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生物电刺激乳房护理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收治的产后出现乳房胀痛需要乳腺疏通的4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手法,观察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手法,两组产妇在乳房疏通按摩过程中,均辅助低频脉冲生物电刺激。护理干预3 d后,比较两组产妇乳腺疏通效果及护理疗效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 d后,观察组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也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 d后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与生物电刺激相结合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产妇产后乳腺管疏通度,护理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与早期乳腺穴位按摩联合应用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提高母乳喂养,减少乳腺炎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3~10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行产科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并在产后2h及时进行乳房穴位按摩。结果观察组泌乳率,泌乳量,乳房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埋豆方法和早期乳房穴位按摩的应用可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1 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00例和实验组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支持、宣教及床边指导.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同样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12 h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治疗.结果 实验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乳量较对照组多,出现乳房胀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治疗能促进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提升,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为母乳喂养提供了保障,此方法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妇女分娩后2~8周内,因乳腺管堵塞,乳汁的淤积形成硬块及其分解物刺激所引起的炎症,叫作急性淤积性乳腺炎,故又名哺乳期乳腺炎。笔者采用疏通法治疗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此法只限于淤积性乳腺炎,不适于化脓性乳腺炎。1 临床资料 本组6O例,年龄在24~30岁;产后10~50天;乳房出现硬块胀痛50例,伴有发热者10例。2 操作方法 用酒精消毒患侧乳头,以无菌针头平放在乳头上轻轻拨开乳腺管开口处的硬痂,然后用手顺着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产妇乳汁淤积所致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大连市中医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乳汁淤积所致急性乳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35例,采用乳房按摩及低频脉冲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乳腺淤积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敷与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乳房胀痛及泌乳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产科足月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进行乳房热敷和穴位按摩,3次/d,连续3d;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母乳喂养。3d后评价乳房胀痛程度,5d后观察母乳喂养情况。观察两组的乳房硬度、乳房充盈度、乳腺管通畅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母乳喂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乳房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乳房充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乳腺管通畅通畅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乳房热敷和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疏通初产妇乳络,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减轻初产妇乳房胀痛程度,降低其乳房硬度,提高其乳房充盈度、乳腺管畅通度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正>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在产后2~3 d发生,由于乳汁不能及时排除或乳管淤塞不通,乳汁淤积成块,出现胀痛。当乳房肿胀时,乳晕变硬,乳头相对变短,婴儿吸吮困难,甚至拒乳,母亲也因疼痛不愿哺乳,严重时导致化脓性乳腺炎的发生,还会影响产妇的手臂活动,给产妇造成痛苦。为了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时有效地疏通乳腺管和排空乳汁,是减少产后乳房胀痛的关键,也是提高母乳喂养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通络行粉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乳房按摩在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足月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及58例,观察组产后第1天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乳房按摩,结果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可增加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增多,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治疗仪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乳喂养宣教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并结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按摩。比较2组产妇始动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始动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充足,乳房胀痛程度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揪.05)。结论对产妇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并结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按摩,可以使始动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充足,乳房胀痛程度降低,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两组产后产妇进行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产妇300例,随机(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在产后按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产后第2小时开始对乳房的膻中、中俯等5个穴位进行按摩;对照组只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乳汁分泌量及产后第4天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产妇乳房Ⅰ级(轻度)和Ⅲ级(重度)胀痛分别占35.3%和9.3%,而对照组Ⅰ级(轻度)和Ⅲ级(重度)胀痛分别占18.0%和34.0%,研究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产妇乳汁量多的占73.3%,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产后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1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7例产妇按自愿方式分为两组,产后实行乳房穴位按摩的为实验组,共105例;实施常规方法护理的为对照组,共102例,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过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产后泌乳提前,且泌乳量增加,产妇乳房胀痛、乳汁滞留明显减少,实施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能提高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乳房按摩在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无妊娠合并症、足月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后第1天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增多,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及乳房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及减少产后出血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产妇60例按产妇和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组在阴道产产后2h、剖宫产术后4h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情况较对照组好,24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穴位及乳房按摩能促进乳汁分泌,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足月分娩的18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产妇接受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穴位按摩,对比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产后前3d泌乳量及穴位按摩对产后康复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90例产妇,在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开始泌乳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前3d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房肿胀评分、乳房疼痛评分、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以明显促进产妇的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低频脉冲电用于产后催乳的效果。方法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6例。两组产妇均给传统产后饮食。观察组产后1小时应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催乳治疗,每次60分钟,每日1次,连续3天。产后第一、第二、第三个24小时评定催乳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乳汁分泌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用于产后催乳效果好,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初产剖宫产产妇浮现胀痛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5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初产剖宫产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后6h由专业乳房护理人员同时进行乳房按摩护理。对比2组乳腺胀痛情况和泌乳始动时间。结果2组产后24h乳腺胀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8、72h轻度乳腺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泌乳时间为(16.36±3.61) 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49±3.7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缓解初产剖宫产产妇乳腺胀痛和改善泌乳功能方面效果确切,能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乳汁的分娩和排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法按摩联合低频电脉冲对产妇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8例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热敷、吸奶等常规性治疗,治疗组给予手法按摩联合低频电脉冲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母乳喂养率和乳腺炎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母乳喂养率和乳腺炎发生率分别为93.750%、6.250%,对照组母乳喂养率和乳腺炎发生率分别为75.000%、1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按摩联合低频电脉冲治疗产后乳汁淤积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乳房肿胀和乳腺炎,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市妇婴医院产科住院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配合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乳头皲裂及乳腺炎的发生率、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乳头皴裂及乳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法催乳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乳腺炎和乳头皴裂的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董春梅 《江苏医药》2015,41(3):365-366
急性乳腺炎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产后乳汁淤积、乳头皲裂、细菌侵入乳腺小叶及腺管结缔组织内引起的炎性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畏寒、发热等[2].轻者使产妇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重者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热、乳房局部形成脓肿.手术切开排脓破坏乳房组织,疗程较长,给产妇身心带来严重的创伤,直接影响哺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有效治疗,解决了婴儿的哺乳问题,也避免了哺乳期乳房的进一步损伤.我们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早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常见的问题 ,一方面乳汁积滞可引起感染 ,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乳房疼痛时 ,乳晕处变硬 ,乳头相应变短 ,不利于新生儿吸吮 ,使母乳喂养不能顺利进行。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如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等措施 ,可有效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在本院正常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 ,无并发症 ,有乳腺疾病者除外 ,新生儿不能吸吮母乳者除外。在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并取得配合的情况下 ,将30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15例 ,护士给予本院常规乳房护理。观察组 15例在产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