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道腔内病变(tracheal cavity lesions)即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气道腔内病变包括:良恶性肿瘤,各种原因(炎症、结核、手术、异物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阻塞,以及一些少见疾病如气道软化、淀粉样变性等引起的狭窄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CTVB检查,并与轴位影像、MPR等后处理技术及纤维支气管镜(FOB)所见对照分析。结果:CTVB能够显示至亚段支气管腔内的结构及病变,酷似FOB所见,并可通过阻塞部位对远端支气管进行观察。25例中央型肺癌中,观察到34处管腔异常。5例气管癌、3例食管癌、甲状腺癌气管侵犯以及3例良性气管狭窄的准确地显示了狭窄的程度及范围。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亦作出了正确诊断。结论:CTVB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可以部分代替FOB检查,不能显示粘膜改变及组织活检是其弱点,结合轴位图像及其他三维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均予以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经纤维支气管镜行病变部位灌注异烟肼及球囊扩张、高频电和冷冻等腔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测定40例支气管狭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气道直径、气促指数及FEV1。结果68例患者中行支气管镜下气道病变部住灌注异烟肼治疗54例,高频电刀治疗10例,冷冻治疗6例,40例支气管狭窄的患者接受了126次的球囊扩张治疗。显效58例,有效10例。40例支气管狭窄患者治疗后狭窄段气道直径、气促评分、FEV1明显改善。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下抗结核药灌注联合球囊扩张、高频电刀和冷冻等腔内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微创、安全、有效,应作为支气管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央气道腔内球形肿物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央气道腔内球形肿物患者39例,归纳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男27例,女12例,年龄(56.59±19.38)岁(14~86岁)。主要症状为咳嗽(74.36%)、胸闷气短(48.72%),其次为咯血(25.64%)、发热(17.95%)、胸痛(7.69%),体检发现1例(2.56%)。病变分别为肉芽肿12例,异物5例,鳞癌4例,脂肪瘤、平滑肌瘤、肌纤维母细胞瘤各2例,嗜酸细胞腺瘤、涎腺肿瘤、混合瘤、神经鞘瘤、梭形细胞肿瘤、腺样囊性癌、类癌、腺癌、血管球瘤、恶性黑色素瘤气管转移、黏液表皮样癌、软骨肉瘤各1例。气管腔内20例,左主支气管腔内12例,右支气管腔内5例,右中间段支气管腔内2例。介入治疗方法以电圈套器和高频电刀最为常用,其次为氩等离子体凝固法治疗及冷冻治疗,支架植入治疗1例。治疗后达完全有效或部分有效共31例,7例轻度有效,1例无效。结论:中央气道管腔内球形肿物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病灶以良性病变为主,肉芽肿为第1位,气管镜下介入技术治疗疗效显著,损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胸部螺旋CT扫描病例全部进行多平面图像征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内窥镜(CTVE)等图像处理以使气管支气管成像。结果:118例表现为正常,其气管支气管外表面,管内壁,管腔均显示清晰,结构完整。82例表明为异常,分为腔内占位,腔外压迫和管壁受侵,支气管扩张改变。结论:胸部螺旋CT扫描支气管重建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本身及其腔内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中央气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经纤支镜检查病理确诊的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胸片和胸部CT仅有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未发现肺内和纵隔占位病变,行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良性肿瘤28例,其中腺瘤14例,炎性肉芽肿10例,息肉4例,治疗2~6次,临床症状缓解,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消失,纤支镜下见新生物均完全脱落,追踪0.5~2年未见复发:结论(1)腔内高频电刀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疗效确切,对良性肿瘤可治愈,替代手术治疗:(2)治疗间隔时间不易讨短.以10~14d为佳.  相似文献   

7.
陈禹 《中外健康文摘》2012,(40):160-16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4种类型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全身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联用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根据镜下病变情况选择冲洗、钳夹清除、高频电凝及球囊扩张术治疗,后再局部管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阿米卡星.结果35例患者支气管结核病变治疗效果显著33例,气道阻塞未改变、气管及肺部病变加重各1例.结论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支气管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CT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凹片,纤维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结果。重点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CT共诊断出气管、支气管改变31例(占73.81%)。其中管壁改变17例(占40.48%),不规则,弥漫性增厚7例,明显增厚10例。管腔改变18例(占42.85%),狭窄9例,闭塞2例,管腔局限性扩张7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肺不张4例,局限性肺气肿6例。合并肺内活动性结核27例(占64.28%),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为(74.47%)。结论cT检查能够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了解病程,明确病变部位,对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景云 《当代医学》2009,15(8):50-53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8例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13~62岁,平均26岁)的主要CT表现为:(1)部位:所有病变均位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内,肺段以下支气管未见受累。(2)大小及形状:8例病灶的直径范围9mm~35mm,平均(22±72)mm。8例病灶呈卵圆形或分叶状,MPR显示病灶的最长径均与支气管的长径相平行。(3)病灶周围:8例病变的边缘清楚,未见明确局部侵犯肺组织。2例可见病灶与支气管管腔间呈锐角,4例可见病灶周围见圆形密度减低区。(4)阻塞性病变:8例中,2例可见阻塞性肺炎、6例可见阻塞性肺不张。(5)增强表现:0T增强后病灶强化(增强值为10HU~40HU.平均(25.5±2.2)HU)。(6)钙化及淋巴结转移:8例病灶内均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CT特点表现为:病变位于支气管,腔内型,病灶的最长径与支气管的长径相平行。病灶无局部肺组织侵犯。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常见。CT增强后病灶强化。可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气管、支气管疾病包括先天异常、肿瘤、支气管扩张、气道异物、小气道疾病和外伤等。X线胸片可以显示大气道狭窄引起的肺通气异常和继发改变,如肺不张和肺炎,也可显示小气道疾病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病变。CT能够清楚显示气道管腔内外的异常改变,准确显示肺内病变的形态和分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常应用于气管和主支气管疾病[1-2]。CT是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配合及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1科农红坚(百色533000)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的目的是观察支气管病变,并取分泌物与活组织进行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等。此检查方法是将纤支镜镜管经口腔或经鼻腔插入气管、支气管内,并取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影像表现,评价CT检查对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价值,及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本组CT管腔狭窄142处,其中完全阻塞33处,均匀狭窄15处,不均匀狭窄94处;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51例管壁有增厚,但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伴管壁密度增高或钙化;肺部多见结核并发灶。63例肺部并发结核病灶,有69处狭窄同时伴有远端支气管扩张,同时部分并发胸膜病变。CT发现支气管异常与纤维支气管镜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对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累及范围有一定的优势,对临床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护士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纤维支气管镜是一根装有纤维内镜的细长管,插入气管或支气管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病变情况。并可取出较小的阻塞性组织或小异物,从而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支气管、肺部怀疑有肿瘤时,纤维支气管镜可定位取出标本,作组织活检或摄取照片,还可吸痰,协助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时,纤维支气管镜可向病变的肺叶或肺段支气管病理腔内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全麻并喉罩通气情况下,经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气管及主支气管内新生物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气管、主支气管腔内良、恶性肿瘤而阻塞大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32例。通过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对患者进行静脉全身麻醉,用喉罩通气保护,经支气管镜用高频电刀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结果32例患者经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力治疗后,均感到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2例患者治疗前后FEV1分别为(1.62±0.24)L和(2.48±0.46)L(P﹤0.01);气道直径分别为(3.15±1.41) mm和(8.12±1.20)mm(P﹤0.01);气促评分分别为(1.95±0.69)级和(0.73±0.34)级(P﹤0.01)。结论在全麻经喉罩通气情况下,用高频电刀治疗气管和主支气管新生物气道阻塞,能明显解除气道阻塞,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钱梁  刘超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81-782
临床上一部分肺癌患者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有占位性病灶,但经纤支镜检查,提示病变部位气道通畅,盲式活检和刷检阴性,这种支气管外型肺癌的患者是目前临床诊断的难点。经支气管腔内超声技术(EBUS)是将微型超声探头经支气管镜送入气管-支气管,通过对病变部位的超声扫描,获得管壁及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MSCT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中央型肺癌经MarconiMx8000机型扫描,全部病例均行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重建。结果:65例中央型肺癌MSCT横断面显示支气管截断、管腔狭窄和充盈缺损,管壁增厚,通过VE重建主要出管状的局限性环形或狭窄及突然截断,对23例中央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表现出气管阻塞、狭窄,僵硬和乳头状或菜花状占位病灶,VE大都为胸腔内占位与支气管闭塞。结论:虚拟内窥镜可显示中央型肺癌中气管,支气管狭窄,闭塞,直观评价病灶的具体形态,部位和大小,并多可有信息补充,对辅助定位及定性有一定价值,但对细微病变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7.
气管支气管弥漫性狭窄少见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PC)、气管淀粉样变性、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CT表现及鉴别特点,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三种病变,其中RPC3例,气管淀粉样变4例,TO6例。结果 三种病变均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弥漫性狭窄、管壁增厚及钙化。但病变累及的部位有所不同,RPC以气管全段为主,气管淀粉样变以气管全段或中下段为主,TO累及气管中下段前及两侧壁。除气管外,左右主支气管均可受累,部分病例累及叶和段支气管。气管壁增厚狭窄程度以RPC和气管淀粉样变明显,TO较轻。结论 气管前及侧壁广泛多发钙化小结节向腔内突出,是TO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合并全身多部位软骨炎有助于RPC的诊断;而气管淀粉样变的诊断,需根据CT表现特点,并结合临床做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技术在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128例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的临床经过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出气管支气管腔内异物的位置、形态、阳性率(19/19),高于传统X线呼吸气位片(94/128),CT普通扫描(29/31),且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确定有无异物、异物所在位置及其肺内继发病变方面优于其他方式,并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气管支气管结核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支镜等其他方法证实的15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及管腔内壁呈轻度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周围有肿大淋巴结,但无明显包块;病变范围较长,支气管多部位受累。而支气管壁点片状小钙化、肿大淋巴结钙化、肿大淋巴结环状强化,肺内局限性播散病灶,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并非少见,认真分析CT征象,结合临床可以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综合成像和后处理技术对中央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中央型肺癌,11例气道外压性病变,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3例先天性气管憩室,1例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1例先天性右上叶前段支气管闭锁,1例右中间支气管支气管动脉肺动脉血管畸形,左主支气管断裂和气管部分断裂伤各1例,共61例病例。评价多层螺旋cr多层面/曲面重建(MPR/CPR),表面遮盖显示法三维重建(3D-SSD),四维重建(4D—Angio)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VB)对中央气道病变诊断意义。结果多排CT重建后MPR图像与原始横断面阶梯状伪影明显降低,图像质量提高。MPR/CPR显示支气管壁及腔内结构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92%;3D-SSD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好,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77%;4D—angio。可较准确反映病变的大体范围和与周围关系,其诊断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7%;VB气道病变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90%。显示支气管狭窄等管腔内结构以MPR和4D为好;对支气管外部轮廓及其外压改变的评价以3D较好;虚拟内窥镜分辨率较低,可用于对腔内病变的筛选。MPR和4D可较准确反映病变的大体范围和与周围关系。结论MPR/CPR、4D结合多层螺旋cT常规横断面技术对显示气道管壁和管腔较好,最为实用;而3D—SSD可显示气管支气管的外部轮廓和异常支气管的起源和起行,VB可帮助筛选气管内异常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