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 ,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八味药组成 ,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 ,主治脾胃气虚下陷所致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久痢、久泄等病症。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内、妇、儿科疑难病症 ,只要辨证准确 ,用药得当 ,皆获良效 ,现举验案三则如下。1 黄带案李某 ,女 ,1 4岁 ,学生。 1 999年 8月 7日初诊。患者尚未初潮 ,阴道流黄水量多 ,已持续 3个多月。经某县妇保院B超检查子宫发育尚可 ,白带检查示 :WBC 0~ 2 /Hp,在当地医院、妇保院用抗菌消炎药治疗半个多月 ,症状无好转。后又在某…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治验三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徐新平 《江西中医药》2004,35(11):54-54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欲人知百病,由脾胃衰而生也。”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强调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主张升阳益气,自制补中益气汤。本人在20年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激发治疗疑难杂症,活人数以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列举验案5则,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效 ,由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甘草等药组成 ,临床常用于气虚发热及气虚下陷之证。笔者在实习之时侍诊于甘肃名老中医张锁庆和薛得新老师之侧 ,见二位老师另辟蹊径用于治疗惊悸、腰痛效果显著 ,简介如下。1 惊悸案患者陈某 ,女 ,40岁 ,1990年 6月初诊。久病体虚 ,因夜间突受惊吓而心悸不宁 ,自服安定片亦无缓解 ,伴有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乏、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心电图大致正常。张锁庆老师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茯神、酸枣仁。药物 :黄…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该方药简功专,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肺之气。当归和血,柴胡、升麻升阳举陷,陈皮散甘药之滞。全方以补药为主.佐以升阳理气之品。笔者在临床上辨证施治.巧用本方治愈多种疑难杂症,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补中益气汤治疗痤疮、慢性前列腺炎、痔疮三则验案的理、法、方、药分析,阐述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制,开拓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
王自兴 《山西中医》2003,19(1):14-14
补中益气汤是《脾胃论》代表方之一 ,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甘草组成 ,具有调补脾胃 ,升阳益气之功。笔者临床加减治疗尿潴留、尿失禁疗效颇佳 ,现举验案如下。例 1:冯某 ,女 ,34岁 ,1999年 5月 3日初诊。因憋尿致小便不利 1年 ,点滴短少 ,每次登厕需半小时方解 ,劳累后症状尤为明显 ,每当咳嗽、喷嚏即有漏尿现象。刻诊 :面色少华 ,痛苦表情 ,倦怠乏力 ,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 ,脉沉弱。证属劳伤脾气 ,中气虚弱 ,无力固摄。治予调补脾胃 ,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 :黄芪 15 g,党参 10g,白术、当归各 9g,茯苓…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是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所设方。遵《内经》之旨:“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取方以甘温能除大热,最忌苦寒之药,损伤脾胃。因此,是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为基本治则。方证以四肢倦怠,饮食少思,少气懒言,渴喜温饮为辨证要点。验之临床,每获佳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后世医家常以此方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肠易激综合征、子宫下垂、低血压眩晕、糖尿病等,现将本人临证治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熊竹林 《新中医》2005,37(4):82-8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下陷所致之发热、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病症。笔者临证灵活运用此方治疗各种杂病,均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李杲《脾胃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亦是甘温除热的重要方剂。笔者在临床用以治疗气虚下陷而致的多种病证,每奏良效,兹介绍验案三则如下。例1无痛性血尿袁某,女,32岁。1992年5月初诊。主诉:2年来尿血时作时止,劳累后更易复发。曾经西医多次检查,未能明确病因。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腰酸,小腹坠胀,脉虚软无力,舌质淡,苔薄。此乃脾虚气陷之尿血症,治当益气补中摄血法。拟补中益气汤加味:炙黄芪明克,炒白术15克,潞党参30克,炙甘草6克,炒陈皮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个案例介绍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3.
赵俐 《广西中医药》2005,28(4):31-32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名方,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病症。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该方应用广泛,证属气虚气陷者,辨证使然,每获奇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辨证论治结合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借助古方之妙,古方今用,从主证病机入手,结合现代疾病诊断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在对脾胃病的治疗中常拥有极佳的临床疗效.本文列举了李吉彦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3则典型病案,总结其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临床辨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秀华  张亮 《河南中医》2014,(5):895-896
补中益气汤虽以脾胃立论,但其应用绝不应仅限于消化系统领域,临证之时,当详辨病机、证候,不论病属何脏何腑,何经何脉,凡属气虚下陷,清阳不升者,均可用之,随症加减,可获良功。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治眼疾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治眼疾验案三则上海市卫生局茅慧娟(200002)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上睑下垂,眼底病,眼疲劳症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代表方,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等药组成,具有“虚者补之、陷者举之、劳者温之、损者益...  相似文献   

17.
熊某某,男,28岁,农民。1952年以来,屡见尿如米泔,或兼下血块。西医诊断为丝虫病,服抗丝虫药。1954年夏,正值抢收抢种,忽欲解小便而不得,下腹胀闷不安。用温肾利尿无效,请西医导尿。3天后导尿又无效,胀闷加剧。待我往诊时,患者面容憔悴,表情痛苦,神倦呻吟;尿意虽频,挣之无力,脉来沉软。窃思患者素体较弱,加之“双抢”过度疲劳,累及丹田精气,损及膀胱气化。且尿中曾排出血块,料其难免瘀、热互结,阻塞尿道,致尿无通途。无奈元气大亏,排尿无力。当务之急,必须祛除瘀阻,以通尿道;但应先振元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原出于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而设,李氏明确指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不足,不足者补之";他又指出"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日:"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甘温除大热".李氏的医学思想体系,就是重在脾胃,着眼于温补脾胃之气,本方剂的组成原则,就是"虚者补之","陷者举之","劳者温之",治疗脾气虚弱或清阳下陷,以及脾胃内伤的发热诸证.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治验李志文,李志新(吉林省磐石县医院132300)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例1.前列腺肥大冯某,男,70岁,家务。1个月来小便不畅,腹部胀满,四肢乏力,全身倦怠,食欲不振,西医诊为“前列腺肥大”。用西药后,疗效不著。症见:形体肥胖,懒言少...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东垣创立脾胃学说,强调脾胃不足、胃气升发失常而致病,因而在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药物如升麻、柴胡、黄芪等在方剂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其补中益气的治疗思想.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虚气陷、气虚发热、气虚失固之证,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主方,此方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有脾虚之证,均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运用,治疗多种病证,疗效卓著,现择典型病案5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