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FQNLS)。常用的药物有:诺氟沙星(NFX),氧氟沙星(OFX),左旋氧氟沙星(LFX),氟罗沙星等。本文将对FQNLS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发出第一代喹喏酮类药物(代表药有:萘啶酸),以后又开发出第二代(代表药有:吡哌酸),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初期已开发出第三代喹喏酮药。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为第三代喹喏酮药,此类药物主要有喏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喏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氨氟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等。喹喏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此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进而抑制其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全合成抗菌药,通过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的复制而起杀菌作用。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抗G^+菌活性增强了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沙星、可氟沙星、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等。此类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目前新型人工合成的新一代广谱抗菌药物,由于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和较高的抗菌效能,在全国内已广泛应用。目前较为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美洛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沙星、托氟沙星等众多品种。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安全有效的用药,本文就将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5.
<正>喹诺酮类是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合成抗菌药物。喹诺酮类作用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抑制DNA旋转酶,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而起抗菌作用。1979年合成诺氟沙星,随后又合成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通称为氟喹诺酮类。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其抗菌作用的特点和较高的组织浓度分布对社区获得性感染具有极好的效果。被广泛用于泌尿  相似文献   

6.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DNA螺旋酶结构,从而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导致细菌不能正常分裂生长,从而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1]。本药物由于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能杀灭多种致病菌。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芦氟沙星是新一代喹诺酮类(quinolone QNS)中活性最高的药物之一。杀菌机制为抑制细菌DNA的螺旋酶,该酶是细菌DNA脱螺旋时所必需的。抑制的结果造成DNA的在脱螺旋状态下的积聚,导致细菌无法生存。芦氟沙星对需氧的G^ 和G^-菌,特别是引起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芦氟沙星口服时能很好的吸收,并能很快的在血浆及组织内(生殖器泌尿道)达到很高浓度。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的病反复发作,其病原菌是以G^-杆菌占绝大多数,但近年来也发现G^-感染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芦氟沙星是一种高效易吸收,服用方便,治疗尿路感染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合成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破坏细菌DNA代谢而发挥抗菌作用。该药物抗菌谱广,疗效可靠。应用广泛,但其副作用在临床上引起重视。下面就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防范类似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据某教学医院2004~2006年上报的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例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涉及6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最多,有65例;环丙沙星21例;加替沙星10例;莫西沙星6例,依诺沙星2例,氟罗沙星1例。皮肤反应发生最多,有81例。一般不良反应只需停药或对症处理,严重者需住院治疗。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胡东华 《护理与康复》2004,3(4):224-224
氟罗沙星属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临床不良反应较少。最近,笔者碰到1例滴注氟罗沙星注射液引起变态反应的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以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为母核结构的全合成化合物,1997~2005年,以格帕沙星、莫西沙星、曲伐沙星、加替沙星为代表的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先后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从抗菌谱、抗菌活性、口服吸收、组织分布、血浆半衰期、应用范围等方面与前3代进行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勇扬  梁德荣  苗佳 《华西医学》2000,15(4):504-506
细菌获得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机制有:①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基因突变致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突变;②控制细菌通透性或主动外排机能的调控基因突变致菌体内药物浓度下降而达不到抑制靶酶所需的浓度.这两种机制皆由染色体介导,迄今为止,只有一例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质粒介导的主动外排喹诺酮类药物,但未得到证实,事实上不少喹诺酮类能消除质粒,阻止质粒的转移.目前还未发现有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水解酶或钝化酶等[1-3].  相似文献   

13.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影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使DNA不能控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菌体延伸成丝状体和形成液泡,再通过核酸外切酶降解染色体DNA,从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我科在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氟罗沙星与甘草酸二铵连续静脉滴注时出现配伍反应,我们随即查阅了《注射剂常用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均没有此2种药物禁忌的相关记录,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遵医嘱氟罗沙星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内加甘草酸二铵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不畅. 实验方法及结果 (1)材料.氟罗沙星注射液,喹诺酮类,黄绿色透明液体,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甘草酸二铵,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2)实验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研究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根据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为4代:第1代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等;主要用于泌尿系感染;第2代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适用于多种临床感染性疾病;第3代有左氧氟少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等;第4代曲伐沙星、西他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以西他沙星为代表,可称是超广谱抗菌药物。随着临床使用的不断增加,对其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从而影响了药物的临床应用。现将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刘靖  郭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796-5796
我们在门诊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现痰热清注射液与喹诺酮类抗生素出现2组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所用药物为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甲磺酸帕珠沙星(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氟罗沙星(青岛金峰制药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无菌原则使其充分稀释、溶解,先输入痰热清,更换甲磺酸帕珠沙星及氟罗沙星后,2种药物在莫菲式滴管接触后出现乳白色混浊,立即关闭调节阀,更换输液器并用生理盐水冲管后没有再出现此反应。  相似文献   

17.
喹诺酮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机制不同,主要作用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使DNA不能形成具有生物效能双股超螺旋,造成染色体不可逆的损害,而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属杀菌剂。  相似文献   

18.
氟罗沙星注射液为广谱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分布广、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该药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失眠、头痛、头晕,也可引起心慌、痉挛症状,程度大多轻微,过敏反应临床少见。我科2000年11月1例患者静滴氟罗沙星约10毫升后,即出现心慌等症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房燕娜  陈永娣 《全科护理》2008,6(29):2717-2717
氟罗沙星属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常用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盆腔感染等。头孢匹胺钠为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临床输液过程中,笔者先输完5%葡萄糖250mL加头孢匹胺钠2g后再输入氟罗沙星注射液时,输液管道中出现白色絮状混浊,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甲磺酸帕珠沙星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磺酸帕珠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是当前抗感染药的研发热点,国内销售额领先的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属于国际上的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甲磺酸帕珠沙星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它的开发成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