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感染肺炎支原体(MP)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LSA)法,对60例RRI儿童,以及50例非RRI儿童,采用试剂盒,定性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结果 60例RRI患儿中有25例MP-IgM阳性,阳性率41.67%.50例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5例,阳性率为10%.两组有显著差异(x2=13.97,P<0.01).结论 R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高,MP-IgM对RRI患儿中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治愈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MP感染治愈患儿100例,其中未发生RRTI的患儿68例设为单纯组;发生RRTI的患儿32例设为反复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RRTI的危险因素。结果 RRTI发病率为32.0%(32/100);年龄≤6岁、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治愈后MP抗体阳性、未使用免疫球蛋白,CD4+/CD8+、Ig A水平低可能与MP感染患儿治愈后出现RRTI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均为MP感染患儿治愈后出现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针对MP感染患儿治愈后出现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有效控制RR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1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MP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加口服序贯治疗,疗程14—25d,辅以解热、镇咳、平喘、支持及对症处理,重症患儿短期给予激素治疗。99例痊愈出院,21例好转出院;住院时间10~23d,平均14.6d。结论MP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有其临床特点,应用阿奇霉索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23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定性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表明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现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65-168
目的:观察长治市妇幼保健院1年内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表现。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住院的呼吸道疾病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的检测。结果 :共收集2 575份标本,MP抗体阳性者371例,检出率14.41%。其中春季检出率为11.45%,夏季为14.80%,秋季为16.16%,冬季为15.47%;年龄3个月~1岁者3.20%,>1岁且<3岁者13.14%,3~6岁者20.48%,>6岁者55.76%;支气管肺炎292例,支气管炎45例,上呼吸道感染16例,支气管哮喘18例。结论:MP感染秋冬季高发,6岁以上儿童检出率较高,MP感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7.
斯奇康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对45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epeatedrespiratoryinfection,RRI)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 (商品名 :斯奇康 )防治 ,观察其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根据1987年4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1],符合标准的患儿81例 ,随机分成2组 ,其中斯奇康组45例 ,男26例 ,女19例 ;年龄 :≤1岁5例 ,~3岁17例 ,~7岁20例 ,~13岁3例 ;病程 :≤1年14例 ,~3年16例 ,~5年11例 ,>5年4例 ;反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因RRI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二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儿急性期均予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20mg,每日1次,静脉点滴,5d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1次,共3个疗程。停药后每周随访1次,随访10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38%,有效率20.00%,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显效率51.67%,有效率25.00%,总有效率为76.67%。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 P〈0.05)。治疗组退热、咳嗽缓解、肿大扁桃体消退、肺部哕音减少或消失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对治疗与预防儿童RRI有较好疗效,既可促进急性期间呼吸道感染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低R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罗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罗红霉素(2.5~5mg/kg,bid)治疗小儿呼吸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对照组40例用口服红霉素(10~15mg/kg,tid)治疗,用药5-14d,比较两者在治疗小儿呼吸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罗红霉素的疗效与红霉素相似,二者的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分别为92.5%和87.5%,经X^2检验,二者显著性差异(P〉0.05)。罗红霉素2例出现轻胃肠道反应,不需中断治疗,且较红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近年来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98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与评价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因素.方法 选取某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1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诱发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因素.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支原体抗体持续阳性、嗜酸细胞增多、年龄、免疫指标为其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单一临床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6岁、抗体持续阳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CD4/CD8降低、IgA水平低下为其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较多,需要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以降低该病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影像学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帮助早期识别和诊治.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住院部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儿童173例,分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大叶性肺炎1 15例和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58例,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影像学、炎症指标等分析比较.结果 MP感染大叶性肺炎男55例,女60例,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男34例,女24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大叶性肺炎中3岁以内婴幼儿15例,3岁以上儿童100例,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中3岁以内婴幼儿22例,3岁以上儿童3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表现如高热、气促、呼吸困难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肺外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心肌损害明显多于MP感染大叶性肺炎.影像学上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中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多于MP感染大叶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在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高于MP感染大叶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常规白细胞(WBC)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系统治疗后,172例患儿(99.4%)预后良好,1例转上级医院.结论 在大叶性肺炎早期,MP-IgM抗体滴度未增高前,可通过发病年龄、肺外表现、影像学差异以及CRP等帮助早期明确MP感染大叶性肺炎和非MP感染大叶性肺炎的诊断,并予合理及时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7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片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结果6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与咳嗽症状,起病3天可闻及异常啰音者23例(34.3%),1周内闻及异常啰音者49例(73.1%);所有患儿1周内均可见胸部X线表现异常;所有病例均早期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结合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常较X线表现晚,早期诊断应结合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临床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为相关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为研究组.选取相同年龄段健康小儿7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在营养状况、微量元素、血常规、先天性疾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行积极治疗,均向好的方向转归或痊愈.未出现不良事件。两组在营养状况、微量元素、血常规、先天性疾病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营养状况差、微量元素缺乏、抵抗力低下、合并小儿先天性疾病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反复感染。结论在同等年龄范围内,加强小儿营养,完善饮食结构,避免出现微量元素缺乏,提高小儿的自身免疫力,对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MP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MPP常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息,喘息在婴幼儿更多见,X线检查多呈支气管肺炎改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多在正常范围,单核细胞绝对值可正常或升高,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结论 不同年龄段MPP临床表现不一,婴幼儿病情较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X线检查改变明显,阿奇霉素治疗MPP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静滴阿奇霉素5d后,隔4天改口服2~3个疗程,每个疗程服药3d,停药4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晚上口服孟鲁司特5mg。结果:治疗组咳嗽性质转变所需天数明显减少,而且能够减少其诱发喘息和哮喘的概率。结论:孟鲁司特联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29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其血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结果 哮喘组中MP感染阳性率为21.02%,哮喘组与非哮喘组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与女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不同季节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小于1岁年龄段儿童与1~4岁年龄段儿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引发哮喘与性别、季节无关,1~4岁年龄段儿童感染MP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干扰素联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及干扰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78.79%),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体林斯、干扰素联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引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的46例MP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咽拭子进行培养,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咽拭子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为(7.21±1.69)d,多数患儿有咳嗽现象,MP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组健康儿童MP阳性率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于1岁的患儿MP阳性率为15.2%,显著低于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段儿童(P〈0.05)。结论MP引发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且MP培养可帮助确诊.对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儿支原体肺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血清MP—IgM阳性患儿,均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20—35mg·kg^-1·d^-1,疗程为7—14d。对末梢白细胞计数增加、CRP升高、痰细菌培养阳性的细菌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对肺外并发症同时采用对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儿中20例均痊愈,4例症状明显减轻后自动出院,2例无效。结论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但因其用药时间较长,通常为1—3周,故儿科临床应用红霉素时,需综合考虑患儿的耐受程度,酌量应用,以免引起较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