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尿碘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菁  周晓萍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8):65-65,67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性疾病是我国缺碘地区人体补充碘的主要方法.而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认为,碘的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诱发各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在食用加碘盐地区分析人体碘含量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尿碘含量可以代表血清碘含量,本研究通过测定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的尿碘浓度,阐明尿碘与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核电正常运行或核电事故对儿童健康影响相应的基础资料。方法对红沙核电站周围30km范围内1 099名8~10岁儿童用B超法检查甲状腺,对随机抽取366名儿童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测定尿碘含量。结果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率为0,尿碘中位数为117.2μg/L,其中42.6%的儿童尿碘含量低于100μg/L。0~4km范围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89.9μg/L,尿碘100μg/L的占56.9%。结论红沙核电站周围部分地区处于碘营养状况不足状态,有必要开展甲状腺专项调查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铜山县高碘地区水碘含量与儿童甲状腺肿大的关系。方法在高碘地区随机抽取1 05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进行甲状腺触诊,并检测其尿碘含量。结果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为672.0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6.67%。logistic单因素分析表明,儿童发生甲状腺肿大的危险性随水碘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OR:1.88,95%CI:1.5210岁儿童(男、女各半)进行甲状腺触诊,并检测其尿碘含量。结果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为672.0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6.67%。logistic单因素分析表明,儿童发生甲状腺肿大的危险性随水碘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OR:1.88,95%CI:1.522.32)。结论应采取措施降低高碘地区饮用水碘含量至适宜水平,消除高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甲状腺疾病妇女妊娠期碘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门诊就诊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妇女9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90例非甲状腺疾病的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留取孕妇空腹晨尿做尿碘检测。结果研究组妊娠期妇女的尿碘中位数(MUI)为82.13μg/L(明显低于WHO孕妇的碘营养适宜标准),其中87.78%的孕妇为碘营养不足(尿碘值200μg/L);对照组妊娠妇女的MUI为178.52μg/L(略低于WHO孕妇的碘营养适宜标准),其中碘营养不足孕妇占2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妊娠期妇女随病程延长,其尿碘中位数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河三角洲地区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妇女在其妊娠期碘营养缺乏普遍存在且程度较重,而且其尿碘水平与甲状腺疾病病程呈负相关,随甲状腺疾病患病时间延长碘缺乏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碘地区普遍食盐碘化(USI)后,临床甲状腺病人的尿碘含量及碘在发病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对近5年,来自河南省19个县市的642名甲状腺病人进行尿碘检测和自身抗体检测及部分SOD(超氧化歧化酶)检测,并对50名无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的正常人进行尿碘检测。尿碘采用冷消化砷铈比色法定量检测,自身抗体(TGAb和TPOAb)采用电化学发光法。SOD测定为酶法。结果:正常人及甲状腺病人检测尿碘中位数(MUI)分别为142μg/L及427μg/L。其中按病种分,甲亢组、慢甲炎功能正常组、慢甲炎功能低下组、亚甲炎组、单纯性甲状腺肿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其MUI分别为401μg/L、370.51μg/L、475μg/L、582.5μg/L、398μg/L和702.5μg/L,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甲状腺患者尿碘值普遍超过IDD(碘缺乏病)标准,即100—200μg/L为适当摄入量,且主要表现在甲亢,亚甲炎病种上。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其阳性率为:甲亢组TGAb37.8%、TPOAb56.5%;慢甲炎组TGAb47.6%、TPO-Ab68.3%。进行SOD检测甲亢组和亚甲炎组均低于正常组。结论:碘缺乏地区,实行USI后,正常人碘营养状况基本良好,但是甲状腺患者尿碘含量较高,需要经常检测其尿碘含量。因此,尿碘可作为甲状腺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碘摄入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碘。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480身材矮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甲状腺功能,将患儿分为三组:亚临床甲减组(SCH)、临床甲减组(CH)、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测试所有患儿的甲状腺功能、尿碘情况。结果:在1200例患儿中,有42例缺碘,占3.5%。有432例碘过量,占36%。有726例摄碘正常,占60.5%。其中,SCH 72例,占6%;CH 18例,占1.5%。正常组1116例,占93%。SCH组中,53例为高尿碘,占73.6%。与其他两组相比,SCH组高尿碘率更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高尿碘患儿实施饮食控制、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尿碘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摄入过量碘后,会导致亚临床甲减,应该定期为儿童进行常规尿碘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影响儿童的身体、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唐山地区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水平,分析尿碘水平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市工人医院正常成人体检者130例尿样作为对照组,同时收集5种甲状腺疾病患者尿样共285例,按病种分为5组。对所得各组的尿碘检测数据进行多组比较和两两比较。结果各甲状腺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者的尿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甲状腺疾病组中均有较高比例的高碘和低碘情况存在。结论碘摄入过多可能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有关。碘在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应依据个体化尿碘检测结果而不是依据病种来指导碘的摄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碘缺乏病监测,了解碘缺乏病病情、居民碘营养状况,为下一步碘缺乏病防治分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个县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监测8~10岁儿童甲状腺、尿碘及家中食用盐、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人均日食盐摄入量;6个县8~10岁儿童尿碘水平监测。采用B超法,按照地方性甲状腺的诊断标准(WS276-2007)检查甲状腺容积;盐碘采用仲裁法(GB/T13025.7);尿碘含量,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2006)测定;水碘含量,采用硫酸铈催化分光光法(GB/T57505-2006)测定;日食盐摄入量采用3日称量法。结果:甲状腺肿大率1.25%(1/80);食用盐碘含量中位数33.65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96.3%(77/80);2个病情监测县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385.55μg/L,300μg/L以上的占66.7%;检测孕妇尿碘中位数320.8μg/L,300μg/L以上的占53.3%;检测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243.875μg/L,300μg/L以上的占26.7%;6个县8~10岁儿童尿碘水平检测,尿碘中位数318.41μg/L,300μg/L以上的占53.9%;水碘含量平均2.55μg/L。食盐摄入平均8.0 g/人.天。结论:外环境缺碘,碘营养水平超过适宜量,食盐加碘应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和掌握本地区人群碘营养状况 ,我们于 1998年随机抽查了山区、平原、城镇的 0~ 6岁小儿尿碘水平。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随机采集 0~ 6岁小儿一次性尿作尿碘测定。尿碘测定用温和酸消化———碘催化砷铈反应分光光度法 ;碘盐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结果  (1) 0~ 6岁小儿尿碘水平 :共调查 176 6例 0~ 6岁小儿 ,尿碘范围在 7 5~ 144 5 2 μg/L之间 ,中位数 45 0 82 μg/L ,<10 0 μg/L共 15 5例 ,占 8 78% ,10 0 0 μg/L以上 48例 ,占 2 72 %。(2 )不同性别小儿尿碘水平比较 (表 1) :从表 1看 ,尿碘含量低于10 …  相似文献   

10.
滨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滨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滨州市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用碘量比色法测饮用水碘含量,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测尿碘含量。【结果】滨州市新生儿筛查覆盖率72.8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病率1∶1 533,患儿平均尿碘水平为681μg/L。平均饮用水碘含量为(1 011±413)μg/L。【结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手段,碘摄入量增加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