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心肌桥病变致心绞痛样症状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10例患者分别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并采用药物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10例,显效7例(其中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有效2例,无效1例(进展为心肌梗死转院治疗),总有效率为90%.3个月内9例均未发生心肌梗死。结论心肌桥病变可引起心绞痛样症状,多层CT成像可获确诊,药物和采取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冠心病是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常见的重大疾患之一。据美国2000年的医学统计资料报道,目前全球冠心病已成为排在癌症等疾病之前的随时置人死命的“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致死、致残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血运重建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再灌注治疗、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冠脉内支架置入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良好效果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1 安全性和有效性过去认为 ,由于AMI冠脉内存在的新鲜血栓 ,而支架本身又易引起血栓性并发症 ,故有人对AMI时置入支架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而近来的临床研究证实[1 ] :AMI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效果。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相似文献
8.
9.
摘要:目的 对于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是否进行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仍存在着争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15年5月至2021年4月连续入组的24小时内发病就诊的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31例。根据急诊血管内治疗中是否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分为两组:一组为支架置入组,一组为无支架置入组。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评估主要终点事件是90天良好预后率(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2,mRS≤2),次要终点事件是急性期支架再闭塞率、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90天死亡率。结果 总入组131例,支架置入组93例,无支架置入组38例,与无支架置入组对比,支架置入组年龄(70.5 ± 10.8 vs 66.0 ± 11.6)更大(t=2.084,P=0.039)、就诊时NIHSS评分更低(14.4±6.1 VS 18.0±3.8,t=-4.073,P<0.001)、罹患糖尿病率更多(30.5% vs 10.5%,χ2= 5.603,P=0.018),支架置入组90天良好预后率更高(57.0% vs 36.8%,P=0.036)而90天死亡率、症状性出血、急性期再闭塞率及急性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是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4.583,95%CI:1.476-14.228,P=0.008)。结论 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且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是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邓海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691-692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科采用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患者 1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食管狭窄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 6~ 6 3岁 ,平均 5 5岁。狭窄部位 :食管中段 3例 ,食管下段 3例 ,食管下段贲门胃底均受累 2例 ,中上段食管狭窄 2例 ,其中 1例合并食管气管瘘。狭窄长度及程度 :最短者 5 cm,最长者 9cm,均为重度狭窄。 2例患者仅能进食少许流质 ,8例患者均无法进食。1.2 器械与方法1.2 .1 器械 :日产 OL YMPU S GIF- XQ30纤维胃镜及国产电视图像转换系统 ,江苏常州智业医疗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开展 ,发现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 ,介入方法治疗心肌桥国外文献已有 ,国内鲜见报道。近期我们对 1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成功地施行了支架置入术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6 1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 4年 ,胸痛半年 ,以冠心病心绞痛于 2 0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1a,因反复心前区疼痛9a,加重10d入院,疼痛在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在数十秒至2min内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多次行ECG检查示“心肌缺血”。10d前因劳累后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在当地医院输注“硝酸甘油”后疼痛仍然不缓解。行心肌酶谱及ECG等检查后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14.
<正>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心肌桥的诊断率日趋增高,其治疗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心肌桥本身的支架治疗由于再狭窄率高而受到质疑。尽管大多数心肌桥患者可首选药物治疗,但对于少数有症状严重心肌桥病例,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仍需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而日,关于心肌桥近端的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是否会受到肌桥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探讨和研究心肌桥近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十分必要。资料与方法1试验组(A组)病例入选:2005年12月~2009年12月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自2002年8月至2005年2月,我院对出现梗阻症状而无手术适应证的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和术后复发癌患者76例,在内镜直视下行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星权;麦明杰;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广东医学》2011,32(11)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方法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男9例,女7例;年龄12 ~ 71岁 。合并瓣膜病1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单纯心肌桥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不停跳下完成行心肌桥松解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0例。其余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结果 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均获成功,未出现围术期死亡病例,患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提高( 52.5%±4.3 %和65.9 %±5.5 %,t=6.9204 ,P= 0.0000),室壁运动改善有3例。 结论 目前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对于心肌桥收缩期狭窄 >50%的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