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均予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而异位妊娠术后子宫内膜异位于腹壁切口的病例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 女,28岁,因腹壁手术切口伴随月经周期性出血8个月就诊。  相似文献   

3.
金艳霞 《北方药学》2012,(5):109+21-109,21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我院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均实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80.9%的内膜异位结节位于皮下,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上皮腺体或腺体样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服药3个月后复查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剖宫产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3例合并子宫瘢痕处内膜异位,二维均表现为低回声团、边界较模糊,内见少许液性暗区;周边及内部探及少许点棒状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低速高阻动脉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壁切口处内膜异位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当合并瘢痕处内膜异位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严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37-2937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足月剖宫产术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子宫肌瘤挖除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后。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观念的改变,中期妊娠剖宫取胎率下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危害已被人们重视,为剖宫产术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原因为患者既往有剖宫产术史、手取胎盘史、子宫手术史等,导致子宫内膜缺损,受精卵经切口瘢痕处的微小通道于子宫肌层植入,是孕囊在子宫瘢痕处着床的过程,进而发生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的不断增高,临床上常误诊为宫内妊娠而在盲目清宫中并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生命,最终导致患者子宫切除。为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带来的危害,开展产前教育工作,减少剖宫产率是降低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瘢痕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8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静  张林燕 《中国医药》2012,7(11):1431-1432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B型超声均提示腹壁切口处或下方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无完整包膜.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纤维素及出血成分,含铁血黄素颗粒的浸润等.15例患者均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 典型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不难诊断,术前B型超声或MRI有助于确定病灶范围,明确解剖关系.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完整地切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38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较好,但在术后9个月~3年内腹壁瘢痕及其周围出现胀痛,并呈现逐渐加重趋势,38例患者中,33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5例患者实行期待疗法。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随访3个月~4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根据手术室、B超诊断及临床表现等方法证实,手术室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是指孕囊、绒毛或胚胎着床于既往切口瘢痕上,占异位妊娠的0.045%,占有剖宫产史异位妊娠的6.1%。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收治了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为最常见的侵犯部位,其它部位也可受侵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盆腔外内异症。现将本院10年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例,详细情况如下。1.1一般情况患者年龄24~34岁,孕次1~2次,平均1.3次产次1~2次,平均0.8次。均因足月妊娠在本院行剖宫产术,其中4例术后1年发现切口稍上方包块。1例术后2年切口稍上方包块。1.2症状5例患者中,有4例表现为月经期明显的腹壁切口右上方包块、胀痛且进行性增大。1例表现仅是腹壁切口稍上方包块,月经期轻微胀感。肿物最大直径为3.0~4.5cm,平均直径为2.8cm,肿块形态欠规则,质硬,活动欠佳与周围界限不清。其中4例患者平素痛经。1.3治疗5例患者于本院确诊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内膜异位及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同时给予药物治疗,一直随诊至今未复发(随诊1-5...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指妊娠胚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由于此处无正常肌层和内膜,绒毛直接侵蚀局部血管,局部血流异常丰富,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可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穿透以至子宫破裂和腹腔大出血,这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国内外均有个案报道。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上升,此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黄子娇 《河北医药》2013,35(7):996-99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0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时间多在6个月~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潜伏期与患者年龄、产后哺乳时间、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关系呈正相关;药物、手术、手术+药物三种治疗方法中药物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治疗效果、复发率与复发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与以手术+药物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药物可使手术更容易,复发率更低,复发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肿块,超声检查辅助定位。结论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确实有效地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止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梁利云 《北方药学》2014,(7):136-136
目的:对剖宫产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疤痕处发现肿块,多位于皮下。B超检查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随诊1~3年,均未复发,所有患者病灶切除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治疗效果比较好。结论:剖宫产术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关系,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标,从而减少剖宫产手术率,从根本上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子宫瘢痕妊娠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发生率为0.045%,是异位妊娠中非常罕见的[1],,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子宫肌层妊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剖宫产后瘢痕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陷,导致受精卵在此处着床后常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层呈浸润性生长至子宫壁,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瘢痕处出现肿块,并伴有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的疼痛者共28例,占77.78%;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完整切除病灶,同时切除病灶外缘1~1.5 cm正常组织。结论 切口瘢痕处出现肿块,并伴有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的疼痛,可以作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项重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剖宫产率的上升致剖宫产术并发症随之增加,临床工作中发现剖宫产致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子宫瘢痕妊娠越来越引起产科医师重视。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妊娠着床于前次手术切口瘢痕处,是异位妊娠中的少见类型,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故诊断困难,流产时可发生难以控制大出血,而危及患者身体健康。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3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