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林  孟以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03-1204
恶性心包积液大多数由于心包被癌侵犯而引起,常发生于进展期恶性肿瘤病人,自2001年9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床旁B超引导经皮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化疗,治疗大量恶性心包积液1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恶性心包积液腔内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引流专用导管心包置管引流积液后,均予以奈达铂心包内灌注化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心包积液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 参附注射液配合奈达铂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肯定,疗效优于单用奈达铂,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南江  郑亚西  李杭 《贵州医药》2005,29(8):708-709
恶性心包积液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并发症,多由恶性肿瘤并发心包转移造成;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我们自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采用上腔静脉留置导管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持续引流并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3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应用顺铂心包腔内注射,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共18例,顺铂40-6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缓慢注入心包腔,每周1次,4~6次不等。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环节(PR)12例,总有效率83.3%。中位生存期3.2个月。结论使用顺铂心包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用药安全,操作方便,在恶性心包积液治疗中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验证尿激酶在治疗恶性包裹性心包腔积液中的作用,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共观察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住院恶性包裹性心包积液8例,予尿激酶5—10万单位溶解包裹3~5次,并同时行腔内灌注化疗,与同科室同期恶性包裹性心包积液12例单纯化疗组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积液生长快,多次穿刺后积液仍不能有效控制,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肿瘤患者心脏心包受侵率为5%~12%,转移性肿瘤为原发肿瘤40倍,约50%病变单纯侵犯心包,1/3侵犯心脏,余下心包心脏同时受侵。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引起心包积液较常见。笔者应用置管术抽液同时局部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肺癌或乳癌转移所致,积液量大时易发生心包堵塞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内置管引流方法已逐渐被临床所接纳,但置管时间均较短,而本文报道1例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内连续置管并间断引流78天无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心包腔置管引流并给予心包腔内药物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1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彩超引导下,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心包腔,持续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行顺铂联合白介素-2灌注进行治疗。结果:4周后评价疗效:5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包置管引流并腔内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快速解除患者心包填塞症状,心包内药物灌注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并长时间维持局部血药浓度,明显改善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全身毒性反应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Ⅱ、顺铂、丝裂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出积液,然后注射白介素Ⅱ 顺铂 丝裂霉素。结果 22例中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4%。结论 叁药结合应用,对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起协同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朱荣清  潘国平 《海峡药学》2004,16(6):119-120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21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后,经心尖部。包穿刺及置管持续引流。结果本组病人经心包腔引流后心脏压塞症状均解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好转。结论心包腔持续引流是心包积液的急救手段,具有简单、有效、快捷、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胸腔积液(简称胸水)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46%-64%胸腔积液患者为恶性肿瘤所致,多属病变进展侵犯胸膜或复发的结果,也可为恶性肿瘤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大量胸腔积液常可导致病人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可减轻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我科从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用重组人白介素-2胸腔内注入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恶性胸腔积液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于波  梁玉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14-1015
我科自2001年10月以来采用经皮微创心包腔内置人单腔静脉导管引流,并心包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置管引流及相关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及时的置管引流及相关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从而判断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护理的临床意义及效果。结果所有参与研究的3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经护理后均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25例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其余4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护理结果疗效好。结论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引流及相关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途径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心包内引流术进行双途径化疗。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88.23%,其中显效为70.58%(12/17),有效为17.65%(3/17)。结论:双途径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n=35)和心包积液(n=33)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n=26)和常规穿刺组(n=27),同时于胸腔或心包腔内注入顺铂(60~80mg和10mg/㎡)。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穿刺组(81.5%比52.6%)。对于心包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与常规穿刺组相差不显著(84.6%与54.5%)。但所有病例中微创置管组均较常规穿刺组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低,也能较好地改善生活质量(88.4%与51.86%)。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较好等优点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对伴有恶性心包积液的18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经皮心包腔置管引流术并每周注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共收治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19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 本组19例均为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1)原发恶性肿瘤均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2)心包积液均经超声检查证实;(3)心包积液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8.
恶性心包租液常见于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所致.随着心包积液量的增多,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频繁咳嗽、胸痛及端个呼吸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切衰竭危及生命。我院于1997-04~1998-10共收治恶性心包积液病人1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抽液、引流、注入化疗药品等治疗,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52岁.肺癌5例,乳腺癌4例,胃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卵巢癌1例,3例轻度呼吸困难、心悸、气短,9例症状严重,端坐呼吸,不能平卧。超声…  相似文献   

19.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或原发于心包的恶性肿瘤所致 ,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引导进针、胸膜活检针穿刺、心包内置入硅胶管持续引流心包诊治恶性心包积液患者 2 9例 ,取得了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3年 1月住我院 (2 4例 )和外院 (5例 ) ,拟诊为恶性心包积液的住院患者 2 9例中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5 2岁。操作前均经 B超证实为心包大量积液 2 5例 ,中等量积液 4例 ,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脉…  相似文献   

20.
经皮置管对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而致 ,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我院采用经皮置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 ,解除其对心脏的压迫 ,同时行积液细胞学检查 ,心包腔注入抗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对 9例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拟诊“恶性心包积液”住院患者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40~ 89岁 ,平均5 7.8岁。大量积液 6例 ,中等量积液 3例 ,合并不同程度心包填塞表现。其中引流前肿瘤原发灶和组织类型明确者 8例。 9例患者中食管癌心包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