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济生集》中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和归纳《济生集》中处方所载药物,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和列排序分析方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济生集》载方49首,常用中药99味,共出现338次,核心药对为当归-川芎。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寒性和平性,热性最少;甘味和辛味药使用最多,苦味和淡味次之,酸味和咸味最少;脾、肝、胃、肺、心肾经较多,其余归经均较少。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初步得出《济生集》中药物的配伍和组方规律,有助于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探悉汪机《石山医案》中45首膏方丸剂(以下简称膏丸方)的配伍规律。按照选方标准把收集到的方剂按照病种汇编成类,采用用药物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药性分类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以得出45首膏丸方的配伍规律,以及膏丸方治疗整类疾病所体现的特点。《石山医案》中膏丸方的配伍用药主要涉及补气药、清热燥湿药、补血药、理气药、利水消肿以及清热凉血药五大类。单味药以当归、人参使用居多,药物性味多偏于甘温,多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各种变证。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有不少方剂,是寒凉药与温热药同时使用,“寒温并用”是张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论述《伤寒论》中方药寒温并用的配伍目的,并略举数例分析其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试图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治疗痿病上选用的方药,初步发掘古代中医治疗痿病的方药,常用药物及药物配伍使用概况,探讨其常用复方中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中以"痿"、"萎"、"委"、"痿躄"为检索词,检索出有关中药治疗的条文以及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方剂类的古籍中翻阅中医中药治疗痿病的条文,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的方药,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古代对痿病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从多角度探讨痿病方药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5.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所记载的方剂上溯歧黄,下逮百事,被称为“方书之祖”。其组方精简,配伍严密,科学性很强,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方剂的配伍主导着药物在方中的功效发挥。我们对《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配伍与功效发挥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麻黄是全书使用频率较高的药,《伤寒杂病论》载205方,含麻黄的方剂共有25方,占总方的12.20%,仅次于甘草和桂枝,麻黄在《伤寒杂病论》中功效广泛且特色明显,现将麻黄的不同配伍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严氏济生方》小蓟饮子对后世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紫癜性肾炎等以尿血或血淋为主症的疾病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组成为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栀子、甘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来辨证分析《严氏济生方》中小蓟饮子方药组成及配伍,其方药以泻为主,补泻相结合,标本兼顾,临床应用时每遇尿血、血淋之下焦瘀热,蓄聚膀胱证者,灵活加减,每每可收到奇效。撰写本文以便更好指导、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中医肿瘤方配伍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医方剂大词典》中肿瘤方单味药、药对与药组之间的关联关系,初步探讨肿瘤方的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肿瘤方587首,分别采用频繁模式、Apriori算法,分析单味药、药对与药组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 显示肿瘤方选用的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代表药物如三棱、莪术、木香、陈皮等。结论 肿瘤方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与行气止痛药物配伍使用,在此基础上配伍补气健脾、温阳散寒或者化痰散结的药物等。  相似文献   

8.
依据《温病条辨》性味组方、释方特点,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所得核心药对、药组,探讨《温病条辨》养阴方剂配伍规律。中、上二焦肺胃阴亏,治以凉润之法,用味甘性寒药物配伍以生津养阴之品;下焦肝肾阴液耗损,治以酸甘咸寒之法,以味酸、甘、咸性寒药物配伍组方。把握养阴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阴亏之证的选方、用方、制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因其附生于母根鸟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善通十二经。《伤寒论》对附子应用极广,配伍精当,功效众多,《伤寒论》运用附子的方剂有20方,涉及条文37条,其中8个方是四逆汤类皆为生用,剩下12方皆为炮制用。本文探讨《伤寒论》中附子的配伍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胃阳虚证"方药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筛选治疗"脾胃阳虚证"方剂203首,采取"Excel数据透视表","SQL Server 2005_DMAddin关联规则","spss17.0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脾胃阳虚证"方剂中,温里药、补气药分别占整个用药23%、20%,而补阳药仅占用药2%;出现频次超过60次的药物是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厚朴、附子等;关联性较为重要的药物是干姜、白术、人参、炙甘草、附子等;排名较前公因子分别代表"补气药"集合,"理气活血化湿药"集合,"温里药"集合等。结论:"脾胃阳虚证"治疗方剂由"温里药"、"补气药"配伍"理气药","芳香化湿药"等而成,基础方为"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附子、诃子、茯苓、厚朴"。  相似文献   

11.
从内涵、应用指征、方剂、药物4个方面对王清任的补阳助阳与回阳学术思想提出了新的认识。补阳助阳法反映的是王清任补养元气的学术思想,专为气虚证而立,并创立了10首著名的补气方剂,主要的补气药物为生黄芪和党参。回阳法针对阳虚证而设,创立2首方剂,首选药物为炮附子。王清任的补阳助阳与回阳法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备急千金要方》治疗消渴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消渴病提供有效的资料.方法:通过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消渴病的深入研读,从理、法、方、药、防各个角度进行挖掘、整理和整合.总结归纳出书中对消渴病的诊治规律.结果:消渴大致有偏实证和偏虚证两大类.偏实证分为胃肠实热证和肾实证.偏虚证又分为肾气不足证、肾阴亏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治疗方法一方面强调清热养阴,以偏纠偏,运用寒凉药性纠正病之内热,达到润燥止消渴的目的.另一方面,依据阴阳互根,虚热不忌温阳.适当加温热之品,以温助肾阳,恢复肾之气化功能,既能正常输布津液,又有利于利湿泄肾浊,更利于补肾填精,做到祛邪、扶正止消渴.结论:《备急千金要方》对消渴的治疗,为诊断治疗开创更为广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素圃医案》系清康熙年间江浙名医郑重光(号素圃)晚年的医案集,《素圃医案》4卷计收184案.素圃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医案具有鲜明的火神派风格.笔者对《素圃医案》这本旷世奇书作了逐方逐药研究,现在此从“重视阳气”、“敢用姜附,喜用人参,重用茯苓”、“治病宗经,喜好经方”、“诊断独重脉诊”、“善用合方和药物组成”、“博采后世名方成方”等几个方面将其特色浅探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的方秀兰中医辨治肺癌学术经验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方秀兰的肺癌治疗思想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方秀兰教授2022年1月~2023年1月门诊时确诊的124例肺癌患者的治疗处方,将各项用药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159味药物(出现频数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并借助于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律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间的配伍规则,以两周为1疗程,评价用药后1个月时的疗效,深入挖掘方秀兰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思路。结果:中药方剂共378首,涉及中药159味。中药四气以寒性药物居首,以温性药物次之。五味以苦味、甘味药物为主。归经以肺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脾经、肝经的药物次之,分别位列第二、三位,药物功效以补虚为主。结论:方秀兰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强调病症结合、辨证论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痰、活血化瘀、健脾化湿、化痰散结为法,辅以补虚、理气、清热,符合肺癌以正虚为主,痰、瘀、毒夹杂为病的发病机制。方秀兰教授的用药规律与治法可为肺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痹的发病关键是阳气痹阻,治疗强调补气通阳为先,养血活血贯穿始终。针对“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特点,还应适当配伍逐瘀通络之品。用药的同时要注重生活调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成无己提出“风为阳邪”之说,后世医家多从其说。然仔细推敲,此说问题有二:第一,其阴阳划分标准是什么?第二,后世不同概念的风邪阴阳属性是否相同?本文以人体感受风邪后之首发症状的阴阳属性作为风邪阴阳属性划分的标准,认为外风属阴邪,内风的阴阳属性应根据其不同的病机而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附子减毒与药效的关系。方法:对附子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先煎减毒、久煎减毒等方法对药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附子炮制品的毒性和疗效是不同的,炮制和久煎能降低附子的毒性,但存在炮制、久煎减毒过度倾向;附子合理的配伍可减毒增效,但它的药效仍受附子炮制品的影响。结论:在对附子进行减毒的同时应注意存效和增效,建议应该寻求一种高效低毒的炮制品作为附子的法定炮制品,可使附子在安全范围内发挥最佳药效。  相似文献   

18.
风药指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之效的一类药物。根据文献总结,风药可分为发散外风类、平熄内风类及搜风类药物等三类。风药的应用常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湿病治疗中使用尤其广泛。湿邪为六淫之一,其病病因繁杂,致病多样,风药在湿病证治中常与他药配伍应用,其主要有升发脾胃阳气、调理三焦气机、开玄府透邪及通利血脉等四个作用.在湿病具体应用中,风药根据病机与其配伍药物而发挥不同作用,临床使用当细审病机,辨证论治,正确应用风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医案378份,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运用Excel表进行录入,然后用SPSS 16.0 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WeKa 3.6.2怀卡托智能分析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寻找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结果:①共有272份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428次;共得药物173味,出现的总频次为9 623次,常用中药有白芍、柴胡、川芎、当归等27味。②益气活血药、补肾助阳药、祛风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通络药及健脾理气和胃药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配伍药类。③圣愈汤、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苓桂术甘汤等为施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药。④药物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加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加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加解表药和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加祛风湿和补肾药、解表药加祛风湿药和理气药是其组方配伍的主要规律。⑤施杞教授常用的药对有桃仁与红花、牛膝与羌活、青风藤与络石藤、全蝎与蜈蚣、仙茅与仙灵脾、桂枝与防风、板蓝根与玄参等。结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现益气化瘀补肾的学术思想,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反映了施杞教授临床用药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收集整理岳关中、沈炎南、方和谦、朱良春、邓铁涛等10位名老中医治咳的医案分析发现,咳嗽无论外感与内伤,病位总以肺为主,肺失宣肃为咳嗽的基本病理机制,痰是引起咳嗽的最重要因素,临床上,几乎所有的咳嗽患者均有痰,因此,治疗咳嗽的高频药物中以化痰药、解表药、止咳平喘药、补气药、理气药运用居多。其中治疗咳嗽的中药共计126味,使用频次885味次;单味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杏仁,共计48次(50.5%),其他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陈皮37次(38.9%)、甘草36次(37.9%)、桔梗36次(37.9%)、半夏28次(29.5%)、茯苓24次(25.3%)、前胡24次(25.3%)、枳壳22次(23.2%)、川贝母20次(21.1%)等,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8%。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