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健康献血员中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变异性。方法:用酚-氯仿法从献血员的血清标本中提取DNA,半套式聚合聚合链反应检测TTV,部分阳性标本的扩增片段T-1克隆后测序。结果:203例献血员血清标本中TTV DNA的阳性率为15.3%,部分阳性标本扩增产物与报道的TTV TA278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63.51%-67.12%和59.46%-66.22%,结论:杭州地区献血员中TTV的携带率比较高。献血员感染的TTV可能是一种新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蔡澍  李国明  罗均  钟土泉  邓锦屏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08-1609,1626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不同人群中TTV的感染状况及部分TTV的基因序列. 方法应用PCR检测512份正常献血员血清标本、60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和48份抗-HCV阳性血清标本的TTV感染状况,并对部分扩增出的阳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与国内外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正常献血员、HBsAg阳性、抗-HCV阳性标本的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94%、13.33%和16.67%,不同人群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机选出的5例TTV DNA阳性片段,其序列显示与日本株(AB008394)和中国株(TTV CH1)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可能属同一基因型. 结论湛江地区不同人群TTV DNA与HBsAg阳性、抗-HCV阳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输血传播病毒(TTV)分离株感染状况及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山东地区26例非甲-戊型肝炎和12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对阳性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26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检出TTV DNA阳性者11例(42%)。对其中2例(TTVSD4,TTVSD5)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与日本株(AB008394)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和100%。而1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TTVDNA阳性3例(25%),对其中1例(TTVSD6)测序,与日本株(AB008394)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TTVSD1、TTVSD5和TTVSD6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结论 山东地区非甲-戊型肝炎和肝细胞癌患者中TTV感染率较高,测序结果表明其与日本株(AB008394)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中TT病毒(TTV)的感染状况及其致病性。方法:针对病毒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对69例血液透析患血清标本进行TTVDFNA检测及序列分析。并同时检测患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患血清TTVDNA总阳性率为27.5%。对其中1例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其他TVV分离株如GH1、TA278、TTVCHN1和TTVCHN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10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100%。抗-HCV阳性与阴性患的TTV 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均未见ALT明显升高。结论:血液透析患存在较严重的TTV感染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未发现TTV感染导致ALT明显升高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献血员中TT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ALT正常的献血员中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的感染情况,探讨TTV感染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方法: 设计TTV保守区域的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20例ALT正常的献血员,对1例TTV DNA阳性标本(TTVD026)进行PCR产物测序,并与已知TTV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结果: 120例ALT正常献血员中有20例为TTV DNA阳性,感染率为16.7%。同源性分析表明TTVD026与TA278,GH1,TTVCHN1和TTVCHN2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9%和89%。结论: ALT正常的献血员中存在TTV的感染; TTVD026与TTV TA278,GH1,TTVCHN1和TTVCHN2可能属于同一个基因型;输血可能是TTV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近报导的1种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TTV)在中国郑州地区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的感染和基因序列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TTV基因组ORF1区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对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和正常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的TTV分离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TTV DNA在40例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检出18例,阳性率为45%,在96例正常人中检出17例,阳性率为17.7%,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V分离株序列与日本株(CLON22)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1%。结论 TTV在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的感染率较高,可能是非甲至非庚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TTV分离株与日本株可能属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慢性肝炎患者体内输血传播病毒(TTV)样微小病毒(TLMV)的全基因序列,并研究人群中TLM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日本学者Shunji Mishiro提供的序列选择TLMV-CBD279和CBD-231最保守区设计引物,用慢性乙型肝炎且TTV阳性患者血清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将阳性PCR产物连接至pGEMR-T质粒,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并纯化。以T7 引物为起 始全自动荧光测序仪测序。结果:获得162bp基因序列,该序列与日本株CBD231、CBD279同源性为72%,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献血员感染率最高。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LMV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TV的基因变异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在ORF1区的高变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献血员与慢性非甲-庚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PCR产物纯化回收后进行分子克隆,每例挑选10个不同TTV DNA克隆进行测序。不同们TTV DNA克隆之间及其与日本株TA278之间进行序列比较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成功地构建了TTV DNA克隆。与G1a亚型TA278的序列相比较有74%~95%的同源。献血员存在2种不同的TTV病毒株,其序列有7%的差异,都为G1a亚型。慢性非甲-庚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存在7种不同的TTV病毒株,彼此之间序列有5%~24%不同,分别属于G1a和G1b亚型。结论慢性非甲-庚型重型肝炎患者中TTV的基因变异比献血员中的复杂得多。TTV基因变异的复杂性及其基因变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强毒力病毒株均有可能在其致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G1b亚型可能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T病毒(TTV)子宫内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妊娠中期引产孕妇的静脉血及其胎儿心脏血。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 DNA部分基因,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比较母子TTV部分序列之间同源性。结果:23例孕妇中TTV DNA阳性者5例(21.7%),其中2例引产儿亦阳性。测序结果与中国北京株TTV DNA同段序列基本一致。两对阳性母子TTV DNA序列同源性极高(98.3%,99.1%)。结论:TTV可在子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国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TTV基因型。方法 用巢式PCR扩增我国不同地区不明病因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自然健康人群TTV DNA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武汉WH1、WH2、WH3 3个病人血清中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7%、97%和98%;广州GZ 1、GZ2、GZ3 3例病人血清中TTV DNA 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8%、95%和95%;山东SD2、SD3 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4.6%和95.5%;广州GZ4、山东SD1、新疆XJ1病人TTV DNA序列与TXO11同源性分别为98%、98%和95%。结论 根据 Okamoto分类方法,我国TTV属于两个亚型,即基因1型中的a和b亚型。  相似文献   

11.
青岛地区经血传播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经血传播病毒(TTV)在青岛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②方法 采集青岛地区不同人群血液标本425份,其中志愿献血员80份,健康查体不同人群219份,甲~丙型肝炎病人103份,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23份,应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TTVIgG抗体。③结果 以上4组人群的TT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9%,10.3%,15.5%,43.4%,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TTV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山东省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离株C区、NS5区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基因型别。②方法 以RT-nest-PCR方法从1例临床HCV感染者血清中分别扩增出HCVC区(432bp)及NS5区(319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T载体上,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自动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③结果 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50多个1b型分离株同源性均在90%以上,其中C区与中国北京的1b型株HCU6337  相似文献   

13.
TT病毒粪-口传播途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TT病毒(TTV)经粪-口传播的可能性。②方法 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例TTV感染的肝病病人粪便标本中TTV-DNA,测序,与N22和TA278株核苷酸比较并进行基因分型,探讨粪便中TTV-DNA检出率与血清中病毒滴度的关系。③结果 血清病毒滴度较高的2例病人(10^7/L,10^6/L)的粪便标本中检出了TTV-DNA,滴度分别为10^7/L,10^6/L,基因型分别为G1a,G1b;在血清病毒滴度为10^4/L的4例病人中,仅1例在粪便中检出了TTV-DNA,滴度为10^4/L,基因型为G2。④结论 肝病病人粪便标本中TTV含量与血清滴度直接相关,TTV具有经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兔实验感染TT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TV对家兔感染的敏感性。方法对成年家兔进行了三代TTV感染实验,除第一代采用人TTV阳性血清外,第二,第三代分别采用感染的第一、第二代血清作为感染源,对12只兔(每代4只)进行了传代试验。结果第一、第二、第三代兔血清中都有不同程度生化和肝脏病理改变,血清中进行Nest-PCR检测全为阳性,4例兔肝组织原位杂交(Dig—TTV-DNA)试验,3例为阳性,另1例为阴性,对一份阳性标本进行部分核苷酸分析,与日本株(AB008394)和CH1、CX2同源性分别是96.7%、98.3%和99.7%。结论家兔能被TTV感染,是一种敏感动物,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 p-FLP)连锁分析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基因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 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10 个DMD家系成员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内9个基因区进行了Am p-FLP连锁分析。③结果 10 个DMD家系中的9 个先证者,6 例为外显子缺失,1 例为内含子缺失,2 例为非缺失型。④结论 Am p-FLP连锁分析是对DMD进行基因诊断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3~7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②方法对3所幼儿园的1136名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用标准离差法与哈尔滨、北京、上海等9市1985年标准值及1996年青岛市市区测量值进行比较。③结果以9市儿童的身高、体质量、胸围、头围等为标准计算李沧区3~7岁儿童4项指标的平均Z-score,Sz分别是男童身高:1.3039,1.0617;体质量:1.4210,1.5120;胸围:0.8348,1.3119;头围:0.3230,1.2761.女童身高:1.3859,0.9853;体质量:1.3823,1.4752;胸围:0.5000,1.2469;头围:0.3381,1.4106.儿童身高、体质量、胸围、头围均超过9市同指标的标准值,差异呈高度显著性(u=5.48~32.17,P<0.001)。与青岛市市区相比,男女童的身高均大于市区(u=10.54,11.96P<0.001);体质量与市区差异无显著性(u=1.43,0.02,P>0.05);胸围和头围平均Z-score值均低于市区儿童(u=3.19~5.68,P<0.01)。④结论青岛市李沧区3~7岁儿童体型匀称,其营养状况与市区儿童相当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肽段的基因克隆、表达及抗原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肽段的基因,确定CagA蛋白与相应抗体亲和力最强的肽段。方法 根据幽门螺杆菌cagA全基因序列以DNAMAN软件设计5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出5条门螺杆菌cagA基因片段。将PCR扩增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3X并转化至大脉杆菌Top10中,形成5种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以异丙硫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CagA蛋白肽段。包涵体经8mol/L尿素初步纯化后,运用ELISA方法检测其抗原性并确定相应抗体亲和力量强的CagA蛋白肽段。结果 5条cagA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都得到了表达,表达的蛋白均具有强弱不等的抗原性,其中66kD的蛋白肽段与抗CagA抗体亲和力最强。结论 66kD的蛋白肽段与抗CagA抗体亲和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1)目的 纵向监测青岛市市区315名儿童0 ̄12月格体发育状况,为制订进一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2)方法 选取健康新生儿315名,纵向监测其体质量,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并与WHO标准及同时期国内外监测情况比较。(3)结果 各年龄段体质量、身长、头围的均值较WHO参考值,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指标参考值(1995年)高,超体质量儿及肥胖儿童检出率亦较高。(4)结论 青岛市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