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4例围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围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多以急性或亚急性高颅压症状为主,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见。结论 对于围产期女性,不明原因出现颅内压增高、局限性神经症状、癫痫发作、突然意识障碍的患者,须行头颅MRI+MRV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CVST误诊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持续性头痛为主诉,伴情绪低落及睡眠障碍,早期均被误诊为产后抑郁症,后症状加重,经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最终确诊为CVST。结论:CVST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对急、慢性头痛,尤其慢性每日性头痛的产妇要想到CVST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少见的静脉性脑血管病,属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CVST的病因较多,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诊断也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常常延误治疗时机。随着CT、MR、DSA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VST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其预后也明显改善。本研究分析产后CVST的影像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确诊为CVST合并脑出血的患者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病因为产褥期4例,服用避孕药物1例,外伤后1例,面部痤疮挤压后1例,其他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凝血7项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3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多者5例,后复查降至正常。予低分子肝素治疗8例,仅予对症支持治疗者1例;1例住院期间继发脑疝死亡,另8例好转出院。结论:临床上对存在可疑病因,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应考虑CVST可能,需及时完善实验室及影像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及时予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3例围产期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奎杰  张惠蓬 《天津护理》2003,11(4):190-190
围产期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产后3周以内,孕妇的患病率约1/25 000。近年来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核磁、静脉血管核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颅内血管造影等技术的应  相似文献   

6.
徐虹  吴喜萍 《护理与康复》2013,(12):1140-1141
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重视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观察及护理,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及中性保守治疗护理,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以促进患者康复.经治疗和护理,11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不常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脑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以致脑组织淤血、肿胀,引起脑细胞变性、坏死,由于脑脊液吸收功能降低,从而引起颅内高压,病人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1]。由于大部分病人发病年龄小,女性多出现在产褥期,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加强对此类病人的观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现将本科200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以'全身水肿20d,头痛15d加重2d'为主诉于2016年5月16日入院。20d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咽部不适,伴咳嗽、咳痰,18d前出现双眼睑颜面部及四肢水肿,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尿隐血(+),血脂检查示胆固醇10.3mmol/L,以'肾病综合征'收住院,给予利尿消肿、抗病毒等治疗(具体用药、用法、用量不详)。  相似文献   

9.
侯群  王珏  孙岩  陈眉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4):231-23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少见的脑血管疾病 ,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如何及时有效地疏通脑血管、改善颅内循环是治疗的关键。我们用巴曲酶治疗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取得了成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2 7岁 ,2 0 0 2年 1月 2 4日入院。产后 1h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右侧肢体抽搐 ,约 10min后出现头痛、反复恶心、喷射性呕吐 ,4d后从当地医院转入我院。患者此次怀孕为第一胎第一产 ,足月顺产 ,月经史无殊。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清 ,颅神经阴性 ,颈部抵抗明显 ,右上肢肌力为V-级 ,右下肢Ⅲ级 ,右下肢深浅感觉减退 ,病理反射未引…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少见类型,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的3%~5%[1],具有发生率低、早期诊断率低、治愈率低等特点。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CVST患者25例,均经医学影像学确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卫武  邢磊 《临床荟萃》2001,16(19):F002-F00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 IVST)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的脑血管病 ,但并非罕见 ,统计结果显示 IVST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 .5 %~ 10 % [1 ] 。近年来 ,由于新的影像诊断技术不断问世及普及 ,对 IVST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院 1993~ 1999年收治的 9例 ,结合近期国内文献 [2~ 4 ]共 3 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2 7例 ,男∶女 =1∶ 3 .8,年龄 2 1~60岁 ,平均 2 8.7岁。本组不包括海绵窦血栓形成 ,病因分感染性(其中乳突炎 2例、中耳炎 1例、术后感染 1例 )和非感染性 (其中产褥期 15例 ,高脂血症 3例 ,口服避…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容易误诊。现将我科2 0 0 2 - 0 9~2 0 0 3- 0 9误诊3例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例1:女,2 3岁,孕3个月。以头疼、恶心、视物模糊、双上肢无力2个月入院。查体:双侧视乳头水肿,双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CT:双侧额叶对称性低密度(图1) ,以脑转移瘤收入。行右额脑组织活检术。病理:脑组织坏死性改变。再行MRI检查示:上矢状窦,右横窦血栓形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同MRI,行窦内溶栓治疗,痊愈出院。例2 :女,4 6岁。以头痛、恶心、双下肢无力3d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1级,左上肢…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总结其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VST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以头痛、偏瘫及癫痫起病,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颅压、蛋白增高,合并发热,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毒性脑炎,病程中发现出血范围增大,经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重建确诊为CVST、症状性癫痫、肺部感染,给予抗凝、脱水、抗感染、抗惊厥等治疗,病情好转。结论 CVST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误诊;MRI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诊治方法,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等。结果:20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大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颅压综合征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头痛17例、视力障碍8例、肢体乏力麻木10例、癫痫发作6例。CVST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根据19例患者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renography,MRV)或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去除1例无效数据)发行,血栓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15例(78.9%),累及上矢状窦9例、橫窦15例、乙状窦14例;脑实质损伤8例(40%)。经抗凝、降颅压和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后,治疗有效(症状完全消失/缓解)17例(85%),无效3例(15%),病死2例。结论:CVST发病率低,容易漏诊和误诊,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和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孤立性头痛和孤立性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黑朦)患者需警惕CVST;D-二聚体检查阴性不足以排除CVST诊断;CT和MRI检查对CVST有重要提示作用,经静脉造影检查(MRV或DSA)发现血管腔内血栓是CVST确诊的关键;早期诊断,规范的抗凝治疗和积极的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薛净 《现代护理》2006,12(22):2107-210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动、静脉溶栓,护理过程中应做到术前讲解相关知识、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进行交接,局部肢体制动,观察有无出血及出血倾向,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随时做好再次手术准备,保持管路通畅,避免导管阻塞、脱出、移位,警惕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3例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发热8例,呕吐7例,肢体运动障碍7例,肢体偏瘫5例.6例行头颅CT检查,均发现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影,但均未能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空三角征.13例行MRI,能明确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影6例,此6例中增强扫描后呈空三角征5例(此5例可确诊CVST);13例均可见较有诊断价值的静脉性脑梗死征象.13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能显示CVST病灶的静脉窦狭窄、闭塞或者充盈缺损.所有病例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全部治愈.对于围生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或不伴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的患者首先应想到CVST,及时行MRI及MRV以作出诊断,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等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率低,临床无特异性,易误诊,常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严重后果.产后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对妊娠期、产褥期、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若生产后出现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的高颅压症状即有本病可能,是妇产科和神经内科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不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常造成极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4例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认为要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颅高压变化,及时发现脑疝的早期表现,做好抗凝治疗、动脉溶栓及产褥期护理,及早训练排尿功能,重视出院指导,可有效提高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