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疾病预后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洪涛 《河北中医》2006,28(4):299-300
疾病预后学说是《内经》、《难经》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其理论依据有"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五行生克制化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继承和发展了其中的疾病预后学说,在其著作《伤寒论》中有着广泛体现.  相似文献   

2.
浅谈《内经》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红 《河北中医》2004,26(1):48-48
《内经》对针灸的理论和应用有全面的论述,其中关于灸法的论述涉及36篇,《素问》中有19篇,《灵枢》中有17篇,内容虽然不多,但对灸法理论基础的奠定和后世灸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于波  桂申波 《中西医讯》1996,(24):119-119,113
  相似文献   

4.
肾脏病患者饮食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肾脏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肾脏功能减退时无法将毒素排出体外,使代谢废物潴留导致中毒症状(即尿毒症),对本病的治疗除药物外,饮食疗法非常重要,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来改善病情、增强体质。饮食疗法原则:在保证人体每日热量需要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肾脏病变及肾功能情况而制定。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五脏病证名称与现代中医病证名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简称《国标》)中的五脏系列禀明定义与《黄帝内经》中的病证名含义相比较 ,分析古今病证名称的差异 ,探讨中医疾病名称的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老恒言》为清代著名养生家、文学家曹庭栋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自号慈山居士,浙江嘉善人,工诗善画,著作颇丰,尤精养生之学,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75岁之际,“随事、随物留心观察,闲披往藉,凡有涉养生者,摘取以参得失”,旁征博引,参考历代书籍30  相似文献   

7.
每一种食物有它的营养特性,正常的饮食不但能增进人体健康而且选择性地食用又能促进疾病的痊愈.与医护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饮食护理方面,笔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正确理解“神”的内涵,对于学习掌握中医理论和指导临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在《经》中,“神”的概念富有多种意含义,对中医学的影响也是多角度的。现就“神”在《内经》中的含义初步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经》论痹有专篇,其含义是多方面的。作为一种病证,可以泛指一切因邪气痹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病证。而当前痹证一般多指外邪侵袭肢体经络所致的肢体痹,对脏腑痹的论述很少,二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医食同源”。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饮食调养,大多主张有病先食养,“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在临床上,饮食疗法是综合疗法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身、防病、疗疾上能起到某些药物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正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问世,这部经典巨著汇集了古...  相似文献   

11.
12.
《内经》中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系相关病证研究是以肾脏及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器官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证规律.肾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阴,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气与四时之冬相应.  相似文献   

13.
李薇  李永红 《北京中医》2012,(2):114-116
《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并在食养、食疗、食补、食忌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阐述,对社区饮食健康指导具有积极的意义。合理的健康饮食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调节脏腑功能,对疾病的康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高阳 《河南中医》2005,25(1):23-24
刘启廷,男,主任中医师,原山东省临沂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山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外感热病、肝胆病及疑难杂病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体质的认识在《内经》时代已有论述 ,只是这些认识并不系统。作为诸多体质分型的一种 ,气虚体质在历代医家的论述中可找到诸多依据。中医常将“气虚”的种种表现都归于“证”的概念之中 ,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对“体质”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 ,也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形成“气虚”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 ,或先天元气虚衰 ,或后天脾胃气虚。“气虚”体质的形成 ,可谓“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同时“气虚”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某种疾病的特定成分 ,而是潜夹在各种疾病之中 ,或先于疾病而存在的一种体质状态 ,或疾病之后未复原的体质状态 ,这也…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痛风患者容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很复杂,高尿酸血症易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他一些并存的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饮酒及缺乏足够体育活动等因素也是导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痛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积极治疗同时存在的冠心病和  相似文献   

17.
浅析《内经》对饮食的认识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武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44-1445
《内经》对饮食与人体的密切关系有精辟而系统的阐述,认识到饮食不仅是人体水谷精微的来源.是人体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发生病变。强调饮食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合理辨证膳食是增强人体正气、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黃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其饮食养生有精辟见解,倡导食饮有节,戒过饥过饱;认识到各种食物要相互搭配,避免偏嗜;饮食宜清淡,不宜厚味;热病后注意忌口,以免食复发生,对现代养生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脉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绪良 《光明中医》2006,21(12):17-17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经典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脉诊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饮食养生法源于<内经>,又在明代医家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例如<内经>书中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再如<本草纲目>中谓:"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