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4-2011年柳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柳州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柳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共报告28种261 3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68.80/10万。2004-2011年发病率依次为758.05/10万、779.67/10万、796.81/10万、692.88/10万、737.68/10万、805.32/10万、1 328.9/10万、1 031.93/10万。8年来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的乙类传染病19种139 386例,丙类传染病9种121 930例。结论影响柳州市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及性传播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艾滋病,手足口病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梅州市2010-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10-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123 30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31 423例,丙类传染病91 886例),年均发病率为721.21/10万;死亡107例,年均死亡率0.63/10万。报告肠道传染病3种1 125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58%;报告呼吸道传染病5种13 583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43.23%;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6种79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0.25%;报告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4种16 631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52.93%。发病数居前5位的主要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4 412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9 376例)、肺结核(13 493例)、乙型肝炎(7 706例)、梅毒(6 776例)。结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梅毒是梅州市近年来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今后须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同时注意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巩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何秀玲 《中外医疗》2010,29(5):132-133
目的了解辽阳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辽阳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辽阳县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15种1701例,报告发病率为288.08/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和猩红热。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3位是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结论应加强肺结核、乙肝、梅毒等乙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同时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为主的丙类传染病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0年围场县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围场县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场县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4 811例,报告发病率为1 006.5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各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374例,占发病总数的70.13%;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765例,占发病总数的15.90%;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87例,占发病总数的12.20%。结论加强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工作是围场县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分析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唐山市路南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街道发病率相差很大,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男女比例历年无明显变化;年龄以25~30岁报告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0~25岁,>85岁年龄组最低;职业分布中以工人组发病率最高。结论我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形式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血源及性传播的行为性传染病发病构成比逐年提高,应引起政府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阳市弓长岭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弓长岭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弓长岭区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11种244例,报告发病率为253.25/十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三位是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其它感染性腹泻。结论应加强肺结核、梅毒等乙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同时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的丙类传染病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惠农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惠农区2011年法定报告的864例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18种864例,死亡2例(艾滋病、丙肝各l例),报告发病率465.01/10万,与2010年相比报告率上升3.47%。报告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肝炎、肺结核、痢疾,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4.31%、22.80%、17.01%、9.26%和8.91%。结论应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肝炎、肺结核、痢疾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肿瘤医院2010~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2010年报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11年该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3719例。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6种,3704例(99.60%);丙类传染病3种,15例(0.40%)。与2010年比较,2011年传染病病种未发生改变,总例数减少123例,2年各种法定传染病报告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顺位前3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梅毒,其中病毒性肝炎最多(90.47%)。2011年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1月份和3月份较多,分别占13.50%和11.37%;9月和10月份报告病例数较少,分别占5.46%和4.22%;主要传染病的构成比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是该院的重要法定报告传染病,应加强其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1年吉水县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11年吉水县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吉水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病15种1487例,总发病率为296.61/10万,死亡6例,死亡率1.20/10万,病死率0.4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09例,发病率为161.37/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6.67%;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678例,发病率为135.24/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55.32%.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占病例总数的85.41%,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8.47%,呼吸道传染病占24.8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20.9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07%,丙类传染病占45.60%.结论 在吉水县法定传染病中,肺结核、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都安少数民族县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县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县2011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6种3649例,发病率为706.35/10万,死亡率为10.26/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2517例,发病率为487.23/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5种1132例,发病率为219.13/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前5位的疾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是都安县法定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我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3844例,死亡45例。甲类传染病报告1例(霍乱);乙类传染病报告18种,计19253例,死亡43例,报告发病率为303.69/10万,死亡率为0.68/10万,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11.89%;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计14590例,死亡2例,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8.1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五位的分别为梅毒、肺结核、淋病、乙肝和痢疾,占发病总数的86.70%;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三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占发病总数的98.35%。结论应把控制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痢疾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作为宁波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气象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研究有关气象因素与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候因素改变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影响,探讨可用于研究气象因素与传染病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并利用气象因素对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进行预测预警,进一步揭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气象流行病学规律,对于建立疾病早期气象预报预警系统,预测传染病的发病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科学防治法定报告传染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流行情况,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嘉峪关市2011年各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嘉峪关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7种2822例,报告发病率为1217.13/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1.73/10万,报告发病率低于2010年。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肠道传染病,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染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和丙肝。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待业为主,其次为工人和散居儿童。结论我市应加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其次为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重点要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丙肝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源区4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对江源区2008~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源区2008~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在286.44/10万~388.4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40.04/10万,2008~2011年年均发病率在前5位的疾病是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丙肝和梅毒,占发病总数的82.16%.4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一直居高不下,占发病总数的39.0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3.17%,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江源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的防治与监测,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谢刚  笪旭辉  张国明  温念平 《吉林医学》2013,34(10):1886-1889
目的:分析2005年~2011年红原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状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原县2005年~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2011年红原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3 236例,死亡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 170.05/10万,年均死亡率1.45/10万,年均病死率0.12%,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07年发病率最高,2011年发病率最低;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居各类传染病发病1,2位,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县城发病高于农村,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肺结核、痢疾、乙型肝炎、麻疹和炭疽位居传染病发病构成比前5位。结论:红原县法定传染病发病处在一个较高水平,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仍是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同时应加强结核病、痢疾、乙型肝炎和炭疽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嘉峪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嘉峪关市2009—2011年传染病疫情的动态监测数据,用统计描述、χ2检验等方法对嘉峪关市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嘉峪关市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8 682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为主;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结论针对嘉峪关市传染病流行特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唐山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唐山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241456例,年均发病率为475.67/10万。春夏季是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129 871例),占53.79%;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30.23%、25.41%和12.55%。各类传染病中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19.34%;主要传染病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乙肝、肺结核和手足口病。结论唐山市目前防治的重点传染病有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乙肝、肺结核和手足口病等,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横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5种共42 82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4.26/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共24 45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5.10/10万。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传染病死亡人数共188例,人群死亡率为2.35/10万,其中艾滋病病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7.23%,狂犬病病例占26.60%,肺结核病例占22.87%。结论:该县近7年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一些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艾滋病病例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而狂犬病及肺结核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0年坊子区传染病疫情特征,为下一步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坊子区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坊子区2010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1 022例,报告发病率为335.19/10万;死亡3例,死亡率为0.98/10万,无甲类传染病病发生。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749例)、肺结核(99例)、病毒性肝炎(52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39例)、流行性腮腺炎(27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28%、9.68%、5.08%、3.82%、2.64%。各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801例,占发病总数的78.38%;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134例,占发病总数的13.11%,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71例,占总发病数的6.94%。结论加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工作是坊子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普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普洱县1988—2005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普洱县1988—2005年共报告传染病15种,报告发病4528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136.28/10万,年均死亡率0.18/10万。报告发病最高年份是2005年423例。占总发病数的9.34%。最低的年份2000年155例.占总发病数的3.42%。地区分布:病例集中在县城附近人口较密集的宁洱镇,共报告发病1803例。占总发病数的39.82%。时间分布:以夏秋季为主,即5-9月份发病较高。年龄分布:10-岁组和25~岁组发病较高.分别占总发病的28.40%和30.04%.男性高于女性,但无明显的周期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结论:普洱县18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传染病流行特征已发生改变,发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必须改善和加强防控对策,重点抓好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性病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