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育中体积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连续切片技术,光镜观察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的体积进行测量,定量研究肾小体体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胚龄16 d 时逗号小体及 S 小体出现,胚龄18 d,出现了Ⅲ期和Ⅳ期肾小体,生后7 d,逗号小体及 S 小体消失,肾小体的体积从胚龄18 d 到生后40 d 大约增大86倍。结论:大鼠肾小体于胚龄16 d 发生,生后40 d 达到成年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鼠和小鼠胚胎后肾移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东钰  李晓明  郭敏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33-334,338,I0005
目的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和小鼠的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胚胎后肾移植的最佳胚龄及血管起源。方法应用光、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胚龄的后肾移植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及后肾内CD31+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离体后肾移植10天后成熟的肾小体形成,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排斥反应轻微;胚龄20天的大鼠后肾和胚龄14、16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出现明显排斥反应,且随着胚龄的增长排斥反应逐渐加重。CD31+阳性细胞分布在肾小体毛细血管内皮及部分皮质中的间质细胞。结论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中均无成熟肾小体出现,是移植的最佳时间;后肾移植物内的毛细血管袢是由移植物的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小鼠肾小体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灵均  郭敏  陈河 《解剖学报》2005,36(1):99-102
目的 探讨小鼠肾小体形态的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生前和生后小鼠肾脏中各发育阶段的肾小体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立体计量学的测量。结果 可见肾小体发育的4个阶段,胚龄14d时,Ⅰ、Ⅱ期肾小体出现,生后7d消失。胚龄16d时,Ⅲ、Ⅳ期肾小体出现,其体积从胚龄16d到生后4JDd增大约70倍,数目从胚龄16d到生后7d增加约20倍,生后7d后基本恒定。结论 小鼠肾小体于胚龄14d发生,生后7d前增殖明显,生后7d后不再增殖,肾小体的发育以单个体积迅速增大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小鼠肾小体的生长曲线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王灵均  郭敏 《解剖学杂志》2003,26(5):457-460
目的:探讨小鼠肾脏发生发育过程中肾小体体积的增长规律。方法:光镜下应用体视学方法对生前和生后小鼠肾脏中各发育阶段的肾小体体积进行测量。结果:胚龄14d时,逗号小体和S小体出现,生后7d消失。胚龄16d时,Ⅲ、Ⅳ期肾小体出现,其体积从胚龄16d到生后40d大约增大70倍。结论:小鼠肾小体于胚龄14d发生,从生后7d到生后40d体积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检测Slit2在小鼠肾脏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探索Slit2对肾脏发生发育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选取胚龄(E)12、14、16、18天胎鼠和生后(N)1、7、14、21、40天仔鼠,每组随机选取10只。胚龄12天取全胚,其余各组胎鼠或小鼠剖腹取肾脏,制备石蜡切片和提取蛋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系统观察小鼠肾脏Slit2的表达和定位;通过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肾脏Slit2的表达变化。结果Slit2在胚龄12天肾脏的生肾区即开始表达。其中,Slit2在输尿管芽明显表达,在生后肾组织中仅在输尿管芽周围的间充质聚集部位表达,其余部位并无广泛表达。随着肾脏的发育,Slit2在肾小体发育的逗号小体阶段、S小体阶段有较强的表达,在Ⅲ期肾小体阶段,Ⅳ期肾小体阶段及成熟肾小体阶段有微弱的表达。在肾脏早期髓质出现后,Slit2在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均有表达。Slit2表达量从胚龄14天到胚龄16天轻度增加,从胚龄16天到生后40天逐渐减少。结论 Slit2在发育各阶段的肾小体、发育及成熟期的泌尿小管中均有表达,提示其对肾小体和泌尿小管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测量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进行形态观察和体视学计量。结果:大鼠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从胚龄18d到生后40d肾小体的体积大约增大86倍,肾小体的数目大约增大7倍,生后7d之后基本稳定。结论:大鼠肾小体发生始于胚龄16d,肾小体的体积于生后40d达到成年水平,肾小体的数目在生后7d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7.
王灵均  郭敏 《解剖学报》2005,36(1):103-106
目的 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规律及形态学特点。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别对不同胚龄和生后日龄小鼠肾小体内细胞凋亡进行观察。结果 胚龄14d肾小体发生时就出现细胞凋亡,胚龄18d左右达到高峰,l随后缓慢下降。肾小体内凋亡细胞以内皮细胞和足细胞多见。凋亡细胞的两种结局:1.被邻近的细胞所吞噬;2.落人肾小体的毛细血管腔或肾小囊中。结论 小鼠肾小体的整个发育过程均存在细胞凋亡现象,肾小体内细胞凋亡与肾小体发育的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胚龄14、16、18 d胎鼠和生后1、3、7、14、21、42 d仔鼠Ang-1和Tie-2的表达.结果:Ang-1在胚龄14 d胎鼠肾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中呈微弱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体,间质血管以及肾小管中.Tie-2于胚龄14 d首先出现在肾间质,以后随着肾的发育,出现在肾小体以及间质血管中.结论:Ang-1和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对肾小体毛细血管的形成、间质血管的发育及血管稳定性的维持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灵均  郭敏 《解剖学杂志》2005,28(1):100-101
人胚胎时期肾小体发育就已经完毕,然而某些动物侧如大鼠,生后仍有新的肾小体产生。目前国内外有关发育中肾小体数目的研究多见于人、猪和大鼠等,而关于发育中小鼠肾小体数目变化的定量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胚龄10d到生后404共12组的小鼠肾小体进行了观察和数目的测量,为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提供形态定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鼠肾脏发育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敏  杜靖  穆长征  邵佑之 《解剖学报》2001,32(3):268-270,T010,T011
目的:研究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规律及形态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和TUNEL法分别对不同胚龄、生后日龄小鼠肾脏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结果:皮质凋亡细胞多出现在生肾区S小体之间和是肾小体内,凋亡高峰期在胚龄14-18d之间,髓质凋亡细胞出现在肾小鼠管上皮内,凋亡高峰期在生后7d 左右。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皮质和髓质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细胞皱缩。皮质和髓质凋亡细胞结局为,被邻近细胞吞噬,或脱落到肾小管腔内,结论: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确有细胞凋亡;皮质中细胞凋亡与生肾区的出现和肾小体发育完善有关,髓质中细胞凋亡与髓质中肾小管和集合小0管的有发育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田娟  郭敏 《解剖学报》2009,40(1):137-140
目的 观察小鼠肾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UB)生长方式及其与诱导产生的肾单位数目之间的变化规律.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不同胚(日)龄小鼠输尿管芽发育及肾单位数目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胚龄12d时,输尿管芽及其分支出现,输尿管芽是以二叉分支方式生长;胚龄14d,输尿管芽诱导的肾单位出现;胚龄16d至生后5d,输尿管芽不断分支,输尿管芽尖数目及肾单位数目不断增加;生后7d,输尿管芽消失,肾单位数目固定.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胚龄14d至胚龄18d,每个输尿管芽尖可诱导1个肾单位发生;生后1d至生后5d,每个输尿管芽尖可诱导4个肾单位发生.在整个肾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可发生10~11次分支. 结论 肾单位数目与输尿管芽分支程度成正比,但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鼠肾脏发育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1,AT_1)和受体2 (AT_2)的表达特征,探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AT_1和AT_2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并结合体视学方法检测胚龄12、14、15、16、18d及生后日龄1、3d小鼠肾脏发育中AT_1和AT_2的表达。结果AT_1和AT_2均首先出现在输尿管芽,然后出现在肾小管,生后表达逐渐减弱。早期肾小体内AT_2丰富表达,随着肾小体的成熟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在小鼠肾脏发育中,AT_1可能与输尿管芽分支不断延长以及肾小管的增殖密切相关,AT_2可能与输尿管芽和肾小体的相互诱导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小鼠肾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c-Met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1、14、16d和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1d和40d小鼠肾组织内c-Met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et的表达在各期集合管较强,皮质肾小管内次之,肾小体表达较弱.体视学测量和免疫印迹法结果均显示随着胚日龄的增加,c-Met在各期肾小体、皮质肾小管及集合管的表达是先增后减.结论:c-Met可能对肾各结构的发育以及成熟肾的形态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胚胎及生后小鼠肾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明  于嵩  郭敏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17-319,I000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1,AT1R)在小鼠早期肾脏发育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检测胚龄14、15、16、18d及生后日龄1、3d小鼠肾脏发育中AT1R的表达。结果胚龄14 d,AT1R在输尿管芽中有少量表达,胚龄15 d时AT1R表达达到高峰,从胚龄16天开始AT1R在输尿管芽及其分支表达明显减弱,而较多出现在皮质肾小管,胚龄18 d时,只有微量表达。AT1R在小鼠后肾发生发育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空顺序,最先出现在输尿管芽,然后是肾小管及肾小球。结论AT1R与输尿管芽分支不断延长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鼠阴栓龄胚第11~17天、19天及生后1天,1~3周新生肾发育过程中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 AcP(Wachstein 改良的 Gomori 方法)、AlP(钙钴法)、ATPase(WachsteinMeisel 中性法)、非特异性酯酶(Pearson 法)的观察,以成年肾做对照。1.肾小体在胚14天,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亨利氏襻在胚16天,相继开始分化。2.AlP 活性随肾小体等结构分化完成而减弱,晚期随近曲小管的结构与功能分化渐趋完善而增强。胚16,17天时,肾功能初步建立,此时集合管出现 AcP 和 ATPase 反应强阳性的“附加细胞”,这种细胞在胚19天~初生达最大量,以后逐渐减少,成年肾仅于皮质集合管可见。“附加细胞”出现的意义曾加讨论。3.新生的小鼠肾尚未成熟,AcP、AlP、ATPase 随肾生后的不断发育而变化,其活性强度与分布特点大致都在生后三周左右才接近成年型。4.非特异性酯酶在生后四周才显示活性并伴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肾的 AlP 从生后一周已出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电镜对3~20周22例人胚和胎儿肾小体的组织发生进行了观察.受精后第25天胚肾已有肾小体发生.随着胚龄的增长,肾小体的发生数目增多,肾小体的形成方式是:胚肾内先形成许多厚壁小管,在一部分厚壁小管的诱导下,另一部分厚壁小管的一侧壁呈帽状增厚,分化形成造血干细胞、毛细血管内皮及肾小囊脏层,对侧壁形成肾小囊壁层.即厚壁小管的双侧壁形成肾小体.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光,电镜对3-20周22例人胚和胎儿肾小体的组织发生进行了观察,受精后第25天胚肾已有肾小体发生。随着胚龄的增长,肾小体的发生数目增多,肾小体的形成方式是;胚肾内先形成许多厚壁小管,在一部分厚壁小管的诱导下,另一部分厚壁小管的一侧壁呈帽状增厚,分化形成造血干细胞,毛细血管内皮及肾小囊脏层,对侧壁形成肾小囊壁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育中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体视学测量.结果:在肾小体发育过程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由厚变薄,内皮孔从无到有,毛细血管袢逐渐增多;从胚龄18d到生后40d,毛细血管的长度和表面积大约增大了271倍,体积大约增大了110倍.结论:大鼠血管球毛细血管在肾小体滤过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鼠肾脏发生发育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鼠肾脏胚胎及生后发生发育规律。方法 应用光镜连续切片技术结合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结果 皮质出现的时间为胚龄 14日 ,早期髓质结构出现在胚龄第 18日。皮质生肾区在生后 7日消失 ,生后 2 1日出现髓质内带。体现学分析结果说明 :髓质主要在生后发育完善 ,皮质体积在生后快速增大 ,肾小球的数目在生后 7日前发育完毕。结论 小鼠肾脏单位的发育是从胚胎后期 ,即胚龄 14日开始进行的 ,至生后 7日完成。胚胎 18日始到生后 2 1日是髓质发育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观察FGF10及其受体FGFR2 Ⅲb在小鼠肾脏发生发育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它们在肾脏发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胚龄12、14、16、18 d和生后1、7、14、21、42 d小鼠肾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FGF10和FGFR2 Ⅲb的表达。结果 E12 d FGF10及FGFR2Ⅲb开始在输尿管芽微弱表达;随着肾脏发育成熟,FGF10及FGFR2Ⅲb主要表达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FGF10在近曲小管表达,近直小管无表达;FGFR2Ⅲb在近端小管无阳性表达;生后肾组织及发育各阶段肾小体未见FGF10及FGFR2Ⅲb表达。Western blot显示随着胚(日)龄的增加,FGF10及FGFR2Ⅲb在肾脏的表达量先增后减。结论 FGF10和FGFR2Ⅲb在肾脏发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