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儿童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我院儿科体检、门诊及住院的 <12岁儿童共 198例进行 9项流行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借助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血清学Hp IgM ,Hp IgG检测。结果 :IgM或 (和 )IgG ,总体平均阳性率 79 8% (15 8/ 198) ,IgM ,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4 5 9% ,6 7 8% ,<1岁的婴儿即可发生Hp感染 (IgM阳性 ) ,3~ 5岁与 6~ 8岁两组阳性率相对较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岁以后阳性率开始下降 ,与 6岁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吃零食是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3.
海口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海口市儿童幽门螺杆菌 (H·pylori以下简称Hp)感染率 ,探讨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Hp流行的影响 ;Hp的感染途径及其致病性 ,为在儿童期是否作H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胃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 ,对海口市 10 0 0名 3月~ 14岁儿童进行HpIgG抗体检测并作分析。 结果 ①海口市儿童Hp平均感染率为 2 5 6%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递增趋势 ,13~ 14岁的儿童感染率为 3 7 4% ;②生活环境好的Hp感染率 ( 13 5 7% )与生活环境差的感染率 ( 3 3 17% )比较 ,家庭收入高的Hp感染率 ( 15 2 0 % )与低收入的感染率 ( 3 8 76% )比较差异均显著 ;③有胃十二指肠疾病者Hp的感染率高达 75 0 %。 结论 ①海口市儿童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递增。②环境因素和家庭经济收入与Hp感染率之间存在负相关。③Hp感染存在家庭聚集现象 ,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性。④并非Hp感染均致病 ,可能与株间毒力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所致的胃炎是儿童慢性复发性腹痛症状的原因。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HP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胃瘤的发生有关,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与发病相关。为了了解儿童HP感染的分布特点及指导临床治疗,我们于1997年7月~11月采用金标免疫渗滤法对反复上腹痛患儿92例及对照血清336份进行了抗-HPIgG检测,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体及其与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96例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并进行X射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 96例中HP抗体阳性51例,确诊为慢性胃炎90例,其中单纯性慢性胃炎54例。伴十二指肠球炎20例,伴十二指肠溃疡16例。无阳性发现6例。结论 1)有消化道症状儿童HP抗体阳性率53%,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慢性胃炎发生率93.7%;3)胃粘膜病变越重,HP抗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特征。②方法 经OlympusGIF XP2 0型纤维胃镜检查 ,取病变部位黏膜活检。Hp感染诊断标准 :于胃窦大弯或后壁距幽门 3~ 5cm内取两块黏膜进行组织切片 ,姬姆萨染色镜下检菌 ,行Hp UT药盒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抗体检测 ,其中 2项阳性则确诊为Hp感染。③结果 球部溃疡 1 2 0例 ,胃溃疡 2 1例 ,复合溃疡 6例。全部病儿均并发程度不等的慢性浅表性胃炎。Hp检测显示 1 4 7例病儿中尿素酶试验阳性 1 1 1例 (75 .51 % ) ;1 2 9例行姬姆萨染色镜下检菌 ,1 0 8例阳性 (83 .72 % ) ;36例行血清抗Hp抗体检测 ,2 1例阳性 (58.33 % )。 4~ 1 0岁组 ,Hp阳性率 (61 .1 1 % )明显低于 >1 0岁组 (83 .87%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9.57,P <0 .0 1 )。④结论 Hp感染与小儿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74例)和对照组(56例)血清HP抗体(HPIgG),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C、TG.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05%vs26.78%,P<0.01),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清HPIgG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P<0.05),HP阳性冠心病患者TG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与冠心病多发病呈正相关(P=0.047).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有相关性,有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易于发生心肌梗死和心绞痛,HP感染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改变脂质代谢等机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岳颖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43-144,161
目的:了解和分析沈阳地区具有胃肠道不适症状儿童的胃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来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2 472名具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患儿采用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技术进行Hp抗体检测,并对性别、年龄因素与Hp的感染率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沈阳地区具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儿童中1 278名女性患儿的Hp感染阳性率为14.2%;1 194名男性患儿的Hp感染阳性率为13.1%;平均感染率为13.7%.男性与女性Hp阳性感染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沈阳地区具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儿童Hp感染率低于国内报道平均水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其阳性率与年龄因素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儿童反复慢性腹痛的关系。方法 :对 6 3例反复慢性腹痛患儿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清抗Hp -IgG抗体 ,并与 2 5 4例无症状儿童进行比较 ;对抗Hp -IgG抗体阳性的慢性腹痛患儿给予根除Hp的治疗。结果 :反复慢性腹痛组抗Hp -IgG抗体阳性率为 4 2 .9% (2 7 6 3) ,较对照组抗Hp -IgG抗体阳性率2 3.2 % (5 9 2 5 4 )明显升高 (x2 =9.83,P <0 .0 1)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2 7例抗Hp -IgG抗体阳性的慢性腹痛患儿经根除Hp的治疗后 ,临床症状消失 2 3例 ,缓解 4例。结论 :儿童慢性腹痛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对反复慢性腹痛且抗Hp -IgG抗体又为阳性者 ,可给予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225例功能消化不良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肖肖  汤宏峰 《浙江医学》1997,19(4):226-227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文新 《吉林医学》2010,31(3):296-297
目的:调查海南省琼海市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电子胃镜检查时行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 25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按性别、疾病种类等分类统计。结果:感染幽门螺杆菌者1 000例,感染率为80.0%,消化性溃疡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男性与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与饮酒者及无酒嗜好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率与有病史和无病史者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Hp感染无性别差异,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高,同时与病历与生活习惯有关,应积极加强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爱君 《中国医刊》2004,39(5):30-31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再对411例阳性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 结果 2662例儿童,HP-IgG阳性者789例,检出率29.64%;411例HP-IgG阳性患儿13C-UBT阳性者312例,检出率75.91%.男女性别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儿童HP感染状况不容忽视;②血清学方法可作为初步筛选试验,根据其结果再进行13C-UBT试验判断HP感染状态.两种实验方法结合具有无创、准确、快速、相对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胃炎和十二直肠溃疡的关系。方法:对186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进行内窥镜检查,并取胃窦部活检组织作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内镜检查有消化道疾病的患儿178例,病变检出率为95.7%(178/186),Hp感染检出80例,阳性率为44.9%。儿童Hp感染率与年龄呈显著丑三相关(r=0.94,P=0.012);慢性中度炎症比轻度炎症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重度炎症比中度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少数民族Hp感染率为56.3%(45/80),汉族为35.7%(3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患儿所患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与年龄旱显著正相关(r=0.990,P=0.003)。结论:(1)小儿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2)胃粘膜病变越重Hp阳性率越高;(3)少数民族儿童的Hp感染率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层析金标法,分别对诊断明确的104例ITP患儿和30名健康体检儿童进行Hp抗体检测,所有Hp感染的ITP患儿均接受抗Hp三联治疗2周。结果:104例ITP患儿Hp抗体检测阳性54例,阳性率51.92%;30名健康体检儿童Hp抗体检测阳性8例,阳性率26.67%;ITP患儿H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54例Hp阳性的ITP患儿经抗Hp三联治疗后,完全反应3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结论:Hp感染与儿童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五种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进行评估。方法对193例有胃肠道症状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检(Warthin-Starry)、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幽门螺杆菌聚合酶链反应(Hp-PCR)五项试验,以上述五项中二项阳性为Hp阳性,全部五项阴性为 Hp阴性作为“金标准”。结果 193例患者按“金标准”诊断Hp阳性94例,阴性99例,RUT、组织学检查(W-S 银染)、13C-UBT、HpSA、Hp-PCR敏感度分别为:78.9%、72.9%、93.6%、89.6%、76.0%,特异度:78.6%、97.9%、 91.9%、90.7%、97.9%,准确度:78.8%、85.5%、92.9%、90.2%、86.5%,阳性预测值:78.1%、97.2%、91.7%、90.5%、 97.4%,阴性预测值:79.4%、78.5%、93.8%、89.8%、99.1%。结论 13C-UBT、HpSA试验是诊断Hp感染及追踪 Hp根治的简便、准确和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泓杉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30-131,133
目的研究职业、用餐习惯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致病关系。方法选择598例不同职业Hp感染者作为病例组,229例Hp阴性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其职业、饮食习惯、Hp感染致病的知晓率。x2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与饮食习惯、职业及疾病认识的关系。结果不同职业间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高盐、腌制食物是Hp致病的危险因素;常食植物油可降低Hp感染((X2=0.51)。医务人员对Hp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高。结论Hp感染与职业、膳食习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血清抗Hp IgG亚型的变化及其与Hp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中国广西和上海地区证实为Hp感染者血清抗Hp IgG亚型的水平.其中上海患者55例,广西患者74例.结果:129例感染Hp的患者血清中IgG亚型以IgG1和IgG2为主,其水平分别为(10.5±4.0)和(9.0±3.4),IgG3和IgG4的水平非常低,但IgG各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上海地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中IgG2水平显著高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P<0.05),IgG1、IgG3和IgG4水平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广西地区也如此.结论:抗HpIgG2水平可能是Hp感染致十二指肠溃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儿童,依据胃镜及Hp检测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n=40)、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n=40)和Hp阴性慢性胃炎组(n=40)三组,对三组患儿的缺铁性贫血指标、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113.3±11.4)g/L、(77.5±6.5)fl、(12.3±11.5)μmol/L、(16.5±8.2)μg/L和(116.3±13.2)g/L、(76.6±6.5)fl、(12.5±6.5)μmol/L、(20.3±12.5)μg/L]均显著低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33.5±7.5)g/L、(87.2±6.3)fl、(19.5±5.3)μmol/L、(35.2±11.5)μg/L](P<0.05),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67.5±18.2)mmol/L、(73.5±18.2)mmol/L]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54.2±15.2)mmol/L],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2.5%(17/40)、47.5%(19/40)]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0.0%(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Hb、MCV、SI、TIBC、SF水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