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越来越被家长们认可,也受到更多中医儿科专家的关注;本文概述了近2年来各中医儿科名家关于抽动障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不同观点以及治疗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频率角度初步探讨制定合理的儿童抽动障碍中医量表。方法:自拟中医抽动频率表,根据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评分,将抽动症病例分为可疑、轻微、轻度、中度4组,比较各组中医抽动频率表评分的差异性。根据治疗前后耶鲁量表的进步率,将抽动症病例分为显效、有效、好转、无效4组,比较各组中医抽动频率表治疗进步率的差异性。结果:可疑、轻微、轻度、中度4组中医抽动频率表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各组间中医抽动频率表积分有显著差异;显效、有效、好转、无效4组中医抽动频率表进步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抽动频率表可以反映抽动障碍病情,但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加大,儿童抽动障碍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因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更有甚者明显异于常人而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之一,影响患儿学习及心理健康。中医在治疗抽动障碍方面效果良好,且方法多样,如口服汤药、针刺、推拿、灸法、贴敷等,其疗效日益得到认可。此文综述了近十年相关文献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结果 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肝旺风动证65例(30.7%),肝肾阴虚证38例(17.9%),脾虚肝亢证55例(25.9%),痰火扰心证54例(25.5%)。结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证型;风、痰、火、虚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临床诊疗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辨证、规范治疗等方面探讨中医临床诊疗规范;以期为中医规范化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型与舌象的相关性,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治疗作出努力。方法将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分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4个常见证型,采用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对4组患儿的舌象进行测定。结果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多见淡红舌和红绛舌;苔色多见白苔和浅黄苔。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结论淡红舌、红绛舌、白苔、浅黄苔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舌象,可以为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依据。舌象参数中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等可作为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晓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1)
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病久可引起心理障碍,并伴发多种行为障碍及不同程度地损害儿童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本人以平肝息风、柔肝疏肝、祛痰活血为基本治疗原则,结合临床辨证及不同的症状表现用药,并配合日常生活调理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17)
抽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增加,社会认知度低,误诊率高,特别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与检测,治疗方案的执行,患者依从性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将中医五行与临床实践、健康管理相结合,构建该病的中医五行健康管理方案,融五行体质、五行病机、五行证治、五行养护为一体,使该病的健康管理从信息采集、诊疗准则建立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了系统而行之有效的思想指导和管理原则,突显中医防治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超短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10min。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中药外敷每日1~2次,每次15min。两组均2w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超短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系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查和资料提取,最后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总样本量2783例。Meta分析结果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OR=3.78,95%CI(2.94,4.87),P<0.00001];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合并效应量及加权均方差分别为[WMD=-15.13,95%CI(-19.14,-11.12)],[WMD=-8.03,95%CI(-10.31,-5.75)],表明治疗组血压低于对照组。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也降低剖宫产率[OR=0.41,95%CI(0.31,0.53),P<0.00001],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OR=0.38,95%CI(0.27,0.54),P<0.00001]的发生,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血压状况、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合并症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0例帕金森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帕金森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佐匹克隆,7.5 mg,口服,每晚;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定颤安神方,2组患者均治疗21 d。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PSQI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组内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1。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后有效降低帕金森睡眠障碍患者PSQI量表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