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6):2212-2215
目的:研究纳米羧甲基壳聚糖氟化钠涂膜(NCCF涂膜)对龋齿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未处理的牙釉质块为空白对照(A1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分别涂布0.15%NCCF涂膜(B1组)、0.15%柯伯脂含氟涂膜(C1组)、0.15%氟化钠溶液(D1组)的牙釉质块在脱矿液中的钙离子溶出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的超微结构。以涂抹无菌生理盐水的羟基磷灰石片为阴性对照(A2组),采用生物膜活菌计数法考察分别涂布0.15%NCCF涂膜(B2组)、0.15%柯伯脂含氟涂膜(C2组)、0.15%氟化钠溶液(D2组)的羟基磷灰石片在人工唾液中培养12、24、48 h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菌落数的影响。结果:与A1、C1、D1组比较,B1组牙釉质块在脱矿液中钙离子溶出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釉质表面结构基本完整。与A2、C2、D2组比较,B2组羟基磷灰石片上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菌落数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CF涂膜对牙釉质脱矿及口腔中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的生长和黏附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牙釉质脱矿现象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后的发生情况以及如何预防.方法 将本院68例使用口腔内矫治器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使用含氟漱口水进行预防,乙组只进行日常的口腔卫生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 乙组患者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人数占20.59%,甲组患者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人数占11.77%,好发部位为牙托槽、牙颈部以及牙临面,甲组对比乙组牙釉质脱矿的数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内矫治器治疗会引起牙釉质脱矿,治疗中使用含氟漱口水进行日常口腔卫生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牙釉质脱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损伤程度和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8例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结束矫正之后总结总体牙位牙釉质脱矿情况,对牙釉质脱矿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在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上颌牙显著高于下颌牙,P<0.05;在平均牙釉质脱矿指数上颌牙显著高于下颌牙,P<0.05;1级患牙数量远远多于3级、2级和0级,P<0.05。结论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时候,具有较高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尤其需要注意治疗和预防上颌牙牙釉质脱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牙釉质脱矿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治疗的48例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发现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固定矫治器引起牙釉质脱矿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对青少年固定正畸过程中保持牙齿的健康,才能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氟制剂预防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不经任何处理常规进行固定矫治;第2组:使用氟保护漆处理;第3组:使用氟泡沫处理。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牙釉质脱矿程度。结果第2、3组之间牙釉质脱矿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组与23、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3组之间牙釉质脱矿程度显著少于第1组(P<0.05)。结论两种氟制剂在正畸治疗中都能够有效的抑制牙釉质脱矿,两者之间抑制牙釉质脱矿的效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报告表明,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正畸患者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其牙釉质脱矿的患病率高达50%~60%,由此可见,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无论是正畸医师还是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1]。  相似文献   

7.
魏小平 《北方药学》2011,8(11):30-31
目的:探讨采用牙面涂布氟保护漆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釉质脱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采用固定矫治的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82颗牙齿)和对照组(276颗牙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临床常规材料粘接托槽,实验组粘接托槽后,用氟保护漆涂布牙面。观察两组牙齿12个月内的托槽脱落次数以及釉质脱矿情况。结果:实验组抗釉质脱矿能力强于对照组,但托槽脱落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用氟保护漆预防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远洪 《淮海医药》2012,(4):310-311
目的通过对口腔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器使用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了解病损情况及发病原因。方法对60例口腔正畸(1396颗牙)患者佩戴固定矫治器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使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矫治前有82颗牙发生牙釉质脱矿,脱矿率5.87%,矫治后有227颗发生了釉质脱矿,脱矿率16.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牙釉质脱矿多集中在上颌侧牙,发生率29.91%;发生部位多位于正畸托糟龈方的釉质区域,占14.32%。结论固定矫治器引起牙釉质脱矿是正畸治疗值得关注的问题,加强口腔卫生习惯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轻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接受临床口腔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未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0),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患者作为试验组(n=80),分析2组患者出现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占20.00%.牙釉质脱矿与患者的年龄、牙齿位置、正畸酸蚀时间、矫治器种类具有明显的影响关系(P<0.05);治疗后,年龄>60岁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与年龄≤60岁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酸蚀时间≥15 s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与酸蚀时间<15 s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齿位置为磨牙区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与牙齿位置为双尖牙区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齿位置为前牙区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与牙齿位置为磨牙区、双尖牙区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矫治器种类为自锁托槽的直丝弓矫治器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与其他类型的矫治器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矫治器种类为传统的直丝弓矫治器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指数与自锁托槽的直丝弓矫治器、其他类型的矫治器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需掌握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预防,以减少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9-22
目的观察氟化钠联合护牙素治疗牙釉质脱矿再矿化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符合标准的正畸患者48例,共255颗牙,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11例57颗患牙,为空白对照组,未用药物;B组12例63颗患牙,单用氟化钠;C组12例66颗患牙,单用护牙素;D组13例69颗患牙,氟化钠联合护牙素使用。通过激光龋齿探测仪测量牙面釉质脱矿指数EDI,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EDI值,从而观察各组治疗对牙釉质再矿化的效果。结果 A组各个疗程后与治疗前EDI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C组、D组第1、2、3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EDI值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采用SNK法两两比较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D组的EDI值显著低于B组、C组(P均0.05)。结论氟化钠联合护牙素使用,能提高牙釉质脱矿再矿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现阶段,在临床口腔矫正装置中,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较为常用,但是,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极易引发牙釉质脱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一些牙齿,破坏口腔健康,将口腔清洁难度加大,造成菌斑积聚,进而造成牙周具有异常的环境,从而促进牙釉质脱矿概率的提升。为了对不同牙位的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将有效依据提供给牙釉质脱矿的预防,本研究探讨了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正畸治疗中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情况,完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20例(共1580颗牙),对比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牙齿的釉质脱矿情况。记录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牙釉质脱矿发病率及脱矿的严重度,获取患者牙齿釉质脱矿指数。结果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者71例(59.17%),共286颗牙(11.09%)出现釉质脱矿现象。上颌侧牙釉质脱矿率(18.73%)显著较下颌侧牙釉质脱矿率(16.20%)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脱矿损害发生于正畸矫正器托槽龈方的牙釉质,程度一般较轻,上颌牙EDI平均值明显较下颌牙EDI平均值大(P〈0.01)。其余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牙釉质脱矿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多发现象,在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治疗中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对维护口腔卫生,预防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从初诊进行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每月复诊加力时拆除弓丝进行刷牙,并给予口腔卫生检查监督指导,观看口腔健康教育多媒体。对照组按照青少年原来养成的卫生习惯进行,不给予任何处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牙釉质脱矿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对青少年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有显著影响。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对青少年固定正畸过程中保持牙齿的健康,降低牙釉质脱矿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4.
啜策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50-150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好发牙位和部位并提出预防的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结果:69例患者共1487颗牙齿,31例患者的172颗牙齿治疗后发生了脱矿,发病率和脱矿率分别为44.93%和11.57%。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上的广泛重视,有效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器使用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情况,了解其病损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正畸治疗后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70例矫正治疗前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共120颗牙牙釉质脱矿,脱矿率为7.5%,观察组有240颗牙出现了牙釉质脱矿,脱矿率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釉质脱矿多集中在上颌侧切牙,发生率30.0%,其次为上中切牙,发病率为24.3%,上颌牙脱矿发病率较下颌牙高。结论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临床中应采取正确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研究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商品名GC护牙素)对固定正畸所致牙釉质脱矿的影响。选择固定正畸治疗患者40例,经签字同意进入实验。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在口腔卫生宣教的基础上采用单纯口腔卫生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GC护牙素。2组患者从治疗开始,进行连续13个月的牙〖XCz1.tif,JZ〗照片观察。观测指标为牙面是否有新出现的的白垩色斑片或龋洞,统计并计算牙釉质脱矿率及脱矿指数(EDI)。(1)对照组、实验组的牙釉质脱矿率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高;(2)对照组EDI高于实验组。在口腔卫生措施的基础上使用GC护牙素预防固定正畸所致牙釉质脱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氟涂料与GC护牙素在对牙矫正治疗中釉质脱矿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5月巴中市中心医院行固定矫正治疗的患者110例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56例,1380颗牙)与对照组(54例,1083颗牙),观察组予GC护牙素处理,对照组予氟涂料处理。观察两组牙矫正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矫正治疗前对照组牙釉质脱矿率为3.23%,观察组为3.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治疗后对照组牙釉质脱矿率为8.33%,观察组为4.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治疗后两组牙釉质脱矿率均有所上升,且对照组矫正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率明显高于矫正治疗前(P<0.05),观察组矫治前后釉质脱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护牙素与氟涂料相比可更好地预防牙矫正治疗中釉质脱矿,是改善牙矫正治疗后牙外观和促进患者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牙釉质脱矿是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医源性损害之一.既往的研究表明,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如果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50%~80%牙齿唇颊面会发生釉质脱矿[1-2],不但影响前牙美观,而且容易造成牙体组织的龋坏,因此,一直受到正畸医师的高度关注.本文综合部分学者的研究,对固定正畸治疗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预防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平燕 《河北医药》2014,(20):3138-3140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进行正畸治疗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为22.5%(32/142),其发生与患者性别、疾病种类无明显关系(P>0.05),而受到患者年龄、牙齿位置、正畸酸蚀时间、矫治器种类的影响(P<0.05);牙釉质脱矿多集中在年龄大、前牙区、正畸酸蚀时间长以及使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的患牙,以上各项因素对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指数影响大。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多乐氟预防使用(殆)垫式矫治器导致的牙釉质脱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使用(殆)垫式矫治器的患者84例,成人组44例,未成年人40例,分别随机分为多乐氟组、含氟漱口水组和未处理组,其中多乐氟组为实验组,含氟漱口水组为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在戴入即刻和戴入之后每3个月在(殆)面用多乐氟处理,含氟漱口水组每日含漱1次,未处理组仅做口腔卫生宣教.6个月后观察各组之间(殆)面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 6个月后,未成年人实验组和含氟漱口水组的牙齿(殆)面牙釉质脱矿率明显较未处理组轻,而成年人实验组和含氟漱口水组与未处理组的脱矿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多乐氟能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戴用活动式(殆)垫所导致的牙釉质脱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