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术后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0年1月在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123例,术后服用中药补肾调冲方,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发育与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率。结果:中药补肾调冲方组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无一例发生粘连,月经的期、量、色、质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与排卵基本同步,123例患者中121例术后4~8月妊娠,平均5.5±2.3月妊娠,已有108例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妊娠率达98.4%。提示:中药补肾调冲方改善宫腔镜术后宫壁组织疤痕粘连,提高子宫的容受性,同时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排卵,极大的提高怀孕几率。  相似文献   

2.
谢红艳  吴文清  夏曦 《中外医疗》2011,30(13):102-104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26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病例。结果原发不孕1265例,发现宫腔病变536例(42.37%),按发病率前3位分别是子宫内膜息肉221例(17.47%)、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51例(11.94%)、不全纵隔子宫62例(4.90%)。继发不孕1861例,发现宫腔病变552例(29.66%),按发病率前3位分别是子宫内膜息肉170例(9.13%)、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34例(7.20%)、宫腔粘连89例(4.78%)。原发不孕症与继发不孕症的宫腔情况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不全纵隔子宫、宫腔粘连、子宫发育不良、正常宫腔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组、不全纵隔子宫组、宫腔粘连组、正常宫腔组术后妊娠率分别是46.91%、24.83%、38.46%、65.22%、12.88%。结论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疾病发病率高,宫腔镜是检查及治疗宫腔因素引起不孕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克罗米芬联合针刺及补肾调冲中药对功能性无排卵患者的促排卵作用。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患者,以克罗米芬配合针刺及补肾调冲中药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BT)的变化、B超检测卵泡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5.0%,基础体温连续测定双相率明显提高,卵泡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的比较显示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克罗米芬联合针刺及补肾调冲中药能明显促进卵泡及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有强烈的促排卵、健内膜作用,可显著提高排卵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用中药“补肾调冲方”调整子宫内膜并择时加用克罗米芬(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内服中药“补肾调冲方”调整子宫内膜厚度,当内膜达到7 mm以上时,加CC治疗;对照组:月经D5单纯CC给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促排卵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子宫内膜病变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对35例不孕症患者,同时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腹腔镜下行盆腔、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松解术,输卵管伞成型术,卵巢打孔术,宫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结果35例病人术后输卵管畅通率61.5%,打孔后卵巢自然排卵率为95.0%,高于术前的18.5%,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加克罗米芬的促排卵成功率为93.5%,术后妊娠率为42%。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重庆医学》2012,41(10):998-1000
目的探讨不孕症的病因及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并排除男性不育因素的193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治,在术中视不同情况来选择具体手术方式并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观察妊娠率。结果 193例患者全部明确不孕病因。腹腔镜下发现盆腔病变136例,其中输卵管堵塞及盆腔粘连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子宫肌瘤1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9例,卵巢囊肿13例,盆腔结核3例;宫腔镜下发现宫腔病变57例,子宫发育畸形10例,子宫纵隔7例,宫腔粘连11例,子宫内膜息肉29例;宫、腹腔镜下均发现病变7例。可见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因素。术后跟踪随访发现193例患者中,妊娠147例,术后妊娠率为76.17%。结论宫、腹腔镜对治疗不孕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输卵管介入术配合补肾活血法与单纯输卵管介入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行输卵管介入术,并于术后次月再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加服中药补肾活血方,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各组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前期血清雌二醇(E2)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介入术配合补肾活血法治疗能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且能明显提高其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杨静  韩英  杜蓉 《新疆医学》2011,41(7):53-57
目的:评价子宫纵隔及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电切术后不同方法防止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对26例子宫纵隔并不孕不育患者及4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针对术后采用不同处理措施,包括放置与不放宫腔节育器(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将患者分为4组。所有患者手术后定期随诊复查,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B超,3个月复查宫腔镜,据内膜修复情况取出宫内避孕环及停用人工周期。结果:66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55例(83.3%)未见纵隔残留及粘连带,6例(9.9%)宫腔轻度粘连,2例(3.0%)宫腔中度粘连伴子宫发育不良,3例(4.5%)纵隔残留。宫腔术后放环与否或术后是否使用人工周期治疗对子宫发育不良、完全子宫纵隔及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有差异(P〈0.05),但对子宫发育正常、不完全子宫纵隔及轻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使用人工周期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胃肠道副反应,术后同时放置IUD并人工周期与单纯放置IUD或使用人工周期组对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镜下行子宫纵隔切除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对于完全纵隔伴子宫发育不良及宫腔中、重度粘连的患者,人工周期(戊酸雌二醇)是防止宫腔粘连的有效药物选择;同时宫腔放置IUD有助于防止完全纵隔及宫腔中、重度粘连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具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扎西  陈颖  李明丽 《河北医学》2014,(11):1785-1788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预防宫腔粘连方法对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A组采用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B组放置带铜圆形宫内节育器、C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三组患者宫腔深度、纵隔长度与宫深关系、纵隔基底宽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三组患者残余中隔发生率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2年,三组患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改善患者孕产结局;术后应用雌激素或宫内节育器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逍遥散加减方与补肾活血促卵加减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回顾性分析的97例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被分为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组(研究组)49例及补肾活血促卵加减方治疗组(对照组)48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情况、妊娠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妊娠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逍遥散加减方方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确切,对比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情况、妊娠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关于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该研究未进行深入与进一步探讨,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手术完全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根据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类型不同,决定术后是否配合孕激素治疗。结果:16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95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8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术后给予配合孕激素类药物周期性治疗3个月~6个月(安宫黄体酮片6mg1次/d口服),经随访观察(12例失访),84例无复发;有5例因未按正规方案口服孕激素治疗,术后6个月~14个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予宫腔镜复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患者,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36例随访观察(6例失访),无复发病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的29例患者中,输卵管开口附近息肉者21例,术后成功妊娠23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盲目辅助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没有必要;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review our experience with hysteroscopic electro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benign lesion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75 case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 view of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26.5+/-12.3 min and average blood loss 40.1+/-10.5 ml. The outpatients (n=539) were discharged 2 h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 inpatients stayed for 2 or 3 d. Hyponatremia occurred in 1 case, and no death, uterine perforation or electric injury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follow-up for 3 months to 6 years, bleeding relapsed in 17 cases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endometrium, and the amenorrhea rate was 88.9%. The recurrence rate of endometrial polyp was 5.5% after electroresection of polyps. Menstruation as normal in all the cases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myoma. The uterine cavity became morphologically normal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septum without adhesions in the cavities. Improvement of menstruation was achieved in 55 cases (96.5%)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adhesion. A patient undergoing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cervical lesion developed uterine and cervical adhesion 4 months later. CONCLUSIONS: For the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benign diseases, hysteroscopic electroresection provides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lessening the invasive injury and decreasing the complications and blood lo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宫腔镜分离后宫腔粘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宫腔镜电切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宫腔内放置金属圆形IUD,而观察组口服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并在宫腔镜下行取环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无异常,粘连治疗前镜下宫腔狭窄呈条状,宫腔两侧壁与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口均消失,部分宫腔闭锁严重的广泛粘连使宫腔形态完全消失。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0.8~1.2、月经恢复正常88例、月经量少8例、恢复妊娠12例,对照组宫内膜厚度0.4~1.1 cm、月经恢复正常69例、月经量少23例、恢复妊娠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预防宫腔镜分离后宫腔粘连的疗效好,预防范围广,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265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资料,其中90例患者因试管婴儿失败而行宫腔镜检查。结果 265例不孕患者中宫腔正常者124例,占46.8%,宫腔异常者141例,占53.2%。宫腔粘连86例(占32.5%),子宫内膜息肉39例(占15%),子宫内膜炎22例(占8.3%)。宫腔粘连在继发不孕中的检出率高于原发不孕。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90例因试管婴儿失败而行宫腔镜检者中有68例存在宫腔病变(占76%),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结论宫腔镜检查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可及时发现不孕症患者的宫内病变,应作为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岩丽  李小利 《海南医学》2010,21(9):22-23,21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76例不孕症患者,均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76例不孕症中,宫腔镜检查发现正常宫腔61例,宫腔粘连2例,子宫纵隔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息肉7例;腹腔镜检查发现正常盆腔8例,盆腔粘连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单侧输卵管堵塞25例,双侧输卵管堵塞22例,子宫肌瘤3例,卵巢囊肿2例。经腹腔镜治疗后双侧输卵管通畅35例,单侧输卵管通畅31例,双侧输卵管堵塞10例,术后跟踪随访50例,妊娠23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够明确不孕症的病因,同时进行治疗,多数患者获得再次受孕机会,对于双侧输卵管堵塞严重者建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红敬  吴莹  沈浣  田莉  关菁 《北京医学》2006,28(3):148-150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red,IVF-ET)失败患者的宫腔因素及宫腔镜的诊治意义.方法对52例体外受精(IVF)失败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后,行IVF-ET(36例),并与40例IVF失败而未做宫腔镜检查者比较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36.5%(19/5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68.4%(13/19),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0.5%(2/19),子宫内膜炎症10.5%(2/19),子宫内膜复合增生5.3%(1/19),宫腔轻度粘连5.3%(1/19).52例中36例进行再次IVF-ET,根据宫腔镜结果分为宫腔正常组23例及异常组13例.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宫腔正常组和异常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4%、38.5%、20.0%),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VF-ET失败患者宫腔镜检查阳性率高,宫腔镜是寻找IVF-ET失败原因很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建议对反复IVF-ET失败者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1996到200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107例,在我院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其中83例进行了内膜活检,总结分析该资料.[结果]宫腔镜发现正常官腔74例(69.16%),异常33例(30.84%),其中包括宫腔粘连6例、内膜薄6例、官腔息肉6例、内膜肥厚5例、黏膜下子宫肌瘤4例、宫颈管狭窄3例、内膜炎2例、子宫纵隔1例.83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则发现正常内膜54例(65.06%),其中增生期18例、分泌期36例;内膜异常29例(34.94%),其中黄体功能不全(LDP)12例、轻度增生过长7例(其中有一例同时伴有宫腔息肉),内膜炎症5例、宫腔息肉3例、子宫内膜结核2例.[结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病例,进行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官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并发不孕的疗效。方法应用官腔镜对36例宫腔粘连并发不孕患者进行粘连松解,宫内放置节育环,同时给予人工周期3个月。结果术后2年内妊娠20例,足月分娩16例,有效率达55%。结论应用官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并发不孕患者安全,效果良好,是治疗官腔粘连并发不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