重组质粒,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均检测到ASGPRH1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人ASGPRH1的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ASGPR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Ashwell受体(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位于肝细胞的血管面,是肝细胞的主要凝集素。糖蛋白的末端常常由唾液酸构成,末端缺少唾液酸的糖蛋白称为无唾液酸糖蛋白(asialoglycoproteins),可被肝细胞的Ashwell受体识别清除。正是基于这一点,Ashwell受体在药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shwell受体包含两种类型的跨膜糖蛋白,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及其信号传递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素 (Integrin)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 ,属粘附分子家族 ,为细胞外基质 (ECM)主要的受体 ,通过粘附蛋白配体介导细胞 ECM或细胞 细胞间粘附及细胞内外信号传递。在肝脏中可被诱导表达。整合素介导的肝脏星状细胞 (HSC) ECM间相互作用对HSC激活过程及HSC功能起重要作用。整合素参与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已成为干预肝纤维化中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8.
Jagged1(CD339)诱导调节性T细胞分化、成熟及介导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Jagged1(新近被命名为CD339[1])是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上Notch受体的主要配体之一,为单次跨膜糖蛋白,表达于骨髓、胎儿肝基质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等多种组织,参与调控许多组织的生长发育,在维持正常造血前体细胞及其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Jagged1在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大鼠IL-1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大鼠肝细胞系BRL中的表达,比较有无受体介导的脂质体的转染效率.方法:抽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通过RT-巢式PCR方法获得大鼠IL-10的全长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分别通过脂质体TransfastTM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脂质体PEIjet-gal转入大鼠肝细胞系BRL,通过RT-PCR方法检测IL-10 mRNA的表达,比较二者的转染效率,用ELISA法检测后者分泌型IL-10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插入片段与大鼠IL-10的全长编码序列完全相符.发现受体介导的脂质体PEIjet-gal转染效率明显高于非受体介导的脂质体TransfastTM .通过受体介导的脂质体转染,BRL细胞获得高水平的IL-10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pcDNA3.0-IL-10重组质粒.受体介导的脂质体对肝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活性,可能成为IL-10基因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转染载体.  相似文献   

10.
肝半乳糖基受体存在于哺乳动物肝细胞内和膜上,特异性识别结合血浆去唾液酸糖蛋白的末端半乳糖基。利用这种受体与其配体相互识别结合的机制,可以把连接到配体上的药物定向转运到肝细胞内,进行肝病的导向诊断和治疗。人工半合成的糖化白蛋白和合成糖肽同样被肝半乳糖受体所识别结合,在体内具有一定的肝脏选择性,可用于药物的导向转运。本文报道从游离乳糖和L-赖氨酸出发,经保护、接肽、糖化等十几步反应,制备肝半乳糖受体的配体糖肽——三-(3-S-硫代乳糖基丙酰)二聚赖氨酸甲酯。应用了新的HOEC活性酯方法,进行二肽糖化,产物和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光谱、比色和元素分析等证实,配体糖肽的受体亲和力待测。  相似文献   

11.
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是一个非经典型的C型凝集素受体,主要表达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在马来西亚蝮蛇蛇毒蛋白rhodocytin和跨膜唾液酸糖蛋白poloplanin等相关配体的刺激下,能通过细胞质尾部的YXXL结构域形成二聚体,从而激活syk依赖的信号传导.最近有很多研究显示:CLEC-2在血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CRD)的原核表达质粒,体外表达纯化后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RT-PCR扩增出中国旱獭肝组织中ASGPR CRDH1和CRDH2 cDNA,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内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原核表达质粒pRSET-B.CRDH1和pRSET-B.CRDH2,目的蛋白可以高效表达,用其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结论:首次成功表达了中国旱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和H2亚基糖基识别域多肽,且纯度高,免疫原性强,用其免疫小鼠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好、效价高,为在HBV感染模型-中国旱獭体内进行肝脏疾病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凋亡机制及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受体介导是肝细胞凋亡的最主要途径之一。Fas受体配体系统是激发肝细胞凋亡的最主要的受体介导途径。肝细胞是否发生凋亡主要受Bcl2家族的调控。Caspase3的激活是Fas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中心环节。如何阻止肝细胞的过度凋亡,将成为肝病研究领域的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TUNEL复合染色显示肝内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知肝内除肝细胞可以发生凋亡外 ,增生的小胆管上皮细胞、肝非实质细胞如星状细胞、枯否细胞等均可发生细胞凋亡。它们对维持肝内细胞间的平衡 ,胶原纤维的沉积与降解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为了研究肝病组织中各种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及形态学改变 ,我们应用较为灵敏的TUNEL法在石蜡切片中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由于肝窦中细胞成分较多 ,为了同时鉴别发生凋亡细胞的类别 ,在TUNEL法基础上附加显示相应细胞的特异免疫组织化学或辅以特殊染色 ,并以 2种TUNEL试剂盒与免疫组织化学做对应的染色 ,选择具最佳显示效果的方法。一、…  相似文献   

15.
CD33相关的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类凝集素CD33rSiglecs是Siglecs家族的一员.Siglecs家族能够介导唾液酸依赖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并且有可能在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唾液酸黏附素、CD22、CD33和髓鞘相关糖蛋白及一些CD33rSiglecs成员已经被克隆.鉴于它们表达于免疫细胞的特性,人们已经在靶向治疗上对它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这些凝集素是如何被调节进而发挥其功能的,人们仍知之甚少.之前对于唾液酸凝集素、CD22、CD33的研究表明它们的糖基化对于它们与其配体结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逆转和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的修复机制.肝星状细胞表型转换和增生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TNF超家族受体Fas及P75、外周苯二氮卓类受体PBR、整合素受体介导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凋亡而使其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发生逆转.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受到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细胞因子等的调控.表明可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为治疗肝纤维化寻找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元沿着星状胶质细胞突起从特定的增生区迁移到目标区。小脑的分裂后期的颗粒细胞沿Bergmann胶质细胞突起从外颗粒层穿过分子层及Purkinje细胞层迁移到内颗粒层。神经元沿胶质细胞突起运动的机理可能与凝集素及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Lehimann近来报导用抗内源性小脑凝集素抗体及凝素集结合糖蛋白抗体处理小脑培养物可抑制颗粒细胞的迁移活动。他们推测可溶性的凝集素可在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间形成一种“桥”,而细胞表面凝集素结合糖蛋白则介导凝集素“桥”的形成。这个“桥”的形成支持细胞粘连,这对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元运动有意义。Stitth及Hatten发现星状胶质细胞抑制素(astrostactin),为一种细胞糖蛋白,可抑制小脑颗粒细胞与星状胶质细胞的粘连,但不抑制神经元间的粘连。  相似文献   

18.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肝细胞膜表面特有的一种内吞性受体,H1是参与内吞功能的主要亚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患者存在抗-ASGPR的自身抗体。本研究以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亚基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H1亚单位rH1作为检测抗原,建立间接法rH1-IgG-ELISA,检测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IgG抗体,观察其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并对rH1-IgG-ELISA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rH1重组蛋白纯度在90%以上;以该重组抗原建立的rH1-IgG-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为:重组抗原rH1的包被浓度为6μg/ml,血清稀释度1:100,酶标记的羊抗人IgG 1:3000稀释;用rH1-IgGELISA对混合ASGPR阳性和阴性血清的重复检测表明:IgG阳性血清的检测值的变异系数(CV值)为9.9%,IgG阴性血清的CV值为9.7%;灵敏度检测表明血清稀释度在1:50~1:200均可检出阳性;特异性试验的抑制率为63.5%;rH1-IgG-ELISA与总符合率为87.36%,其中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2%(41/50)和93.33%(42/45)。故建立的rH1-IgGELISA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提供的ASGPR阳性血清有较高的符合率,表明该法具有较好的AIH诊断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硬化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放射配体法、RT-PCR、图像分析检测不同阶段肝硬化肝组织和肝硬化肝细胞中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与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细胞比较。结果:大鼠肝硬化肝组织表达生长激素受体,其表达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肝组织,并且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肝组织胶原纤维相对含量的增加而进一步减少;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位点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肝细胞,大鼠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少于正常肝组织。结论:大鼠肝硬化肝细胞表达生长激素受体,其表达水平降低;肝硬化越严重,该表达减少越明显。大鼠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表达下调的机制可能是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背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星状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星状细胞凋亡有关。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作用下,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原代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SD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复苏、传代,细胞增殖明显时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为单纯肝星状细胞培养;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将10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肝星状细胞;TRAIL组:将2 mg/L的TRAIL作用于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将肝细胞生长因子预先刺激肝星状细胞24 h,再加入2 mg/L TRAIL。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显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及TRAIL分别在50~200 μg/L、0.5~1.5 mg/L各浓度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率无影响,TRAIL在2 mg/L作用下对肝星状细胞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的中晚期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组(P < 0.05);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DR5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1)。提示在TRAIL作用下,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可能与肝细胞生长因子上调活化肝星状细胞表面DR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