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浊与瘀血皆为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而致,在生理上津血同源,在病理上痰瘀交结,变化多端。李军教授认为痰瘀为眩晕的基础病机,在辨证时,要识别痰瘀的主要特征,辨明痰瘀的主次轻重、兼夹证候,在其治疗中应重视从痰瘀论治。  相似文献   

2.
古代医家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化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和糖尿病均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机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主要为瘀血、痰浊,同时痰浊、瘀血作为其病理产物,贯穿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且相兼为患。该文将从痰瘀两方面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4.
胸痹一病临床常见,其关键病机常责之于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治法多用豁痰化瘀通脉之法。刘强教授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痰瘀互阻病机,认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有形之邪,重视窠囊伏脉、“生长则易,剥落则难”的特点;治疗上强调“结者散之”,并自拟“活血消窠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总结刘强教授从窠囊论治胸痹的临床经验, 希望为临床上中医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拓从痰论治慢性肾衰的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痰与肾的生理病理、痰与慢性肾衰关系,进一步论证了从痰论治慢性肾衰的可行性.结果:总结出和胃化痰、理气降逆法,化痰泄浊、活血化瘀法,化痰熄风、解毒泄浊法,益肾化痰、行瘀通络4法.结论:运用4法从痰论治慢性肾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史继鑫  张君君 《中医学报》2019,34(4):749-753
头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肝,瘀血为顽固性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基于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马云枝教授将内伤头痛分为肝阳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痰浊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6型进行论治。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证以补养气血或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马教授临证顺应异法方宜,注重祛风,审因论治,重视活血化瘀,善用引经药,重视虫类药,妙用对药,注重疏解情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不完全等同于眩晕、头痛,单纯从中医症状论治,有时难以准确贴合病机,甚或无症可辨。文章认为血脉属于高血压病的基础病位,血水同病是其重要临床特点,而水气亢逆、血热驰张,阳不化饮、血涩失和,精微胶滞、痰阻血浊是其主要病机特点。高血压病的治疗应在调节脏腑阴阳的基础上,参以血水论治,临证可施以泻水凉血法、散水和血法、化浊行瘀法。血水同治法对于血压的控制和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可伴发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医中药对眩晕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王亚丽主任医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引起眩晕的原因虽多,但其病性不外有虚实两端,临床以虚证居多;属实者又以痰浊上蒙、肝阳上亢最为常见。眩晕发病的脏腑涉及肝、脾、肾,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虚者当从补气血,滋肝肾入手;实者常以平肝、化痰、行瘀为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是多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兼夹瘀血、水湿、痰浊、浊毒等实邪,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瘀血既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中医药采用分型论治、专方治疗等方法能解毒增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党毓起主任医师门诊及住院病例归纳整理,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病机为以肝郁脾肾虚为本,气滞、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为标,治疗本病当分期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