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10例健康体检者EDTA-K2抗凝静脉血,各分装两管,放置室温和4℃保存,用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采集后30min、6 h、12 h、24 h的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结果 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中性粒细胞表达CD64水平...  相似文献   

2.
朱文英  郑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87-3287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延长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其对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用贝克曼库尔特ACL-2000血凝仪对术前不同患者血样在采集后2小时、4小时、8小时进行测定,与即刻测定值进行对比观察,从分析放置时间对PT,TT检测结果及临床诊断的影响。结果:标本放置2小时,PT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T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放置4小时,PT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1),TT进一步缩短(P<0.01);放置8小时,PT延长,TT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单独及时送检,争取2小时内检测[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24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按储存温度的不同分为常温保存组(n=120)与低温保存组(n=240),比较两组在保存24 h、48 h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红细胞压积(HCT)指标变化,同时和正常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常温保存组血常规参数中PLT、HCT在保存24 h、48 h后明显高于正常值;低温保存组血常规参数中PLT、HCT在保存48 h后明显高于正常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温度和时间均会对血常规参数的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相对而言,低温保存效果更好,但也需尽快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血标本采集后在同一室温下放置不同时间,然后检验血清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例患者的静脉血液于标记为A、B、C试管中各1毫升,分别在采集后1h、2h、3h离心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结果2h、3h组血糖测定结果与参照组(1h)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采集的静脉血标本置于同一室温(25℃)下,不采取处理措施,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糖水平会降低。因此,应将血标本尽快送检,并在收到标本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标本合格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全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温度,观察血糖水平值的变化.方法 抽取门诊20例孕检者空腹血各5 mL,使用肝素抗凝血,未加防腐剂,分别设置4个温度、4个时间点,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法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点血糖均值,并与即时值进行比较.结果 标本放置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血糖下降的百分率越大.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因标本不能及时测定时,可将全血标本分离出血清,放置4℃冰箱中保存,从而降低血细胞对糖的降解,提高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液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106例行尿常规检查患者的尿液标本,20 ml/份,每份尿液标本分为两份,10 ml/份,一份放于室温下,另外一份放置于温度4℃的冰箱里保存.比较不同放置时间在常温下和温度4℃下尿常规[总蛋白(TP)、尿红细胞计数(URBC)、尿肌酐(Ucr)]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样在不同放置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血药质量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6份血样根据温度分成2组(分别放在25℃、37℃),测定0,1,2,4,8,24h的血药质量浓度结果;另将4份血样于4℃及-40℃密封保存,测定血药质量浓度值。结果:血药质量浓度测定值随温度的不同和放置时间的延长有较明显变化。结论:血药质量浓度测定结果受温度和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应在25℃(室温)、4h内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236-238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的放置方式和时间对9项指标检测的影响。方法取80名健康志愿者血液作为研究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五组,第一组:存放在4℃冰箱中,第二组:20℃恒温水浴中存放,第三组:首先分离血清,再存放在4℃冰箱中,第四组标本在抽血后立即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第五组标本存放在-20℃冰箱中,对比组见检测结果。结果结果显示,第一组血液标本的K~+检测结果要高于基础值;第二、三组血液标本的K~+、Na~+、Cl~-、Glu、ALT、CO2CP、LDH、AST等生化指标在2h后检测的结果比基础值组的结果相比而言有所下降,而在12h后Glu和AST检测的结果比基础值组的结果相比而言有所上升;第一、二、三组的Glu和CO2CP的检测结果在2h后开始始终是下降的趋势;第五组血液标本的Glu和AST检测结果与基础值组的结果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K~+、Na~+、Cl~-、ALT、CK检测结果与基础值组的结果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方法和时间会对检测的9项生化指标结果有较大影响,会影响后续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在室温(22℃)条件下,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对2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采血后1小时和2小时分别进行测定,以观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不同,对血糖值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葡萄糖氧化酶,浓缩型酚试剂(保定长城临床试剂公司)  相似文献   

10.
常大黎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122-1123
目的为了提高检验质量,获得可靠检测数值,避免生化测定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的生化标本放置时间、方法对生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样品因含分离胶的促凝真空负压管抽血,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离心分离,2小时测定一次,然后标本放置2-8℃保存,分别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测定K,Na,Cl等19项生化指标.结果不同的时间检测的结果不同.结论生化标本的放置时间、方法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生化标本放置时间,怎样放置,至今可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我们实验室要根据经验制定自己的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11.
日常工作中因各种原因许多待检尿液标本无法及时送检,尤其是病房标本,在患者清晨留取后未能及时送检,因放置时间长致使其检测结果发生改变,从而失去了其临床参考价值[1]。国内有学者提出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并在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2.
日常工作中因各种原因许多待检尿液标本无法及时送检,尤其是病房标本,在患者清晨留取后未能及时送检,因放置时间长致使其检测结果发生改变,从而失去了其临床参考价值[1].国内有学者提出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并在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3.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临床上检查凝血四项是术前监测患者的止血功能、临床口服抗凝药、诊断血栓性疾病等的重要指标。但是影响凝血四项检查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分析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四项检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标本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需接受血细胞分析的临床患者76例,对其血液标本采集后5、15、30、60 min后进行白细胞检测,并对各时间段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 min组白细胞总数与30 mi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5 min组、60 min组白细胞总数与30 mi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不同会对白细胞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97-599
目的:探讨标本开盖后放置时间对酶法检测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结果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可接受性。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要求,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每天分别测定8例住院患者的肝素锂抗凝血标本开盖后放置0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后的CO_2CP水平,连续检测5 d。动态分析标本开盖后放置时间对CO_2CP结果的影响,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总允许误差(TEa)的1/4为临床可接受范围,判断其相对偏倚(SE)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开盖后检测结果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分别与放置0 min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开盖后放置5 min时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1/4CLIA'88 TEa,能被临床所接受,其余各时段均不能被临床所接受。结论: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CO_2CP检测时标本应在开盖后5 min内完成加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对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的影响。方法取30例全血标本分别于24h内不同时间段用日本光电celltac MEK6318K进行测定,然后比较不同保存时间对同一样本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采集4h内,血细胞各参数基本无变化,8hWBC、PLT等有所下降,12hPLT计数与即刻比较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24hWBC计数与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计数与即刻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RBC如果保证没有溶血的话,结果变化不大,否则结果偏低;而Hb在不同时段检测结果基本稳定,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血标本采集后尽量于4h内检测完毕,超过8h就需要注意WBC、PLT结果的稳定性,如果检测RBC、Hb就问题不大,结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30份血液标本,抽血后即刻进行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剩余样本分别置于4管,然后1管放于室温(20℃)存放,1管放于4℃冰箱内存放,1管取血后即刻离心分离出血清存放于4℃冰箱内,最后1管放于-20℃内冻存。然后分别于2h、12h、24h后检测前3种存放方式下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指标,于一周后取出-20℃内冻存的血标本检测其生化指标。生化指标的检测项目尽可能多,本实验选择了K+、Na+、Cl-、Glu、CO2、ALT、AST、LDH、TP、ALB、CK等生化指标为研究对象。结果与即刻血标本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2h后,前十项指标均有下降,12h后K+、Na+、TP、AST及LDH增高,24h后Cl-也开始增高;4℃冰箱存放2h后Cl-有明显下降,12h后K+增高,24h后AST、LDH及TP增高;离心4℃冰箱存放2h后K+、Na+、Cl-、ALT、LDH、TP、ALB均有下降,其中Na+、Cl-及K+、TP分别于12h及24h后开始增高。3种存放方式中CO2及Glu均从2h就开始持续降低,以上变化与即刻检测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血标本于-20℃保存1周后,GLU、AST、ALB检测值变化不显著,其余各项指标的检测值与即刻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证明血标本离体后会因不同的放置时间和放置方式而引起血生化检验值发生变化,影响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4℃下不同的放置时间对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制备冷沉淀的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对Ⅷ因子的影响,为制备冷沉淀选择最佳时间、温度和指导临床输注发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h内制备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袋的A与B,用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20~25mL,各自分别抽取2mL放入5个不同编码的无菌试管内。A组(A1、A2、A3、A4、A5)于24℃室温放置,B组(B1、B2、B3、B4、B5)于4℃放置,AB两组分别在0、3、5、7、9h观察测定。结果冷沉淀主要含Ⅷ因子、纤维蛋白原、VWF、第Ⅴ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但主要成分是Ⅷ因子,其稳定性差,在24℃的室温和4℃放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控制制备时间、温度和临床使用冷沉淀的放置时间、融解时间及温度、运输过程冷链、确保血液成分有效,对减少血液浪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